据《中国之声》报道 伴随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即将进入高峰,今年首次取消临时收储后玉米价格的走势受到广泛关注。在日前举行的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前主任陈锡文在谈及玉米价格时表示,当前我国玉米在价格上具备了国际竞争力,有媒体报道的“玉米价格跌至5毛多一斤”并不准确。陈锡文表示,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但是农民的损失,政府要承担责任,要对农民进行适当的合理补贴。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玉米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后,玉米价格有所回落,但国内外每吨价差仍高达600多元。今年,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取消从2007年开始实行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陈锡文坦言:“这正是对去年调控措施的更进一步。2014年,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平均收储价格是每斤1块1毛2。但不同地区价格也不相同,辽宁省是1每斤块1毛3,吉林省是每斤1块1毛2,内蒙古东部地区和黑龙江省是每斤1块1毛1。去年9月,国务院下决心让价格开始回归市场,把临储价格从每斤1块1毛2调到1块,由此影响农民收入,吉林和黑龙江的农民收入大概人均少收五六百块钱,对农民的打击比较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了下一步的改革思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
陈锡文表示,现在新玉米上市,收购已经开始。目前了解到的情况,从南到北价格逐步递减。正在收购的玉米在辽宁是每斤0.7—0.75元,在吉林每斤为0.7元左右,在黑龙江每斤为0.65—0.7元,和去年国家定的每斤1元临储价格相比,下降了25%—30%。但是,今年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除了“市场定价”外,另一项重要的内容是“价补分离”,由国家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保持东北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农民收入损失怎么办?陈锡文表示:“中央已经提出了对于东北地区生产玉米农民的补贴法,现在每斤7毛多的价格,会通过别的方式补贴,不是用价格补贴的方式,让农民每斤都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如果算上政府每斤给予的0.1—0.2元的补贴,与去年临储价格相差不大。”
这一点在内蒙古通辽农民王强口中也得到证实。“今年玉米价格不是很好,但是国家今年给一定的补贴,把自己的苞米卖了,加上国家的补贴(收入)能跟去年持平。”
陈锡文补充,玉米价格下降是政策预期,也是当前的实际情况。但有媒体报道的“玉米价格跌至5毛多一斤”,并不准确。“大家都知道,一斤5毛的是潮玉米,水分很高的玉米。进入仓库能够储存的玉米,安全水分必须低于14%,只有低于14%水分的玉米才可以储藏。但是东北现在最冷的地方都结冰了,玉米籽粒里头的水分结了冰,蒸发不掉,所以玉米的含水量在25%、28%,甚至有的地方高过30%。这部分玉米需要烘干水分,才能折成标准的含水量不超过14%的玉米入库。”陈锡文说。
根据农业部门统计,当前东北地区调减玉米面积约为2300万亩,我国玉米开始有了国际竞争力。陈锡文说:“最新的北美进口玉米到岸完税价格,大概每吨在155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斤约7毛8。在东北地区当前玉米收购价格每斤为0.7—0.75元,甚至更低一点。总体来讲,如果加上运费,到了玉米加工厂,在这个水平上,中国的玉米开始具备了价格竞争力。”
(沈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