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戴星,出身于国家开发银行初创团队,从事信审体系建设和贷款项目审查工作,是现行银行风险体系建设的参与人之一。后进入投资顾问与咨询业,主要从事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商业应用。
2013年开始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曾担任心意贷金融信息服务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RO,现任北京优分数据首席风控顾问,为信贷行业提供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定制风控服务。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即个人对个人,又称点对点网络借贷。它以互联网为平台,撮合借款人和个人投资者进行交易的方式,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在风险可控及大多数平台提供显性或者隐形担保的情况下,P2P网贷具有低门槛、高收益、收益稳定等特性,成为广大平民理财人的福音。但是,P2P也和传统银行一样,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风控管理是这类行业健康发展绕不过去的坎。
产品设计是风控管理的基础
很多P2P有技术团队,也有金融团队,就是没有像样的产品经理。产品设计是系统性风险的最基本点,金融产品针对哪个客户群、产品的流程是什么样的、收益怎么设计,这些问题已经决定了风险的概率。传统金融设计产品,一般是通过风险精算来定,分类的方式一般按照贷款对象的规模和风险保证措施,分类一般是小微信用贷、不动产抵押贷、收费权质押贷等。其中暗含了几种逻辑,即企业规模与风险正相关、有无抵质押措施与风险正相关,但除此以外的产品设计,传统金融也往往拿不准了。像对传统的房产抵押贷,传统金融统计说一般企业的信用贷坏账率高过房产抵押贷3倍,这种数据是可以从传统金融借鉴过来的。但如果让银行支持互联网企业,即使这个企业流量大、PV高、排名领先,银行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有银行曾经尝试过流量质押,但是根本不可行。因为互联网流量现在变现的模式大多是依赖PE,流量多少有效与否和信贷还款能力之间找不到对应关系。这种产品设计就决定了高风险,而债权收益是相对低的,高风险不适于债权产品的设计。
但对于P2P来说,传统金融已经做熟的东西,P2P去做就没优势了,所以产品一定要创新。现在,很多创新都是基于概念炒作和吸引投资人,比如跟设备融资租赁合作的贷款,弄一些高大上的设备去忽悠投资人,但设备租赁绝对是高风险行业,这类产品的设计把“宝”押在租赁公司身上,后面再加多少道门槛也是枉然。所以,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门,就是要从风险管理角度设计产品,从相对低风险的人群和产品下手。
风险管理要避免系统性风险
有些P2P专做某个区域的特定人群,比如专做酒的商户贷,买卖好的时候都不错,市场一不好,从酒厂到代理商、分销商都困难了,贷款就出现了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最容易出现。还有就是多户联保,结果愿意联保的都是有债务在身的人,彼此间互为利益同盟或为上下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形成了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就不是大数据能算的了,而更多的是外部因素导致。做P2P很难避免系统性风险,我们没有能力左右,但必须有所准备:一是能不能早发现大势的问题,早收手;二是万一出了问题,如何从投资人那里取得处置的机会,避免挤兑,这是风险管理需要做的。
P2P必须重视流动性风险
P2P不让做资金池,很多从传统线下理财转过来的P2P就有点懵了,为什么?有些从小贷和担保转过来做P2P的人,长期以来就认为有担保、有抵押就没风险,等到一堆资产需要变现,才发现P2P不垫钱、先付给投资者就会被挤兑,这时候有资产没用,现金才有用。银行也有这个问题,但银行有银行间市场拆借,有人民银行的再贷款救命,P2P现在没有这个机制。所以,紧急的现金救助通道是P2P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当下,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P2P从业者及小贷从业者团结起来做同业资金拆借和债权转移市场。
风控管理的核心是人性
有两个方面的人性风险管理:一个是信审中的人性风险管理,另一个内部人的人性风险管理。
大家都了解银行的信审方式,一个表、一套资料,下户核实,然后打分。这也是目前民间金融和P2P的主要信审模式。社会上有很多机构了解这套方式后,就出现了很多贷款包装咨询企业,帮企业做资料以此来获得信审的高分。对此,金融机构就几个月变换一次打分权重规则,双方不断博弈。
其实,信审各个因素之间本身就存在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就构成了项目的风控逻辑。比如,开饭馆的人因为周转需要借款,而饭馆一般都是当场结算,进货有时还押款,周转不应该有问题,怎么会借利息比较高的贷款来周转?这里面本身就存在风控逻辑矛盾。因此,可能饭馆的借款另有目的,也可能饭馆本身经营不善,已入不敷出。无论哪种情况,风控逻辑本身就能指导信审绕过很多不必要的环节而直指核心问题。
风控逻辑不是事后诸葛亮。很多大数据强调的是历史数据的规律性,但是规律一旦被找到,很容易被借款人钻空子。等出事后,再完善;再出事,再完善。一直都是这样不断博弈着,我们主张,大数据要与挖掘人性的逻辑相结合。找到人性中相对比较稳定的基础值,才能将风险预测管理在发生之前。
还有一个需要管理的人性风险是内部人。P2P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尤其是销售和一线风控,不少从业者都是年轻人,价值观容易摇摆。而企业最容易采取的管理模式恰恰是金钱奖励制,把这种价值观输入给这些岗位的年轻人,就导致了人性的错位。很多大的贷款损失,往往都和内部人员的问题有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