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艰难困苦铸长征钢魂 供销合作谋改革新篇


    80年前,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筑起了巍峨的丰碑。

    80年间,长征精神早已内化为巍巍中华的民族精神,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经过抗争与发展,中国社会早已发生了沧桑巨变,社会进步,经济腾飞,人民安康。今天我们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除了缅怀过去,更重要的是将红军依靠群众、发展经济、不畏艰辛的精神发扬。我们看到,在红军长征经过的那些地方,长征精神是信仰,更是动力,被各行各业传承着,供销合作社也不例外。在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始的地方,在红色首都,供销合作社各尽所能,为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为城乡经济的发展努力着、付出着。

    同样是年轻人离乡,同样是妇人、儿童留守,此时已是农业需要现代化的大背景。与共和国共成长,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长汀供销合作社人以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为突破口,把改善群众生活当成大事来抓。通过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传承创新着中央红军精神,把留守的农民组织起来,把离乡的人们吸引回来,共同发展致富,再现长汀繁荣景象。

    当年家家无闲人   而今户户人不闲

    福建省长汀县供销合作社将合作精神传扬

    □  本报记者  计 慧  通讯员  王其文

    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九军团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的松毛岭对国民党军三十六师宋希濂部展开了七天七夜艰苦卓绝的阻击之后,在中复村观寿公祠前集结出发,长汀也成为打响长征前最后一战的地方。

    82年过去,当年曾担负过松毛岭战役指挥部重任的观寿公祠依然静静地驻守在中复村中,见证着长汀这片红土地上的世事变迁。

    苏维埃时期,长汀是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又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称之为“红色小上海”。长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于稳定苏区人民生活,保障中央苏区的物资供应,发展整个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长汀及周边区域的男人们踊跃报名参加了红军,村里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儿童,土地改革后,中央政府为了解决生产问题,创造性地发动群众,率先建立起一系列合作社,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现在,合作发展的情景在长汀重现。同样是年轻人离乡,同样是妇人、儿童留守,此时已是农业需要现代化的大背景。与共和国共成长,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长汀供销合作社人以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为突破口,把改善群众生活当成大事来抓。通过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传承创新着中央红军精神,把留守的农民组织起来,把离乡的人们吸引回来,共同发展致富,再现长汀繁荣景象。

    长汀县供销合作社引领农民采取产权结合、牵头领办、业务联接、组织对接、项目扶持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516家,其中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204家,约占全县农民合作社总数的40%。全县农民合作社注册资金达18.26亿元,入社成员2.8万户,有基地面积约16万亩,年经营规模达11亿元,带动农户5.2万多户,年助农增收约1.3亿元。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长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合作社逐渐成为农村最活跃、最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成为助农增收的新途径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为加强农民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做强做大农民合作社,解决农民合作社“小、散、弱”问题,长汀县供销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合作。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1家,其中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社3家,行业性的联合社2家,区域性的联合社6家,全县共有60%的农民合作社加入各种联合社,形成了联合、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12月,长汀县供销合作社联合下属企业和基层社及与福建省、龙岩市两级供销合作社共同发起设立1000万元农业发展风险担保基金,并注册成立现代农业服务实体性组织——长汀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全面开展农业风险贷款担保业务,服务支持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及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企业、商户。与此同时,按照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原则,引导2家合作社联合社组建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服务部各1个,共筹集股金800万元,服务农民合作社68家、社员近万人。截至目前,农业发展风险贷款担保基金累计为200多家农民合作社及其成员和100多家种养大户、涉农对象提供贷款担保4000多万元;累计助农增收约1.5亿元,撬动了近6亿元规模的农业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约5.5万农户从中受益。

    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后,长汀县供销合作社围绕地方特色产业,依托社有企业、基层社、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发挥优势积极开展“社有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或“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引导、支持社有企业、基层社、农民合作社通过产业扶贫或结对帮扶或吸纳贫困户入社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目前,长汀县供销合作社引领农民合作社结对帮扶贫困户300多户,吸纳贫困户入社200多人(户)。

    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随着农民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长汀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基础也不断扩大,与农民利益的联结度也越来越深。现已有29家农民合作社直接加盟各基层供销合作社,有5个农民合作社理事长被选任到供销合作社担任基层社正、副主任。这些都使长汀供销合作社真正与农民融为一体,生死与共。

    “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当年中复村投入全部人力物力支援红军的场景,已经与长征一起封存在历史长河之中。如今,当国人走进中复村缅怀历史之时,除了瞻仰观寿公祠前屹立的红军长征零公里纪念碑,还会走进由南山供销合作社带领当地106户社员共同兴建的松毛岭红色山庄,深入体验红色文化教育,这个山庄每年为参与社员户均创收6万多元。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今天,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供销合作社正像当年的红军一样,真心实意地把人民的幸福放在心里,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奋斗。

    1937年春,为了发展经济,定边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初名“定边县供销合作总社”,既有商业组织,也有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合作组织。当时的供销合作社在保障服务、物资供应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作为中央红军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三种合作经济组织之一,几十年来,供销合作社在历史烽烟中诞育生存,在时势变迁中起落沉浮。

    历史烽烟中诞育  时势转换里成长

    在红军入陕第一站定边县触摸长征印迹

    □   本报记者  米雅娜

    80年过去了,当年的沟壑纵横、山塬荒地早已变成绿草萋萋,满目庄稼;当年的羊肠小道、土墙茅屋也早变为柏油马路、砖墙楼房。作为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进入陕西的第一个县——榆林市定边县,如今已很难感受到红军长征时期物质上的艰难与不易,而县容县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却显示着当地人对长征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的传承与发扬。

    如果要为长征寻觅一些更为可视可观的载体,定边县供销合作社可称之为能够触摸的长征印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定边行军、战斗,从铁角城村开始经过了20多个村庄,从此开启了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铁角城村所隶属的张崾崄镇成为红军长征入陕第一站。如今在这个距离县城100公里之远的小镇上,装修精良、商品丰富的供销社超市便承载着老一辈人对红军长征岁月的一段记忆。

    1937年春,为了发展经济,定边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初名“定边县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县供销合作商业的管理机构,辖各区、乡和城市合作社,既有商业组织,也有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合作组织。当时的供销合作社在保障服务、物资供应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作为中央红军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三种合作经济组织之一,几十年来,供销合作社在历史烽烟中诞育生存,在时势变迁中起落沉浮。

    2013年,当供销合作社这个标识再次在这块红色热土上出现的时候,也勾起当地居民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定边县供销合作社主任王彦民犹记得当时超市开业时当地一位老者凝视着超市的牌匾说:“在供销合作社,咱没有买到过假货。”供销超市的开业免去了村民远离县城、购物不便之苦,现在供销超市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购物的首选。继2013年张崾崄镇创建了全县第一家供销超市之后,几年之内,定边县供销合作社先后在武峁子、白泥井镇新办了供销超市,在县城新建了营业面积达4400多平方米万家福超市。供销合作社又踏上了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征程。

    当年曾经养育红军的荞麦、马铃薯、羊肉等农产品,现在已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规模小散、标准不一、品牌不强等问题,定边县供销合作社肩负起农业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的重任,先后组建了定之荞荞麦专业合作社、五味羊专业合作社、山丹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9家农民合作社。

    “我们成立合作社主要是要做好品牌建设,目前很多合作社的产品已经成为区域性的知名品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此外就是要做好农产品的加工。以荞麦为例,虽然是当地重要的杂粮品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口过日本,但是在加工方面还是比较初级。我们山丹丹合作社成功开发了荞麦面、食用油等系列产品,使荞麦这一种普通的杂粮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王彦民介绍说,供销合作社还借助自身的网络和渠道,积极搭建平台,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上取得新突破。全国农产品产销合作论坛暨丝绸之路供销合作社“一县一品”展销会、杨凌农高会、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陕西供销(渭南)农资农产品展销会等大小展会上,都少不了定边农产品的身影。“这些活动不仅更好地促进了供、产、销的有机结合,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起到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王彦民表示。

    “电商席卷农村已经是大势,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电商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王彦民说。当前,定边县供销合作社正在全力推动系统内电子商务营销网络建设,开通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一方面与省市社电商平台对接,另一方面着手组织品牌农产品进入电商网店和农产品展销中心的入店上柜工作。同时与温州等地客商联合启动基层社电商业务,已选郝滩、堆子梁、安边、白泥井、杨井、红柳沟等12个乡镇开展试点。 “我们选择多管齐下,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发挥电商集群的作用,将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活服务方面的功能发挥到最大。” 王彦民表示。

    瑞金消费合作社的支持与奉献为当时中国红军长征注入了力量,而如今,时光流转,消费合作社已经不复存在,其精神却被同为合作组织的瑞金市供销合作社所延续,为了 “三农”事业,供销合作社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红色首都的合作社故事

    江西瑞金供销合作社用服务传扬长征精神

    □  本报记者  叶 梓

    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1931年8月至1934年10月,毛泽东同志一直住在这里,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壮大了革命根据地,扩大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粉碎了敌人连续数次全面的军事“围剿”,而消费合作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34年10月21日—25日,中央红军野战军突破国民党粤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沿赣粤边向湘南西进。红军主力大转移前夕,为保障转移之需,中央苏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捐献、生产突击运动。各县苏维埃政府再次动员群众翻箱倒柜,将家中的铜铁清出来捐给政府赶制枪支弹药。瑞金消费合作社社员将购买的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票、谷票,全部无偿退还政府,不要政府偿还。还将存在苏维埃国家银行瑞金支行的2600万银元,全部奉献给了中国革命。

    瑞金消费合作社的支持与奉献为当时中国红军长征注入了力量,而如今,时光流转,消费合作社已经不复存在,其精神却被同为合作组织的瑞金市供销合作社所延续,为了 “三农”事业,供销合作社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一个电话化肥就送上门了,真是方便。”在收到丰源公司送来的农资时,云石山乡丰垅村农民梁文海激动地说:“商品都货真价实,还送到地里了,我们省力又省心,最主要的是省了钱,可给我们帮了大忙。”梁文海话里话外满是对丰源公司的信任。近年来,瑞金市社以丰源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为依托,组建了以“瑞金丰源农资连锁配送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资连锁配送中心为支撑,村加盟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配送中心经营各种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业机械、农作物种子等农资商品,开展诚信经营,以优质低价农资商品重新占领农资市场,培育发展了一大批经营网点,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赖。

    为激活农资配送机制,瑞金市先后投资建立了网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对全市的直营点、加盟网点、村级服务站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市社充分利用省财政“引导资金”项目,并争取到当地政府对农资淡季储备贴息纳入财政预算,对农资商品的淡季储备提供保障。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农户,瑞金市社在市、乡镇、村三个层面,通过培育建立以农业技术团队、农资配送团队、农产品经纪人团队为支撑的立体服务网络,从产业基地建设到选种育苗、生产技术、农资配送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供销合作社系统加强与葡萄专业合作社、脐橙专业合作社等基层经济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推广高效安全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引导农民平衡施肥,合理用药,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

    此外,瑞金市社还积极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日用品消费门店。目前,在瑞金拥有供销合作社标识的经营场所已有554家,近两年来,开展农资供应、庄稼医生、测土配方、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多措并举系列化服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供销合作社工作人员的身影。

    脐橙、油茶、蔬菜、花卉、白莲、烟叶是瑞金市的特色产业,如何利用好这些特色优势,打出品牌,瑞金市社下了不少工夫。近年来,瑞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充分发挥自身网络、设施、人才等优势,积极领办、创办以及同农民联办各种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这些领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系列化综合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民在生产中面临的信息、农资、技术、管理等难题,打造了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瑞金市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99个,登记注册资金8500余万元,其中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62个、专业协会39个,培育农产品经纪人217个,吸收社(会)员5537人,辐射带动农户3.26万户,占全市农户数25.9%。

    专业合作社覆盖了脐橙、烟叶、白莲、蔬菜、鸡鸭鹅、猪牛兔鱼等种养产业,并推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随着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涌现和发展壮大,助农致富增收凸显。

    祥瑞禽业有限公司是当地有名的禽业养殖公司,公司基地存笼蛋鸡达百万羽,年产值超亿元。在瑞金市社引导下,祥瑞禽业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瑞金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叶坪乡6个村、1万多农民发展蛋鸡养殖产业。

    2012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赣州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登记管理工作。对此,瑞金市社充分发挥了自身在为农服务中的作用,于2013年7月,指导当地4家合作社成立了江西省的首个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江西瑞鑫农民合作社联社。“合作联社成立之后,成员之间资源得以整合、优势得以互补,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瑞金市供销社主任刘文慧说。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