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0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家农信社的“互联网”时代

□ 本报记者 马 悦 文/图 通讯员 付连奎 张正良

图为农户在宣传栏扫描桦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二维码申请贷款。
图为桦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崔文铭与当地电商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我讨厌‘麻烦’!”坐在办公椅上的黑龙江省桦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崔文铭起身,拽了一把移动椅面对记者坐了下来。

    “但我更喜欢解决‘麻烦’!”说罢,崔文铭回身将办公桌上的电脑屏幕转了过来。

    “看这个!”屏幕显示出的内容着实新鲜……

    “‘互联网+小康大数据’?”记者不解,“它能解决多少‘麻烦’?”

    “一网打尽!”记者话音刚落,崔文铭自信地答道。

    建立大数据 直击传统信贷痛点

    崔文铭念叨的“麻烦”就是“如何实现高效精准的信贷服务?”这个“麻烦”自打2012年3月他担任桦南联社理事长第一天起就缠绕心头。

    高效精准的信贷服务,是银行发展的重要一步,翻看着桦南联社的业务报表,崔文铭坐不住了!

    到任第二天,召集全体班子成员开会,达成共识:“将全县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基础信息,以及信贷需求的动态信息全部纳入网络系统,最终实现农户信贷需求网络化、便捷化、动态化、当日化、效益最大化。”

    “给这个项目取个名字吧!”

    “是呀,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

    “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奔小康!”有了,崔文铭脱口而出:“就叫‘互联网+小康大数据’!”

    话音一落,众人叫好,目标确定,开始行动!

    联社取消村级联络员和兼职信贷员,新建立了一支由44名基层信贷员组成的“互联网+小康大数据”专业小分队,定职责、定内容、定任务、定时间、定标准、定奖惩,边走访调查摸底,逐村逐户建立数据信息库,根据农户需求适时投贷。每人配一台笔记本电脑,由县乡两级通过互联网进行追踪式监控管理。

    四年过去了,“小康大数据”究竟运行如何?

    崔文铭打开电脑,查看数据,“桦南农信社新投贷款17.5亿元,无一笔贷款形成损失。”这是最好的答案。

    打开电脑,轻点鼠标,进入“互联网+小康大数据”库,点击“农户住址分布图”,便可实现农户详细信息查询,追踪包括其住址、照片、配偶及子女详情;家庭固定资产、农机具、车马、种多少地、房屋评估值;每年种植业、养殖业、务工经商情况等等。点击“农户偿债能力”“信用能力”“客户等级”等多个栏目,便可获知详细的信贷基础信息。点击“偿还意愿”,就可看到农户履行贷款偿还信誉程度。

    “桦南县90%的农户基础信息已经纳入到 ‘互联网+小康大数据’中。”桦南联社主任张百思如是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15年年底,以“互联网+小康大数据”为基础的信贷产品“当日贷”顺势推出!

    “‘当日贷’果真当日就放贷!”家住闫家镇大张家村农民郑福金拿着申请的5万元贷款感慨道,“今年又要交包地的钱了,我是上午扫二维码申请的微信贷款,下午就通知我备齐材料到农信社办理了,这效率真带劲儿!”

    “点开‘互联网+小康大数据’,通过系统分析,初定郑福金是潜在客户,再核对相关信息,放贷当然万无一失。”联社主任张百思强调。

    “有‘互联网+小康大数据’这道防护墙,信用社的信贷服务可以随着客户需求走。”崔文铭说道。

    截至目前,2016年5家试点信用社“当日贷”共计发放2266笔,贷款金额1.1亿元。

    “做信贷要想客户之所想!”在与信贷人员开会时,崔文铭就提到这八个字,“提高效率,控制风险!”

    “互联网+小康大数据”可以做到一石二鸟。

    传统的贷款模式将受到互联网冲击,原来较为复杂的“3273”农户贷款流程(即老客户3天来2次,新客户7天来3次就可以拿到贷款)在“互联网+小康大数据”下,将会更加简捷、方便、清晰,信贷投放效率提高了3—5倍。

    “互联网+小康大数据”让桦南农信联社实现了农信社对信贷投放的全程监控,可以从源头预防信贷员违法违规。传统贷款中,信贷员数量有限,农户流动性变化大,信贷流程会出现偏差和隐患。通过数据库,农信社在审贷这一环节,由被动变主动,由盲目变客观、真实、科学、全面,从而减少了违规放贷风险的发生。

    “提高效率就是提高银行的价值!”崔文铭一直再强调效率。借助大数据,不仅贷前调查、放贷过程全面提速,贷后检查也稳、准、快了。通过手机微信定位,实时监测信贷员的贷后检查过程,从而也避免了信贷员的道德风险。

    “光有为‘三农’服务的心还不够,还要装上互联网大数据的‘芯’,这样和老百姓才叫‘心芯相印’!”崔文铭感慨道。

  金融+电商 跨界合作主动出击

    “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把桦南的农村市场全部攥住!”崔文铭套用了一句亚洲首富王健林的金句。

    “我常常担心农信社被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所淘汰!”崔文铭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曾经的农村市场无人问津,如今的农村市场却易攻难守。

    放眼望去,一大批像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在农村开疆拓土,铺设电商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他们通过敏锐的嗅觉和长远的眼光发现了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崔文铭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桦南联社现有的实力,有一种计策叫做:借力打力!”

    “我们选择借力的对象是电商平台。”崔文铭继续说道,“农信与电商结合相容、相生,可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把产业链延长。”

    “怎样做才能让客户买账呢?”我追问。

    “别人借四成功力,而我借的是十成!”崔文铭笑道。

    与电商联姻,崔文铭不仅是让桦南联社的客户刷卡消费,他的长尾计划则是为当地百姓植入一种消费惯性——只刷桦南联社银行卡。

    桦南联社与一家电商平台合作发行的“小康联信卡”,在该电商平台购物比其它网站价格优惠20%,使用小康联信卡在信用社贷款时利率优惠10%。

    “很多农金机构对于互联网冲击持有保留、隐忍的态度。”崔文铭说道,“但互联网时代终将到来,即使是再偏远的地区。与其被动挨打,不如未雨绸缪!”

    在这个“跨界打劫”的时代,崔文铭的互联网思维没有想象中的传奇,他只是做了一件事儿,一件接地气儿的事—提供更早、更新的“抓住人心”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