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湖南省岳阳临湘一家经营不景气的国营酱菜厂被重新组建成了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十三村”酱菜就在临湘建立了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十三村”系列产品也获得了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中国中西部特色农产品畅销金奖,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省市,并漂洋过海打入了欧美国际市场。
从2006年至今,10年,不是一个补给站,而是一个新起点。十三村要把自己打造成“百年老店”,用良心做食品、用诚心做企业,将企业插上文化的翅膀,让诚信体系与道德架构相得益彰,开创酱菜新时代。
把质量做到极致
“对于任何食品企业来说,过硬的质量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素。如果质量不过关,哪怕企业做得再大,也是空中楼阁,不可能长久。”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武对食品质量有着近乎“疯狂”的追求。
2005年,李国武接过破产的十三村酱菜厂,开始涉足食品加工业。当时,有不少企业使用假冒不合格原料和辅料加工牟取暴利。每天他都能接到数十个推销电话,却被他断然拒绝。
2009年7月,生产车间对豆瓣酱进行新工艺开发,改用生水杀菌后调制豆瓣酱试验取得成功,于是进行批量生产。经过两个月发酵后,准备出厂前,这批豆瓣酱中检测出细菌含量少量超标,但还可以食用。很多人都说少量细菌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但李国武二话没说,将220大坛价值18万多元的豆瓣酱全部运到城郊垃圾站销毁。“凡是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都要尽可能消除。如果产品品质不能完全达标,宁愿销毁,自己承担损失,也绝不能流向市场。”李国武说,“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做食品尤其要凭良心,不仅要遵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更应该有一个道德标准。在利益与道德产生冲突时,我庆幸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公司将生产车间打造成透明工厂,从原料到生产过程全透明,让参观者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原料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近年来,公司先后组织15万余名中小学生和消费者免费参观十三村香菇酱的生产工艺流程。李国武还在十三村生产基地免费开展道德讲堂,不但自己义务为游客上课,弘扬社会美德,传递社会正能量,还聘请名师现场授课,先后免费为游客开展各类形式的道德讲堂600多场次,让每一位到厂区参观的游客都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10年来,在李国武的带领下,十三村有限公司主动焚烧销毁假冒、非法、不达标产品和原材料20多次。有人计算过,这些行为给公司造成的“后果”,使公司至少放弃了高达600多万元的利润。但是,每次食品界出“大事”,不管是“二恶英”,还是“苏丹红”,十三村的产品销量不但不降,反而上升。李国武和他的“十三村”在当地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标杆”,买“十三村”就是买放心,老百姓深信不疑。不仅如此,他的行为深深地影响和带动了周边100家企业,它们纷纷支持和跟随李国武的脚步,开展诚信经营。
不论多好的产品,最终都要投放市场接受消费者的检验。
十三村酱菜的产品质量,是李国武最自信的地方。当然,要想得到消费者认可,除了质量, 还必须有个“好味道”。因此,李国武一直追求把口味也做到极致。
公司拥有一流的全自动灌装灭菌生产线,由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提供技术指导,生产的产品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此外,李国武长期聘请科技服务团队为技术顾问,大力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使古窖豆瓣发酵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科技项目,发酵技术一路领先。现在,公司已经把百年窖藏腌制及独特传统工艺配方秘制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十三村”牌系列酱菜口味更佳。酱菜口感鲜、香、嫩、脆、辣,色泽光亮,坛香绵长,爽脆可口,咸淡适中;腐乳外形均匀、块形整齐,质地细腻,内色杏黄、沉香细嫩、鲜香浓郁。公司生产的系列酱菜、野腊制品,皮蛋、盐蛋制品先后获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中国中西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畅销产品金奖,其制作技艺被湖南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质量可靠、口味极致,让“十三村”系列产品很快成功打进了沃尔玛、大润发、华润万家、新一佳等知名连锁超市,并远销广州、深圳、长沙、南昌、上海等地。
把推广做到极致
如何才能让“十三村”真正持续、健康地发展,李国武自从接手十三村酱菜厂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他已经找到了答案。
临湘市,相传在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黄盖曾屯兵此地操练水军。黄盖兵营以“村”为建制,共分为十三个村。兵士战时行军打仗,闲时开荒种地,种植了大量优质蔬菜。黄盖军用当地土著人所传秘法,将蔬菜进行腌制,用土坛装好密封,藏入窖中,经七七四十九天后取出,味道醇美,别有一番风味。后来火烧赤壁,黄盖向周瑜献苦肉计,因受棍伤食欲不振,军士奉以酱菜,则胃口大开,每日饭一斗,终使其身强体健,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后孙权为奖励黄盖的战功,将下隽县地赐为黄盖封地,并命名十三村周围的湖泊为“黄盖湖”。此后,“十三村”酱菜成为皇家御用贡品。
鉴于这段历史典故,做足“三国文化”,就成了李国武打造“十三村”品牌的有利武器。为了赋予“十三村”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李国武邀请文学艺术界专家座谈、探讨从《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中挖掘到的十三村的历史传统,整理出了十三村的传说故事,为十三村增添了文化要素。此外,公司还将收藏的有代表性和历史价值的实物进行陈列展示,让人们对三国文化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同时,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公司也下了很大的工夫。公司将产品定位于传统中国礼品特产,并邀请中央美院精心设计包装,突出秦砖汉瓦风格,使包装古朴大气、吉祥喜庆。既有传统礼仪文化,又有三国历史文化气息。过去销售不畅的产品,一下子成了市场的畅销品。
2009年,“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弘扬传统技艺,使“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得以保护,公司投入大量资金,重新保护性改建了厂房;为了对制作技艺进行深入研究,成立了“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研究机构,对祖传的制作技艺进行深挖研究,加强保护传承。同时,借助现代设备,开发研究出新的产品,并将研究成果进行记录,用数字化手段处理信息资料,建立了资料档案库;为了进一步宣传三国文化,公司在旅游购物直营连锁店设置了问询处、产品推介室、产品展示区等配套设施,建立了“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和全国首个在旅游景区设立的“禁烟展示馆”,并设置标准生态停车场、配备专门的游客接待中心,向游客系统地介绍商品内容及购物须知,另有中英文对照导购资料供游客参考。
如今,走进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区,会发现厂区有1000多个古石磨、石缸、明清时代马车等民俗文化的展示,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厂在林中,林在厂中。厂区的绿色生态走廊,景色宜人,瓜果飘香,令人心旷神怡。现在,“十三村”已不仅仅是食品,更代表的是一张地方文化名片。通过对十三村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挖掘和整理,使来源于临湘黄盖湖畔的“十三村”香菇酱等产品大放异彩,声名远播。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十三村’品牌优势,与全国食品零售企业强强联合,积极拓展旅游食品市场,不断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家乡和全国消费者。”李国武如是说。
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国武
记者:在市场推广上,企业还有哪些举措?
李国武:除了电子商务外,我们主要采取打造“精品店”的策略。公司从去年才开始有专门的营销队伍,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打基础,包括过硬的产品质量、一流的发酵技术、“用道德做食品”的企业文化等等。我认为只有基础牢靠,才能让企业得到更快发展。去年,我们很快就在岳阳建设了1000多个精品店。今年主要是打开长沙市场,因为前期工作做得扎实,所以在长沙一经铺开,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在明年,我们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开拓外埠市场上,也会在重点区域设置专门的营销团队。
记者: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在履行社会责任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李国武:作为一个企业,越发展壮大,越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去年,我们响应临湘市供销合作社的号召,把精准扶贫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帮扶对口村是新屋村。新屋村黄家组的黄卫为,听力有障碍劳动力弱,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家中十分困难。住的房子家徒四壁,连电线都没接上。我们就为他送去了床铺、桌椅板凳、煤气炉灶,让他有了基本的生活资料。此外,我们还送了10只已经可以下蛋的母鸡,让他们有一点基本的生活保障。当然,扶贫工作还会继续进行,帮助这些贫困户提升生存能力,帮助他们早日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