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西农村信用社从5个方面入手,全心全意助力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做小微企业的贴心“保姆”和坚强后盾。
1-9月,广西农信社累放小微企业贷款726亿元,占各项贷款累放额的38.79%;截至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6亿元,比年初增加139亿元,增长8.95%,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短、小、散、频、急”的资金需求。
从创新信贷产品入手
广西农信社大力推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使用权、预期收入等抵(质)押贷款,把涉农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和权利转变为发展生产经营的“真金白银”。
此外,广西农信社针对经营、种养大户推出“金香蕉”“金老板”系列信用贷款产品,如隆安联社对连续从事香蕉规模种植3年,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付清当年土地承包经营租赁费的种植大户,给予500万元以下的授信额度,授信后借款人可以凭借信用方式,在农信社得到500万元以下的贷款,支持种植大户用于购买肥料、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以及支付人工、物流费用以及家庭农场建设等。
从提升信贷服务质量入手
全区农信系统根据客户需求,不断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贷效率。
广西农信社建立了“限时办结制”,明确涉农企业贷款项目回复或办结的时间要求,100万元以下的项目,要求调查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从受理申请到答复客户的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调查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从受理申请到答复客户的时间不能超过1个月。通过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放贷从速从简,为企业赢得了时间。
同时,广西农信社积极开展扫街行动,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档案,并根据小微企业需求特点,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城区机构要设立特色支行,县级机构设立专柜,为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从内部考核入手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要求各基层行社按照银监会小微企业“三个不低于”工作要求,建立和完善“六项机制”建设,落实“四单原则”(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合理规划当月信贷投放规模,40%以上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县级农信系统每月信贷规模至少50%要用于支持小微企业。
自治区联社还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较快的县级机构,在信贷规模调剂上适当倾斜。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区农信系统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从放宽抵(质)押率入手
广西农信社对符合产业政策、生产经营正常、经营收入稳定的相关企业,适当放宽抵(质)押率,地级市房地产抵押率可放宽到80%,比原来提高5个百分点;国家或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工业用地抵押率可放宽到75%,其他地区工业用地抵押率可放宽到70%,比原来分别提高1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农信系统发行的股金质押率最高可为现行发行价的100%;专用设备抵押率可放宽到30%,通用设备抵押率可放宽到50%。企业以同样的资产,能够获得更多的贷款,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迫切需求的资金。
从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入手
广西农信社积极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活动,紧紧围绕“普助小微、惠及民生”的活动主题,全面宣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成效,普及小微企业产业政策、财税支持等相关知识,推动引导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9月,全区农信社开办展览共计300多次,在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上宣传报道500多次,悬挂横幅1500多条,发放宣传册(单)2万份。这些宣传、座谈等活动,既增强小微企业法人代表金融知识、企业融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小微企业与农信社之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