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0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寨茶产业绿色发展之路

□ 本报特约记者 卢荣浩

金寨县面冲村西茶谷主题公园。
姑娘们在采摘鲜叶。

    绿色成为金寨茶叶的新名片 

    查阅书籍资料,翻看不同时期评选出不同版本的中国十大名茶,总能看到六安瓜片的名字赫然在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传统名茶,就是这样一个以整片叶子加工成品的独特绿茶,过去在茶桌上却很少能见到它的身影,六安瓜片的名头总是不如其他名茶那么震耳。甚至很多非传统名茶在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经过大肆造势,一番炒作之下也能声名鹊起,收获不小的知名度和经济收益。

    走进茶产区,随处可见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杀虫防控手段。茶园里也不是打完除草剂之后寸草不生的景象,而是人工刨出的枯草撒落在茶园的画面。若是少数茶农为培育优质茶叶,打造自己的独有品牌而搞这样的绿色种植尚可理解,但所有人都这么重视茶叶品质,让绿色种植成为了常态,的确出乎记者的意料。而能做到这一步,必然离不开当地政府对全县的宏观指导和严格管理。经过与金寨县农业发展委员会相关人员的交流才知道,金寨为了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远远不止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这么简单,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记者也带着好奇心一步步探索着金寨茶叶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生产到加工,绿色全覆盖

    禁用杀虫剂。茶叶专业知识丰富的金寨县农发委茶谷办副主任陈辉向记者介绍说,每年茶农有大约一周的农闲时期,那段时间茶农没事做,在前些年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地打上农药预防可能并不存在的虫害。老百姓不是看见虫子才打药,而是提前使用,这导致农药滥用。”因此农发委决定在全县茶产区全面禁止杀虫剂的使用,拨出资金购买粘虫板发放给农户,推广杀虫灯、性诱捕器等绿色防控技术。

    禁用除草剂。在除草剂的使用上,农发委也是费了一番口舌向农户言明利弊。“人工把杂草刨出来并不困难,而且不用处理扔地上就行,这些枯草在茶园里还有非常好的保湿、保温作用,利于茶叶生长。”陈辉说,除草剂对土壤的污染远不止一两年,茶叶的农残也因此提升,极大地限制了茶叶的出口。在全面推广人工除草之后,金寨的茶叶农残逐年降低,赢得了好口碑的同时,出口道路也越发顺畅。

    禁用化肥。“以前农民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给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同时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农产品残留毒性、环境污染、水源污染和生态失衡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县农业生态安全。”金寨县农发委副主任解正定介绍说,近几年农发委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引导茶农多施有机肥或农家肥,并对施用饼肥、有机肥的给予资金补助,以求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微生物种群,提升地力。

    禁止兑糖。初制厂茶叶加工过程中加糖提高干茶亮度和紧实度,但不利于茶叶保存,长期饮用对高血糖病人不利。影响茶叶品质和价格。

    多措并举,确保绿色政策实施

    禁用农药、化肥,禁止加工时兑糖的举措听起来实乃明智之举,也是为了提高本地茶叶质量而作出的正确决策,但让千千万万农户一改多年养成的种植和加工习惯远没有那么简单。不打农药遭遇虫害怎么办?不施化肥茶叶减产怎么办?不加糖茶叶不好看卖不出去怎么办?一系列问题让无数农户心中充满疑惑,很多生产者、经营者对有关部门举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都持消极对待态度,自然更不会好好配合政策实施,金寨县农发委对此做了大量工作。

    建立健全农药集中配送体系。为了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减少和控制农药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金寨县投资建设了农药集中配送网络,根据一些农作物的实际需要发放农药,拒绝为茶农提供农药。同时采购安插了上百万片粘虫板,实现茶园绿色防控全覆盖,各乡镇配备专职病虫害测报员和技术员,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上报信息,科学统防统治。

    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虽然对农药实行集中配送,但也无法避免个别农户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农药。受劳动力少及人力成本高的影响,部分农户不愿亲自下地除草,除草剂的使用更是无法一下全面杜绝。农残检测因此成为确保政策实施的一大利器。“为严把质量安全关,我们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点、农产品种植企业、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农产品,采取定时监测与全程监测相结合的原则。还创建了淠河流域农业有机防控示范区,建设绿色标准茶园生产面积10万亩。”金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主任宋旭东介绍。

    建立健全茶叶物联网体系。为实现农产品整个产业链的全过程可追溯,在各环节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金寨县在实现纸质可追溯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建设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对生产企业管理信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构建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基础数据库,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上市与农业投入品的全程监管,达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要求。

    建立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政策的实施离不开科学、严格的执法。据金寨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卢荣浩介绍,执法局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向广大农民传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还结合产茶期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对金寨全县农资市场的200余家农资经营门店进行地毯式检查,对农药、肥料经营资质进行登记、检查,对农药的进销货情况进行严格核查;更投入大量人力逐户检查农资经营户的证照、进货渠道、商品质量、台账建立等情况,严厉打击未经审定、审批登记的农资经营户;严把农业投入品的“源头”关,特别是长期坚持对茶叶加工过程中兑糖等行为的打击,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经过几年的整顿,金寨茶产业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好卖了,价格也高了。”谈起如今的茶叶销售,普通茶农笑得合不拢嘴。当地百姓也逐渐理解了县农发委的良苦用心,开始发自内心地主动配合政策实施,共同携手打造新时代的六安瓜片品牌。专门搞夏秋茶出口的金寨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巩长团对这几年的变化最有体会。欧盟的检测标准一直比较高,过去出口过去的茶叶总会受到一些质疑,现在我们当地的茶叶到哪都畅通无阻,再严格的标准也不怕!”

    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充斥着五花八门炒作宣传的信息社会中,金寨在唱响茶叶品牌上没有寻求捷径,而是真心实意地在品质上下功夫,通过硬实力赢得好口碑。不得不佩服山区领导的远见卓识,他们高屋建瓴的决策指明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方向,不得不钦佩山区百姓的勤劳耕作,他们的滴滴汗水让传统名茶焕发出新的光芒。旧时这里的人民走出大山为红色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现在他们又欲踏出国门把绿色好茶销往世界。深入了解完金寨茶叶的绿色发展之路,再品六安瓜片时也会从心里感到一阵原始的清香。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