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10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电商扶贫:搭上致富快车


    江苏盐城大丰区社:66名贫困村民成为“VIP社员” 

    本报讯 “没想到啊,我和老伴种的2亩小红豆、小绿豆,还能成了脱贫致富的‘金豆豆’。”近日,家住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万盈镇文达村村民宗如英,紧紧握住大丰区供销合作社负责人的手连声感谢。据村党总支书记李兴祥告诉笔者:“这批扶贫对象,通过申请,经过筛选上报,在大丰区社‘专业合作社+电商+农户’项目带动下,享受‘特殊待遇’,将逐步甩掉贫困的帽子。”

    开启“合作社+电商+农户”新模式,让该区社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找到了“靶心”。该社充分发挥万盈供销合作社创办的聚盈杂粮专业合作社优势,把周边贫困农户“请”进来,让他们成为“VIP社员”。这些“VIP社员”享受什么样的特殊待遇呢?笔者了解到,针对弱势群体无致富项目、农村留守人员收入不高等情况,该社深入农村开展调查,发现农民们种植的红豆、绿豆、花生等五谷杂粮,虽然不起眼,但只要经过加工包装,身价立马翻番。为了让贫困农户走上致富路,该社为他们制订了“黄金”政策:“VIP社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特长,从事杂粮生产、收购、推销杂粮等业务,并享受零风险、高回报的“保护价”。

    小杂粮已经成为贫困村民致富的“摇钱树”。聚盈杂粮专业合作社按照产业链要求,对社员们在种植、收购、分拣、包装、上网销售等环节进行合理分工。文达村村民彭志祥有8亩田,全部种了小杂粮,农闲时再到合作社打零工,年收入达5万元;三合村村民朱志才是残疾人,合作社把他安排在合作社分拣车间,每月可以领取到上千元工资;三合村村民孙长友有经营能力,合作社安排他收购小杂粮,经过走东家串西家的辛勤付出,他成为本村脱贫致富明星;文达村村民丁静安掌握一定的电脑基础知识,合作社给他安排了网上电商的“美差”,他把小杂粮卖到了上海、北京、北美、北欧和中东等大市场。

    据了解,今年以来,文达和三合村已有32户贫困家庭、66人被吸纳为社员,人均收入较往年有大幅提高。

    (邹进 周雪梅 蔡根青)

    贵州威宁县社“贵农网”:破解困境的钥匙

    本报讯 威宁县是贵州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物产丰富的资源大县,“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囧境源于多种原因,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的落后是关键原因之一。自去年底,威宁县供销合作社就在省社的指导下,将发展农村电商作为破解困境的钥匙,通过建设“贵农网”电商服务运营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农村物流体系,大力打造电商队伍,组建“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着力推动农产品上网销售,并以此助推精准扶贫深入开展。

    威宁县社通过“贵农网”电商平台,直击威宁农村电商没有品牌、不会包装、缺乏物流、讲不好故事、找不到市场“五大痛点”,全面推进“三位一体”新型供销合作社+“贵农网”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发展模式,半年内建成“贵农网”威宁县电商服务运营中心、14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

    该县社电商公司在“贵农网”电商运营中心设置了合作社电商孵化基地,引导22家县内领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使合作社带领农民敢“触电”、会上网,好产品找到市场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农产品电商倒逼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实现供销合作带活流通、生产合作带动结构调整、信用合作解决产业发展资金。该县社依托“贵农网”电商平台,不到一年就由农民合作社发起组建了8个“三位一体”基层供销合作社。

    通过“贵农网”4个月的组织推动,合作社生产的党参、芸豆、苦荞、火腿、土鸡蛋等农产品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入驻电商孵化基地的22家合作社4个月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2416.21万元,预计全年将实现销售额1亿元以上,直接带动近3.76万贫困人口就业,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

(黔讯)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