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日照东港农村商业银行,“朝阳”“星辰”已成为每名客户经理的时间标杆,无需时钟,却催人前行。“家庭银行”业务模式推行后,这支百余人的客户经理队伍走在田间地头,穿过大街小巷,采集信息,宣传业务,联系客户,使“家庭银行”的星星之火,点亮了辖区千家万户的致富梦想。
点面结合摸实情
“家庭银行”模式推广以来,为服务千家万户,实现服务触角全覆盖,东港农商银行创新实施了以客户经理为面、以农金员为点的联动营销新模式。
今年以来,该行结合网点转型,加快网点自助建设,精简机关人员,引导员工由内向外合理流动,有效充实了一线客户经理力量。在此基础上,该行把每个营业网点划片管理,在农区,大划乡镇、小划村,细到农户;在城区,大划网点、小划社区,细到单位与住户,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不漏村、不漏社区、不漏户。在工作营销展示栏中,该行细化了每名客户经理需摸清的片区“家底”,从村情、社区聚居群体特点,到人口数、家庭类型、产业特点、消费特点等进行细分。客户经理实行片区营销承包制后,充分发挥熟知村居、社居情况的农金员作用,全区630余名农金员成为开展“家庭银行”业务的得力助手,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宣传农商行的服务品种,用自己的亲身感受达到口口相传的“熟人效应”,提升了客户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走村串户服务忙
在“家庭银行”模式推广中,客户经理积极“走出去”,变“坐商”为“行商”,重现“挎包银行”精神,走村串户成为每天的必修课。
清晨,陈疃支行客户经理孟志勇早已备好了一天的工作日程。“信息采集要做扎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走访前,要充分酝酿,做足功课。”孟志勇边说边打开工作日志:“今天要走访的是东陈疃村,全村约有500户、1600余人,主要从事商贸流通、石材加工产业,做小生意的农户比较多,对信贷资金、电子银行等业务需求大。农金员赵以秀在村里威信高,邻里乡亲熟悉。行里给布设了农金通,客户信息采集工作就容易多了。”
在农村,早出晚归已成为客户经理的家常便饭。田间地头、乡间小路,时时处处可见他们奔波忙碌的身影:分析农户需求,找准营销切入点;带着目标入户,实行“你是我的家人”交流方式,体验、互动拉近距离;手把手帮助农户关注微信号,现场操作演示,加好友、进微信交流群;唠家常,问需求,建档案。
在城区,客户经理则用另一种方式开启了走进社区街道的方便之门。城区客户群体聚居特征不明显,客户经理通过提供增值延伸服务、联动社区委员会开展“家庭银行杯”乒乓球比赛、结对子走进机关事业单位、送金融知识进企业等多种方式,渗透式挖掘客户资源,以客户带客户,找到推广“家庭银行”的新突破点。
量身定做为客户
如果说扎实的客户信息采集是“家庭银行”落地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那么,依据客户需求创新业务则成为关键。
陈疃镇新和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楼,是远近闻名的蓝莓生产基地,做小生意的农户占比高。东港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在走访农户时了解到,整个社区农户信用情况良好,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流动周转资金不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开展业务创新,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户量身定制信贷产品,推出了“金桂飘香”系列家庭贷款,让每个有梦想的农户,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信贷扶持。
在城区,该行重点推广“速贷通”消费贷款,对学校、行政事业单位等部门员工实行上门服务,集中申请,批量办理,简化流程,担保方式多种选择。为提高信贷产品的附加值,客户经理随身携带移动终端,每办理一笔信贷业务,都量身定制“理财+定(活)存款+电子银行服务+代收代缴服务”,提供现场开卡、电子银行、操作演示、产品推介等超值服务,让农商银行真正成为家门口的“家庭银行”,进一步增强了客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