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6年7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挂牌成立,承担对新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服务、协调职能,到今年已经整整十年。十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新疆农信事业来说,这却是沧桑巨变的十年。
十年来,新疆自治区联社始终以改革总揽全局,把惠农强农作为第一追求,把帮助广大农牧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作为第一目标,把支持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第一使命,带领全区农信社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之路。把规模小、底子薄、管理差、案件多、地位低的新疆农村信用社打造成为经营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内控内管较好、社会形象地位较高的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创造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新疆样本”,重塑了新疆经济新引擎,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
这十年,新疆农信社栉风沐雨、艰苦拼搏,是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盈利水平大幅提升的十年。
这十年,新疆农信社锐意进取、深化改革,是体制机制全面创新,经营活力显著增强的十年。
这十年,新疆农信社负重前行、勇创一流,是社会责任不断彰显,企业形象全面提升的十年。
站在岁月的车轮上回望过去的十年,新疆农信人既有艰苦创业的感慨,又有沧海桑田的唏嘘,更有品味成功的喜悦。
如今,一场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一幅新的画卷渐次展开。站在新的起点上,自治区联社将带领新疆农信社进一步坚定战略自信和道路自信,立足“三农”,服务“三农”,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奋力续写新疆农村金融事业的新华章!
引擎一:抓理念、重合规,持续夯实发展根基
十年前那场改革,拉开了新疆农信社向现代金融机构改革的历史帷幕。自治区联社成立后,充分激发了全区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活力。十年来,新疆农信社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住时代发展机遇,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极具新疆特色的开拓转型发展之路。
始终坚定战略自信,依法合规发展。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深刻认识新疆经济社会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统筹谋划新疆农信社转型和发展。保持战略定力,依法简政放权,树立权由法定的基本法治观念,按照法定责任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优化分类管理,清减行政审批,做到有法有据、有法可循和执法必严。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提质转型。新疆自治区联社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转化成新疆农信社转型提质和提升“三农”服务的具体实践。围绕战略转型、管理转型、经营转型,全面推进理念、科技、产品、服务、管理和制度创新,实现各项业务的市场化、网络化、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为方向,有力增强市场竞争、价值创造、风险管控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着力解决当前制约体制机制转型的“短板”问题,在改革发展、依法治社、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
十年来,新疆农信社对社会经济贡献度明显提高。全区农业贷款的85%、中小企业贷款的70%、下岗再就业贷款的90%都由新疆农信社发放,在支持“三农”、个私经济、中小微企业和服务社区居民等方面己形成明显优势。通过加大小额信贷投放力度,既缓解了农民贷款难,也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每年以20%的新增贷款用于支持此项目,重点支持种养业、特色林果业和高科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同时,积极推进再就业小额贷款业务,倾心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增量占全区金融机构此类贷款50%,30多家行社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
引擎二:抓创新、强服务,行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创新,是发展的重要驱动。科技与服务,则是新疆农信社持续创新的重要支撑。
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新疆农村信用社在科技信息建设方面,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原则。先后完成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四大项目建设工程,投资1亿元多元的科技中心机房建设项目顺利竣工投入使用。自治区联社及各县市行社视频会议室建设项目如期竣工。近年来,立项并启动了银联V2.1升级改造、人民银行、农信银二代支付、金融IC卡、社保卡、信用卡等十余个系统建设项目,项目均按计划稳步推进,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服务渠道不断拓宽。继2008年新疆农村信用社第一张银行卡面世到2012年“福农卡”、2014年“公务卡”的推出,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截至9月末,累计发卡1477万张,卡存款余额524亿元。企业网银用户2.38万户,实现交易笔数603万笔,交易金额1763亿元。个人网银用户(含手机银行)已开通61.14万户,交易笔数774万笔,交易金额972亿元。全区农村信用社网银柜台业务替代率达到49%。694款理财产品实现线上销售,募集资金160.7亿元。
业务品种不断丰富。通过创新服务手段、丰富业务品种等措施,满足农牧民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十年来,相继推出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工资质押贷款、农村青年致富能手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妇女创业贷款、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特色林果业贷款等业务新品种,业务种类已达近百个。先后与自治区电信局、交通厅、林业厅、福彩中心、区农行、兵团农行、农发行、保险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引擎三:抓县域、惠“民生”,升级服务成效明显
十年来,新疆农信社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真情实意,通过一个个信贷产品、一项项金融服务传递到了全区农户和创业者的心里。
扶微助小播撒及时雨。新疆农村信用社根据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周期短、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建立了适应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业务流程、信用评级制度。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方便中小微企业;同时依据中小微企业实际资金需要、生产经营周期、风险因素等指标,合理设定贷款金额,科学确定贷款期限、利率浮动水平、担保方式等,以差异化经营方式不断提升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十年来,累计投放中小企业贷款2176.13亿元,累计扶持中小微企业4.5万户。
信用工程普惠千万家。新疆农村信用社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稳步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着力破解农牧民“贷款难”、“难贷款”、“贷款贵”等问题,让讲诚信的农民和地方先富起来,全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进度明显加快,质量明显提高,农牧民得到的实惠更多。2012年启动了“信用工程建设年”活动,截至2016年9月末,信用户总数173.62万户,占比61.48%;信用村5408个,占比51.81%;信用乡347 个,占比35.96%。
阳光信贷洒向百姓都是爱。农户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信贷品牌,是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开展“阳光信贷”活动,新疆农信社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确保农户小额贷款的广覆盖、可持续,做到政策公开、信息公开、流程公开,使信贷业务各类信息都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和约束信贷人员行为,实现农户和信用社双赢,提高社会对信用社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更好展示信用社良好的社会风貌。各行社将发放的全部农户贷款进行公示,贷款公示做到“四公开、一保密”,即公开姓名、公开额度、公开期限、公开利率,对客户的其他信息严格保密。贷款公示结合当地贷款客户实际,采用多种语言进行公示,以达到接受社会舆论和广大客户监督的目的。
以城补农,协调发展。2016年,自治区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统筹城乡业务发展战略”,要求全区农村信用社强化忧患意识、精耕城市业务。截至9月末,全区农村信用社城市个贷业务笔数13.48万笔,个贷余额421.54亿元,较年初净增加96.87亿元,增幅29.84%,占各项贷款增加额的29.37%,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13.08个百分点; 城市个贷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8.34%。本着“城乡统筹、两轮驱动、协调发展”的目标,阜康农信社、伊犁农商行等行社,在自治区联社的产品框架体系下,创新开发了“惠”系列、“银商微贷”等城市个人信贷产品,加快了城市个人信贷业务的组织推动,使公职人员消费、个人综合消费、住房和商用房按揭、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城市个人产品在体系和营销机制上得到了进一步创新。
引擎四:抓城乡、担责任,扶贫帮困成绩斐然
十年来,新疆农信社在不断变革、开拓创新、坚持支农支小的同时,积极扶贫帮困,把普惠金融的雨露和新疆农信社的爱心洒落在沃野千里的新疆大地上。
“两居”工程再圆农民安居梦。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为全力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适时启动的“富民安居”、“定居兴牧”工程,自治区联社迅速出台《“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贷款管理办法》,坚定不移地执行民生优先的信贷政策,确保信贷资金需求落实到位,缓解农民建房筹资难、贷款负担重等问题。同时,从更长远角度考虑,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为核心,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信贷支持,确保农牧民在提高居住水平的同时更能提高生活水平。2011年至今,作为“两居”工程贷款的主办银行,新疆农村信用社共投放97.54亿元,惠及农牧民53万余户。
妇女创业贷款助力妇女奔小康。按照“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的发展目标,新疆农村信用社与当地妇联、财政部门等密切协作,按照“自担风险”原则,实行简化手续、灵活担保、快捷办理等措施,大力协助妇联推行巾帼妇女创业贷款业务,针对“妇女创业就业贷款”主体和适用范围的特殊性,在产品设计、审批流程和监控管理方面,突破了一般自然人贷款的管理模式,指派专人进行办理,使之比传统的自然人贷款更便利、更优惠。同时,开通“妇女创业贷款绿色通道”,凡是妇联推荐的创业项目均可优先调查审查,使办理流程较一般自然人贷款快一个工作日。截至9月末,新疆农村信用社妇女创业贷款余额达到2.73亿元。
金融服务全覆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010年以前,新疆854个乡镇中,有214个乡镇没有金融服务网点,金融服务空白点乡镇占全区乡镇总数的25%,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0多万农牧民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2010年初,新疆农信社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召开专题会议,对农村信用社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进行全面安排,下发《关于尽快消除乡镇场金融服务空白点的紧急通知》,明确总体目标。截至2010年11月10日,新疆农信社提前两年完成银监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设立正式机构3个、金融服务站139个,采取延伸服务解决47个,共解决金融服务空白乡镇189个,完成新疆银监局下达任务的100%,占新疆金融空白乡镇总数的88.32%,让广大边远贫困地区的农牧民同样享受到了跟城区居民一样便利的金融服务。
岁月无声,印证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社十年风雨兼程的坚实足印;岁月如歌,奏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社“十三五”波澜壮阔的开局序曲。
迈上“十三五”征程的新疆农村信用社,将以“科学发展、稳健经营”为目标,持续创新,巩固优势,领先发展,为新疆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为新疆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更大的力量。
数据看巨变
截至2016年9月末,新疆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3020.70亿元,是2006年改革前的8.57倍;各项贷款余额2297.94亿元,是改革前的14.70倍。存贷款市场份额在新疆各金融机构中均稳居首位。2010年—2015年,新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业务经营指标均排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前列。
创新实践
勇担社会责任 助力精准扶贫
新疆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目前我国还有7000万人生活在现行的贫困线以下,其中新疆有261万人因为生活环境、经济环境等原因处于贫困之中。新疆农信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指导下,积极立足“三农”、加强扶贫支持,落实“精准”扶贫、扩大农户授信覆盖率,创新扶贫模式、解决扶贫信贷难题,力促金融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立足“三农” 加强扶贫支持
新疆自治区联社对党中央和自治区的精准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对党中央及自治区的各项文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并由自治区联社党委书记田海舟和理事长米力古丽·阿吉努尔亲自牵头成立专门的扶贫工作小组,抽调专人落实扶贫工作,坚决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全面做好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助力自治区党委、政府设置的“到2020年,确保全区现行标准下的26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2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重点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完成,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
截至2016年9月末,全区农村信用社为1603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各类生产贷款为52.6亿元,其中,直接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8.61亿元,发放扶贫龙头企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带动扶贫贷款10.86亿元。
落实“精准”扶贫 扩大农户授信覆盖率
精准扶贫,精髓在“精准”二字,自治区联社要求全疆各行社首先要切实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好排查工作,对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全部都要做到详实掌握,要做到一户一台账、一户一计划、一户措施,确保贷款成效精准。
其次,要对贫困户评级授信实行动态管理,引导农户积累信用记录,逐步提升信用等级至A级及以上,并根据经营能力设置5000元至50000元区间额度,不但要让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更要“扶贫扶智”通过信用社的支持让贫困户走上勤劳致富的快车道。
最后,要将信用工程建设与政府扶贫开发工作对接,以农户统一评级授信“联姻”精准扶贫,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投入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全区已重新建立农户电子化经济档案1704176户,对1616884户的农户重新评级授信,其中贫困户占比5.2%,累计为贫困户授信计19483万元。
创新扶贫模式 解决扶贫信贷难题
在过去的信贷思维中,贫困与贷款资金支持有着一定的矛盾,很多贫困户因为没有资金支持无法脱贫,而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贫困户又缺乏贷款本息的偿还能力。
为解决这一矛盾,自治区联社要求全疆各行社在风险可控基础上勇于创新,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客户采取信用、联保、互保等方式,解决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目前共有五种针对扶贫所开发的信贷模式:富裕户、扶贫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民合作社、扶贫担保基金、专业担保公司+贫困农户+信用社的模式,目前这些扶贫信贷模式因地制宜的在全区范围内进行试点,并倾力将其打造成新疆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的“特惠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