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0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村金融:大数据决胜未来
——药都银行探路普惠式、智能化移动信贷服务纪实
□ 本报记者 张永乐 文/图

        

  9月6日,再访药都。

    药都银行董事长许绍普平和依旧。沉稳精进的英雄气,一如既往。

    不同的是,多了几分悠然——他刚刚率领同事,成功完成大数据项目试运行。

    这是一场业界空前的壮举:通过整合政府大数据,实现辖内普惠式、智能化移动信贷服务。

    大数据项目组研发负责人、药都银行稽核部总经理刘自杰,发型规整,像位学者,镜片后两眼乐成一条缝。坐在对面的许绍普冲他高声朗笑:“小刘,奖你们100万也不多!”

    许绍普随即收起笑容,神情庄重:“按规定,不能奖。你们,辛苦了。”

    一声“辛苦”,众人感奋。定名为“金农易贷”、暗中筹谋两年、试运行49天的药都银行大数据项目,终于大功告成。

    大动作:试运行49天

    药都银行的“金农易贷”,简单说,就是利用政府大数据进行风控,实现网上自动授信、用信、利率定价和贷后预警,通过手机银行(或网银),为辖内所有18-65周岁居民,提供0.5-50万元普惠式、智能化、便捷的信贷服务。

    7月14日-8月31日,试运行49天。

    尽管早有预料,“金农易贷”爆炸式增长仍让许绍普振奋:49天内,在线申请贷款户共计87618户(含超出年龄范围等未达标户),日均1825户,通过率高达57%;网上授信36153户,授信21.8亿元,人均6.2万元;放款11.52亿元,日均2351万元,人均贷款8万元;从申请到收款,按银监会规定已“面签”的老客户不超过3分钟,未“面签”的新客户不超过24小时。

    图为药都银行领导班子在“金农易贷-全民双创”数据展示平台前分析大数据项目运行情况。

    药都银行新办公楼一层大厅,高悬巨大的电子屏:“‘金农易贷’-‘全民双创’数据展示平台。”大屏幕每两秒刷新一次,实时播报授信、用信情况并进行数据汇总。9月6日上午10时26分0秒,屏幕显示:放款总额已达12.67亿元,其中,为农户放款9.13亿元,占总额72.1%、总笔数81.7%;为小微商户放款0.81亿元,占总额6.4%、总笔数4.4%。

    试运行阶段,贷款户主要通过手机银行借款,放出去的钱指定打到金农易贷卡。此前,药都银行已签约手机银行31万户、发行金农易贷卡10万张,数量已经可观。尽管如此,试运行期间,补办手机银行和金农易贷卡的贷款户,仍潮水般涌向柜台。

    “人山人海,有人开玩笑说像来‘抢钱’,柜员到点也没法下班。”药都银行风险合规部总经理王海宾坦言,“刚开始确实担心,主要考虑风险问题。几天下来,柜员议论纷纷,从衣着相貌看,好多人不该给他们放贷呀,这么多钱放出去,都是大数据自动批的,能行吗?后来,我们也坐不住了,赶紧向董事长汇报。”

    许绍普正在合肥开会。据说,接到告急,镇定自若,说了5个字:“相信大数据。”

    从合肥回来后,许绍普反复研究业务数据,连夜召集行长、支行长开会,稳定军心,“我讲了三点。关于放款对象,你们疑虑哪些人?是种地的、卖菜的、炸油条的‘穷人’?他们恰恰是普惠金融、全民创业必须支持的,我们做得对;关于人均贷款数额和利率定价,目前看,人均贷款大约8万,利率最低5.5,最高8.7,平均在7.0左右,比线下贷款略低一点,符合预期;关于准确性,从线下入户调查情况来看,大数据自动授信、用信、利率定价、贷后预警,准确无误。”

    王海宾记忆犹新,“听董事长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放心了。现在各方面的数据都表明,试运行圆满成功。”

    大手笔:两年暗中筹谋

    圆满成功,得益于许绍普长达两年的暗中筹谋。

    2014年,执意推动互联网普惠金融的许绍普,决心利用大数据风控实现普惠式、智能化移动信贷服务,“我们是零售银行,支农支小为主,强调便捷服务,比同行快。当时客户经理人均管理1300多个贷款户,人工作业,这个量是惊人的。随着普惠金融业务不断推,客户还会更多。传统的贷款流程耗时费力,这样下去,总有一天员工累得受不了、客户等得不耐烦,同行也会超过我们。长远考虑,提高效率效益、强化竞争优势、节约人力成本,肯定要借助最先进的金融科技。”

    稽核部总经理刘自杰也萌生类似想法,很快提出报告。许绍普马上拍板:筹备大数据项目,上报安徽省联社。省联社高度重视,很快,由省联社主任钟园担任负责人,药都银行科技信息部、电子银行部、稽核部、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参与的大数据项目组,正式成立,并“秘密推进”。

    2014年末,传来消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式上线。许绍普反复揣摩这家“互联网银行”,彻夜难眠,“微众对我启发很大。它面向全国放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风控,这个数据偏重城市居民。我们是服务‘三农’的区域性银行,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为有限的辖内居民服务,必须把精准度最高的‘政府大数据’整合进来。否则,很难搞。”

    另一个消息也引起他的注意:重庆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筹建。马上消费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圈子里响当当的专家型、实战派人物,许绍普隐约感到,这个人的理念和自己很像,“他也搞互联网普惠金融。我感觉有必要拜访他!”

    不久,大数据项目组遭遇瓶颈:一是,仅仅整合省联社相关数据、药都银行自有数据、“黑名单”等外围数据,无法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同时把政府大数据整合进来;二是,仅仅依靠药都银行自身力量,难以推进庞大的大数据项目,必须引入智囊。

    第二个问题好办。许绍普立刻北上取经,两赴北京拜访赵国庆,并请他来“指导工作”。两人一见如故。后来,赵国庆被聘任为药都银行独立董事。

    第一个问题难办。部门林立,利益攸关,整合政府大数据“比登天还难”。至于由农商行来整合,更是史无前例。许绍普旋即多方奔走,阐明互联网惠普金融思路,争取各方支持。

    机会来了。

    2015年初,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年中,央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年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深改组第十八次会议再次强调“普惠金融”。一时间,许绍普梦寐以求的互联网普惠金融,似乎成了“大气候”,药都银行以互联网普惠金融支农支小、支持“双创”的方案,很快得到认同。

    期间,尚在修改完善的亳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适时提出,“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建成智慧城市框架”。

    许绍普把握时机,果断出手,选派行内两名科技精锐全程参与、支援智慧城市建设,并由此获得亳州市政府大数据平台支撑。

    签完数据保密协议,大数据项目组迅速铺设内网专线,会同合肥一家IT公司30名优秀研发人员,投入“每周7天、朝9晚9”的封闭式研发。

    政府大数据、省联社相关数据、药都银行自有数据、“黑名单”等外围数据,终于四流合一,波澜壮阔。

    但是,这些数据,仅仅是杂乱无章的“原材料”,还需要重新“打磨”。

    半年后,按照顶层设计,历尽千辛万苦,信息资源规划、数据清洗、主题数据库、信用评分模型、利率定价模块、预警模块、系统测试等,如期完成。

    至此,许绍普的大数据战略,终于扎下根基。

    大战略:“大数据银行”

    扎下根基,在许绍普未来战略中,似乎只是一小步。

    一位业内同行考察药都银行大数据项目时,不禁想起国外的场景:银行里没有柜员,没有顾客,“除了保安大叔,就是自助机具”,一切都在信息系统中悄然进行。他由此揣测,或许,这就是药都银行的未来战略?

    针对尚未落实的“未来战略”,深谋远虑又极度务实的许绍普口风严实,避而不谈。尽管,他“满脑子都是药都银行的未来”。

    他更愿谈“现在”。

    “现在,我们的政府大数据跑起来了。”许绍普盯着记者,由衷感叹:“你可能很难理解我的心情——真的非常感谢市委汪一光书记,感谢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这绝不是客套话。汪书记眼光高远、有魄力。为了整合政府数据,打好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专门成立了亳州市信息局,统一管理公安、税务、工商等所有48个政府部门的数据。这为政府数据开发利用,创造了非常难得的条件。药都银行多年来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搞普惠金融,得到市里信任关怀,才使我们有机会利用这些数据为亳州的老百姓服务。我们不敢懈怠。”

    未来就在现在。

    尽管避而不谈,许绍普决胜未来的雄心,依然隐约可见:

    “大数据不像炒作得那么‘虚’,它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金融脱媒可怕吗?你‘+金融’,我‘+互联网’嘛。你有互联网大数据,我有政府大数据。我说的政府大数据‘大’在哪?一是数量大、数据活。我们利用市政府的整合数据,共48个部门所有数据,并且即时同步更新;二是精度高、范围广,数据准确,全面覆盖当地居民财产、公安等一切必要信息。互联网大数据倚重社交、购物等网络信息,有猜测的成份,政府大数据可是直接告诉你答案。”

    他“啪”地点上一根烟,以手击案,“鲜活的精准数据,才是银行最大的资产。政府大数据是其中最最宝贵的,你想,它和互联网结合、和手机结合、和自助机结合、和场景结合,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智能化的便捷服务!”

    吃饭时,记者突然发问:“许董,你到底想要一家什么样的银行?”

    许绍普热情地招呼大家吃包子,不假思索,“基本面好,成长性好,大数据银行。”

    天机一语道破。

记者观察:

许绍普的“辩证法”

——兼谈中国农商银行的经营哲学

    9月6日,我到“世界最大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亳州药材市场走访。这里的药商,大多是药都银行的客户。其中两位,印象深刻。

  田文理,种植药材,小本经营,创业不久。他掏出手机演示给我看,“刚在手机上从药都银行贷了8万,急用。点几下就好,特别快,两分钟到账。做生意经常钱‘急’,其实一转手就赚回来,好借好还。”

  孟庆芳,批发药材,经营30年,已成大户。她扭头看了看附近的“金融区”,“那边什么银行都有,我就认药都。药都快,别的慢。也不嫌你小,这些年我从小生意开始,慢慢做大,起初贷得少,现在贷得多,我还得也快!”

  仔细回味,他俩脱口而出的话中,有6个关键字,竟是药都银行董事长许绍普深思践行的大题目:

  “慢”与“快”

  农商行发展“慢”。例如,与大行相比,由于历史原因,汇兑、发卡、电子银行等,起步晚。但是,“慢”有“慢”的好处: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借助新兴的金融科技,弯道超车,由“慢”转化为“快”。药都银行整合政府大数据,即属此例。

  业务必须“快”。局部的“快”,能使总体上的“慢”得到改观。例如,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药都银行不断提升贷款办理速度,甚至贷审会、贷审小组设立“双岗”,以便一方有事另一方马上到位办理。此举超越同行,赢得大量客户。

  “小”与“大”

  农商行规模“小”。“小”能搏“大”。面对“三农”市场,一些大行正在全力收复失地,实力雄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正在开疆拓土。面对这些“大”对手,农商行只要发挥地缘优势,遵照国家政策真正支农支小,就能够在辖内将“大敌”化“小”。这一点,过去做到了,现在和将来也能做到。

  客户不贪“大”。传统的“二八法则”是错的,真正带来稳定利润的是“小”客户,“大”客户往往隐含大风险。药都银行心无旁骛,支农支小,得以稳健成长,积“小”成“大”。

  “少”与“多”

  农商行产品“少”。“少”能胜“多”。面对层出不穷的理财产品、资管计划等,药都银行更看重资金安全、客户急需、服务便捷、价格优惠。“金农易贷”正是凭借“解急、质优、价廉”取胜。

  收费务求“少”。收费项目“多”,未必是好事,它可能导致客户变“少”、收入变“少”。药都银行砍掉46项收费,努力打造“免费银行”,每年“损失”上千万元,让利于民。收费“少”了,客户体验好了,客户及其带来的收入越来越“多”。

  许绍普的深思践行看似简单,却充满宝贵的辩证思维。

  他的“辩证法”,已成为药都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

  或许,他的实践,也将成为中国农商银行经营哲学的基础篇章。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