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互联网+供销社: 孵化县域经济新生态
广东英德市社打造县镇村电商网络革新服务体系
本版文图由本报记者白京京采写、拍摄

 

    9月13日,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工作会议在江苏常熟召开。作为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县、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英德市供销合作社也是此次会议上28家电商发展经验交流方之一,其倾力打造的“县域闪电侠”即送网及镇、村级电商服务中心成功“亮相”。“我们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来发展电子商务,也是借‘互联网+’的‘新春天’革新‘老供销’,我们把电子商务的根扎得越深,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枝叶就越茂盛。”英德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付尚波告诉记者。

  近年来,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英德市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及助力英德市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抓手。培育县域电商生态,升级传统商业生态;整合农村消费市场,厘革传统业态模式——成为英德市供销合作社正着力探索的进行时。作为供销合作社网络中尤为关键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在县域农村电商发展推进过程中,选择何种运行模式?如何带动自身发展?是否能真正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与当地农综改工作的大步调相一致?英德市供销合作社用实践凝练出“城乡统筹、上联下接、虚实结合、以大带小、纵深推进”的“英德经验”“英德模式”,不失给出了一种可行答案。

    县城为中心 “即送网”收纳县级商业生态

    “政府主导、供销社主办、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经营监管分离”——包容、多元、开放的经营运作模式,正是英德市社得以大力推进农村电商的起点。“供销合作社的根在农村,没有基层社,县级社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省市级供销合作社也将无的放矢。所以,革新体制、复兴业务的关键在农村,利用互联网谋发展,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目的相契合,抓住机遇跟进‘互联网+’,势在必行。”有着36年供销情结、见证了英德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昨日今生”的英德市社副主任陈建华感慨道。

    如何跟进“互联网+”,打造“网上供销社”?据了解,英德市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抓住区位及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思路,主动寻求流通业态变革,从县一级最先开启实体转型,于2013年依托直属企业英德市新供销启源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力打造县域“闪电侠”——“即送网30分钟生活服务平台”。

    提起“即送网”,英德人早已不陌生。每天早八点,李百利、刘星佳等身着橙色制服、骑着红色电动车的“即送网”配送员就开始频繁穿梭于英德市大街小巷,他们高效、品质的服务成为县域“闪电侠”的最佳代言。

    作为聚焦县域的即送型、本地化网上超市,“即送网”如何在3年内将年销售总额做到与当地沃尔玛相当?

    走心的探索让一切水到渠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定制开发应用系统,自建电商平台,推出网页、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客户端,采用地理定位技术实施配送员“抢单”和实时就近配送,市区10公里内消费满20元即可享受30分钟免费送货上门,全年365天、全天20小时营业。

    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及业务的拓展,英德市社又于2015年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集超市购物、实体体验、网络销售、社区配送和农村电商“五位一体”的即送网新供销电商广场。“这里涵盖了仓储运输、电商孵化、培训中心、代购代销等多种服务,也是目前英德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网上超市。”陈建华介绍,除了自营商品及服务外,“即送网”还自建高效优质的物流体系和服务模式,针对市区各类商家的餐饮、广告、建材、家政等开展“同城商汇”服务,实现异业联盟,已然构筑了一个覆盖县域商业生态的全天候“超级市场”,标志着英德市社县域电商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即送网’已经稳定运行,能提供生鲜、外卖、煤气、桶装水等5万多种商品和服务,已发展会员10万多人,有100多个商家入驻,月均网页点击量100多万次,日均订单量2000—3000单。2015年实现销售总额6000多万元,比2014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总额3063万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3倍,年底有望突破8000万元。”“即送网”董事长吴良新表示,“即送网”正在铺开覆盖其他县域生态的路子——面向全国三四线城市开放,以期共同打造全国性的生活服务平台。目前“即送网”已经启动广东韶关、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广西贺州等站点。

    而在英德市社的县域农村电商发展规划中,“即送网”不仅仅是县级电商平台这么简单。付尚波告诉记者:“它同时相当于县级枢纽、县级运营中心和网络配送中心,通过打造‘即送网’、新供销电商广场、社属益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及其电商配送中心的线上线下平台,发挥城乡对接的桥梁纽带作用。”线上一张农村电商“即送网”统筹覆盖,线下一张销售网直达基层。从农资到农产品,从生活用品到生产资料,多样化的产品结构,覆盖城乡双向客群,利用“互联网+”的翅膀,达成了对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业务的继承与新生。

    乡镇为纽带 镇级服务中心联结城乡通道

    8月23日,英德市社系统首家镇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英德市网上供销社石牯塘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正式上线运营。开业当天,听说供销社开起了电商超市,前来买化肥的老汉抿嘴笑。他说,电商电商,想都不敢想,结果一不小心来到了家门口!

    在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内,石牯塘供销合作社原农资经营门店旧貌换新颜。除了农资销售、农技服务外,农村电商板块尤为特别,“电子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电商平台在揭牌仪式上赚足了眼球。记者注意到,“电子货架”上排列着“供销e家”“新供销天润”“即送网”“苏宁易购”“厂家网”“乐村淘”等全国10多家电商平台。

    “我们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经营服务网络健全等优势,积极实施基层经营网点的信息化改造。镇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更像是‘电商超市’的概念,货架上‘摆着’各色优质的电商平台,以此启动‘网上供销社’入镇工程。”陈建华告诉记者,石牯塘等镇级服务中心以即送网和益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电商配送中心为平台,对接系统内外全国10多家电商平台,与中国农业银行开展农村合作金融,为农民提供日消品、农资农技、农产品网销、煤气配送、年审代办、缴费充值、农村金融、网络知识培训等服务。

    “自石牯塘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上线运营以来,今年8—9月累计销售农产品4.5万元、日用品5.9万元、农资24.9万元,总利润5.3万元。”该服务中心负责人朱向阳介绍。英德市社还将继续推进电商与镇村传统经营服务网络的融合,计划到明年底,建成并运营新供销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1个、镇级服务中心21个。

    横向上,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将基层网点的电商发展与市社承接的本市涉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相衔接,实行共建共享,开展集电商、服务、政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纵向上,英德市社还以镇级服务中心为中间环节,承上启下衔接调度。一方面大力吸纳有意愿的乡村合伙人开办村级电商服务站,形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镇级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三级网络,切实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农业、商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实现双向流通;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产品资源,全力配合、多层次对接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供销e家”及广东省社新供销天润等龙头企业,实现商品资源、电商平台的共享,引进的同时也走出去。

    农村为腹地 村级服务站成“上行”之美

    “电商进村”环节往往最受瞩目也最难真正落地。如何将广东省社“上下贯通、联合合作”的综合改革的蓝图贯彻落实到实践中?英德市社用电商这根“绳”做到了。

    英德红茶成为电商进村环节中名副其实的受益者。英德市社抓住本市大力发展当地特色红茶产业的机遇及当地产业聚集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各类农民合作社、协会等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并通过拓展电商精准扶贫项目,加快实现供销合作社村级电商服务中心的建设和下移,以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付尚波介绍,英德市社采取“互联网+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在成立了万联茶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与英德红茶叶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创办石灰铺镇美村村级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到明年底,计划建成并运营同类村级服务中心48个以上。“截至目前,已有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等40多家农业企业的200余种产品进驻,也成为英德红茶重要的批发渠道之一。去年9月至今年9月服务中心批发零售980万元,利润150万元。”石灰铺镇美村村级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黎水清介绍,服务中心现已构建了“英德茶叶网”PC端及移动端微信商城,月销售额达20多万元。

    以“网上供销社”带动农业、牵引农民合作社发展, 英德市社在农产品上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付尚波表示,打造县镇村电商网络革新传统供销合作社是第一步,在推进农产品上行这个重要议题上仍然任重道远,要推进当地农产品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而品牌化,逐步将当地灵芝、桑叶茶等特色农产品推上电商平台。

    谈及未来发展,付尚波表示,面对农村电商这片蓝海,英德市社珍重的这一机遇值了,由供销合作社掌舵孵化的县域经济新生态未来可期。


党政声音

供销社在全市电商发展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访中共英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振宇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下英德市电商发展的现状及规划?

    罗振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大众创业”的主导思路,加快推进英德市电商产业园、“即送网”、英德市农产品电商实验基地等电商项目建设;与阿里巴巴集团携手,不断建立健全农村淘宝县村两级的运营体系。

  在电商发展规划中:一是抓住农村淘宝“旺农贷”的牛鼻子,以“互联网+金融”思维作为干部驻村和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快建立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加大电商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力度。四是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镇村电商服务平台。五是制定英德市电商专项扶持(资金)政策。六是完善市内物流体系,不断提升电商配套服务能力和水平。七是提升网络通讯的覆盖面和网速。八是加快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其中,在布局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商方面,计划在依托供销合作社行业资源和网点优势的同时,积极将各大电商平台功能优势融入供销合作社镇村级电商服务平台,实现合作共赢。计划以“即送网”超市为依托,建成镇级新供销电子商务运营分中心23个、村级网上供销社服务平台72个;通过镇、村级网上供销社服务平台开展网上代购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等电商服务。

    记者:您如何看待英德市社在英德市电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罗振宇:目前,英德市社作为英德市电商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将电商融入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业务,正逐步建立和完善起县镇村三级电商经营服务网络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英德市社和英德市实际情况的电商发展之路,在推进英德市电商发展中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通过打造“即送网”超市,搭建城乡对接的桥梁和纽带,有力促进了城乡商品流通;二是通过镇电商服务中心牵引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当地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三是以网上供销社把电商触角延伸到村,运用互联网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将当地特色农产品推上电商平台,解决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开展物流配送服务,减少农副产品流通环节,切实助农增收,服务城乡生产生活。

    记者:英德市社电商发展布局已基本完成,您对其未来发展有何建议?

    罗振宇:英德市社要积极发挥“即送网”在全市社系统电商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引领镇、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整合盘活供销合作社实体经营服务网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同时,加大力度构建以基层社为支撑、综合服务社为载体的供销合作社新的基层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体系,注重可持续发展。还要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发挥系统优势,通过上下联动、集聚资源、共享要素、优势互补,打造基层农村电商品牌,完善农村物流配送渠道,夯实为农服务前沿阵地。此外,通过拓展电商精准扶贫项目,为供销合作社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农村电商加快发展。

记者观察

老供销活出新精气神儿

    本报于6月28日、8月30日分别以《县域“闪电侠”:即买即送达》《电商超市上线上下行齐步走》为题陆续报道了英德市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在实地采访中,记者发现供销人抓住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互联网+”的新契机,在农村电商发展上活出了一股新精气神儿。

  电商为传统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提供了新方式、新载体和新平台。既适应“互联网+”战略,又是推进供销合作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农村阵地制高点的必行之径。供销合作社当下发展电商,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在英德,这种天时地利人和被充分运用后,覆盖县域商业生态的县镇村三级电商网络已然形成,并展现出自身特点。一方面“即送网”之所以能在短短3年内冲击当地沃尔玛,并作为县域运营主体逐渐占据本地市场主导地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归功于英德市供销人团队对“互联网+”机遇的珍重与果敢出击,更得益于他们改革奋进的意识和潜下心来的经营服务理念,品质和诚意壮大了自己,黏住了市场,造就了品牌。另一方面,镇村级农村电商把触角下延,以开放包容的互联网思维拥抱众多电商平台落地,在下行上留足了空间,在上行上下足了功夫。

  缘于英德市供销合作社团队与农村电商发展间的“博弈”,精气神儿来了,农村电商发展了,供销合作社又有新“担子”了!他们的精气神儿体现在市社主任付尚波的雷厉风行上,体现在市社副主任陈建华这位36年老供销的与时俱进中,还体现在“即送网”明星配送员李百利每天的风雨无阻里……

  作为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英德供销人的风貌只是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行进大军风采的一隅。革故而鼎新,借着这股精气神儿,广东省社系统的“上下贯通 联合合作”日趋达成。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