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0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弘扬工匠精神 提升茶艺技能
“绿宝石杯”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花落各家

□ 薛 晨

团体比赛现场。

    9月22日上午,由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茶叶学会、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全国各省、市、区茶叶(业)学(协)会等协办的2016中国技能大赛——“绿宝石杯”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贵阳会议中心圆满落幕。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鉴定处副处长邢培林,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泽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另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贵州省茶文化大使、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院长、本次竞赛总裁判长王旭烽,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王云,浙江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本次竞赛专家委员会主任毛祖法,中国茶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本次竞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副裁判长周智修,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广西茶叶学会理事长麦楚均,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江西茶业联合会会长赵沙鸥,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海燕,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贵州省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俊,贵州省贵阳市农委总农艺师、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祖泽等领导、专家一同出席。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表示,本次大赛进一步规范了茶艺职业技能标准,拓展了从业人员对茶文化作品欣赏的角度,丰富了创作视野,同时激发起广大消费者对茶艺文化精神内涵的兴趣,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在总结致辞中指出,本次大赛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选拔优秀茶艺人才为目标,创新竞赛形式和内容,拓宽竞赛覆盖面,集权威性、参赛选手的广泛性、评价规则的科学性、裁判的公正性为一体,是茶业从业人员切磋技艺、施展才艺的一个平台,也是我国茶艺从业人员的一次大比武、大检阅,对促进我国茶艺人才的成长和茶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院长、本次竞赛总裁判长王旭烽代表裁判委员会作技术点评。选手的整体素质在提升,节目语言、题材、内容都有了扩充和变革,科技含量有所增加、风格更为多元化。此外,她特别强调,茶汤质量比拼在本次竞赛首次设立并使用,得到了选手的支持以及茶界人士、消费者的肯定。

    本次竞赛以“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茶艺技能”为主题,设立个人赛、团体赛和茶席设计大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安徽、北京、重庆、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内蒙古、山西、四川、新疆、上海、深圳、浙江、吉林、江西、青岛、天津等23个省(市、区)设立了分赛区,开展了选拔赛,据不完全统计,共计5000余名选手参加了分赛区选拔。总决赛为期3天,来自安徽、重庆、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内蒙古、山西、四川、新疆、上海、深圳、浙江、江西、青岛、天津、湖北、黑龙江、福建、陕西、云南等26个省(市、区)的268名选手参与总决赛现场比拼,共计个人赛69人,团体赛33队,茶席设计赛45席。

    个人赛与团体赛分别分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两个模块,分别占竞赛总成绩的20%、80%。其中,个人赛的技能操作模块包括规定茶艺竞赛、自创茶艺竞赛、茶汤质量比拼三个环节,分别占技能操作模块的30%、30%、40%。茶汤质量比拼为今年新设的项目,着重于对茶汤品质的呈现,以日常生活中,让亲友轻松、舒适地喝上一杯高质量的茶汤为目的,考量选手冲泡茶汤的水平、对茶叶品质的表达能力以及接待礼仪水平。

    为确保竞赛结果的公平、公正,邀请了全国各省市的40余名专家担任各项比赛的裁判。本次竞赛特别邀请了5名专家,成立了仲裁委员会,受理竞赛中出现的申诉并进行仲裁。并由贵阳市国立公证处全程公证监督。经过激烈的比拼,角逐出个人赛金奖3个,银奖12个,铜奖25个;团体赛金奖1个,银奖3个,铜奖6个;茶席设计赛金奖3个,银奖10个,铜奖17个;优秀组织奖23个;优秀茶汤奖、优秀演艺奖、优秀创意奖、优秀文案将、团队协作奖等单项奖若干。

    本次竞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茶艺从业人员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引导中华茶艺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