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供销合作社作为上海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3家试点单位之一,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聚焦上海现代农业发展,按照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推进供销粮油融合发展,积极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加快粮食烘干社会化服务步伐,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晒粮难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着力提升供销合作社系统为农服务的综合能力。
拓展粮食烘干服务
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金山区是上海农业产粮大区,尚有40万亩粮田,粮食年产量约23万吨,并承担市级粮食储备任务。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金山区供销合作社第一个粮食日烘干240吨的吕巷粮食烘干基地于2011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当年即完成了烘干稻谷1万吨。2015年秋粮收购前,金山区供销合作社完成了日烘干粮食300吨的亭林后岗烘干基地,并创造了日烘干量600多吨的历史记录。今年,金山区供销合作社在枫泾镇、朱泾镇和张堰镇新建3个粮食烘干基地,并将于秋粮收购前竣工并投入运营。届时,金山区供销合作社建设的5个粮食烘干基地每天可为农民烘干粮食1500吨,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粮食抗灾能力,对金山地区粮食生产储备发挥重大作用。
打破靠天晾晒传统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粮食从田间收获到入库保存,需要经过晾晒工序,传统的晾晒方法是一家一户农民在乡村道路晾晒粮食。自粮食烘干基地建成后,改变了农民以往自然晾晒粮食的传统,不仅能促进街镇道路交通安全,也降低粮食污染,提高了粮食的品质。粮食烘干基地采用自动化控制、流水线操作,加快了粮食烘干速度,同时避免因连续阴雨而造成粮食霉变,从而确保粮农增产增收。金山区供销合作社粮食烘干基地建成后,零散农户也可就近选择烘干基地进行粮食烘干,而对于30万亩以上的种植大户,金山区供销合作社还专程派车将粮食装运至烘干基地进行集中烘干,缓解了金山地区粮农后顾之忧,也有效促进了金山地区粮食生产。
积极争取基地项目
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加速转变,粮食烘干机逐步替代自然晾晒是大势所趋,但建设一个粮食烘干基地需要投入约1200万的建设成本。为此,金山区供销合作社依托原有土地资源,积极筹划粮食烘干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和关心,目前粮食烘干基地建设项目已被列为金山区为农服务实事工程项目。每个烘干基地的建设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给予支持,金山区供销合作社承担其中的10%。由于粮食烘干建设和运行成本降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农民粮食烘干费用支出,最大程度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切实为金山地区种粮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打造8万吨级粮库
供销粮油融合发展
按照金山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金山区供销合作社不断加快推进供销粮油融合发展。该区社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市区两级财政的支持,目前已经建成了市郊区第一个8万吨级国家粮食储备中心。8万吨级粮库采用先进的粮食储备技术,不仅改善了金山地区粮食仓储能力,确保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而且通过供销与粮油的融合发展,能更好发挥供销粮油在粮油收购、储备、销售的主渠道作用,更好地服务上海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综合能力。
(沪讯)
本栏目由河北石家庄灵寿县供销合作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