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9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田东经验”

□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助理 陆世新 文/图

图为田东县政府为信用户发放信用证。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中,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具有标志意义:它是全国第一个“信用县”,“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田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备受瞩目。

  8月26日,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作为田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百色市金融办主任助理陆世新,分享了田东经验、百色市推广田东经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他的经验交流,言简意赅,富有借鉴意义。以下内容,是他的演讲实录。

    2014年以来,百色市在广西率先全面开展农村金融改革,着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高农户贷款的获得率、发展普惠金融。但时至今日,推进工作仍然步履维艰。我本人是田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在这里,本人通过总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田东经验”,探究百色市复制推广“田东经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在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田东县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工作模式,于2010年,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10月成为广西首个“信用县”,也是全国第一个“信用县”。其主要做法是:

    建立三级工作机制提供组织保障

    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机构,汇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各乡镇也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村级建立乡镇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涉农金融机构信贷员等组成的农户信息采集和评价小组,负责农户信息的采集、录入、初评工作。

    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田东县政府、人民银行百色市中心支行于2010年7月,研发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和评价系统(简称“农户系统”),共设置了54项采集指标和119项系统指标,具备自动评级、信息分类检索等功能,实现与各银行机构信息系统相互兼容、农户信息资源共享,解决了银行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建立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价标准

    制定《农村信用等级评价暂行办法》,“农户系统”评价的农户获得70-79分为“A级信用户”,获得80-89分为“AA级信用户”,获得90分以上为“AAA”级信用户;以信用户占全村农户60%以上,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户占本村贷款农户总数的80%以上,且不良率低于3%的,可评为信用村;按期归还贷款农户占本乡镇贷款农户总数80%以上,辖内有50%以上行政村被评为信用村,贷款不良率不高于3%的,可评为信用乡镇。

    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机制规范评价行为

    制定《农户信用等级测评表》,做到评价指标、评分标准、操作流程“三统一”。

    建立农户信用等级评价“村级初评、乡镇复评、县级终评”的“三级”评价机制。

    实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确定“农户系统”信息数据每两年更新一次,确保信息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2010年5-7月为首次信息采集、录入评级;2013年7月完成第一次更新工作;2015年末完成第二次更新工作。

    创新优惠政策促进信用评价成果运用

    县域涉农银行机构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制定信贷优惠政策,对信用户实行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20%的优惠,办理贷款的时间也由过去的10-15天缩短到半天。同时,出台了相关信贷扶持激励政策,以降低信贷资产风险。系统运行后,涉农银行机构通过“农户系统”对信用户授信达49.53亿元,单个农户授信最高10万元。截至2016年6月末,已累计向5.9万次信用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达24.83亿元。目前,该县贷款覆盖率、贷款满足率分别达90%、92.8%,平均单笔额度由原来的1.86万元提高到5.84万元。几年来,田东县涉农贷款不良率均保持在1%以下。

    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扩大受益面

    结合“农户系统”增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级系统,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等级评价。获得“信用合作社”评价的,银行机构授信30-100万元的信用贷款,已有64家信用合作社累计获得银行信用贷款6215.5万元。

    2015年在“农户系统”框架内,新增“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与精准扶贫指标体系相衔接,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信用评级,大力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目前,已发放贫困户信用贷款5035户2.43亿元,并实行贷款基准利率的特惠政策。

    事实证明,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大胆发放无需抵押担保信用贷款的重要条件,是农民群众获得优惠金融服务权利和资格的重要保障,是农村持续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发挥领导和主导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才能推得动、收到实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