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的行业标准,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没有行业标准,但是有企业标准。企业是行业开展生产活动的第一线,凡是生产活动,总和标准密切相关。播种要有间距、不能随手乱撒是标准,秋收要等籽粒饱满才开镰、不在灌浆的时候就动刀也是标准;写文章抬头空两格是标准,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一定之规也是标准。烟花爆竹生产当然也不例外。即使是在家庭作坊时代,它也有一定的标准。裁纸按产品需要讲究长度及宽度要求,是标准;扯筒后多个筒子排成一排,以土制卡尺测量也是标准;药物配比制作采用两、斤、石(100斤)为衡量单位还是标准。为什么要有这些标准?一是有利于统一产品质量、型号,二是有利于提高效率、效益,三是有利于生产安全,四是有利于美观、整齐、统一的美学考量。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标准,你不会觉得是大话、空话了吧?
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呢?企业标准好比家规,千门万户各有不同;行业标准则是行规,千门万户统一要求。家规适应小生产,行规则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这是它们显著的区别。
行业标准又是从企业标准脱胎而来。
中国第一个烟花爆竹行业标准诞生于1981年,由当时的轻工业部颁布:质检标准—SC237—81(轻工业部标准)。
当年,轻工业部为了组织烟花爆竹产品参加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组织了一次对全国重点花炮产区的花炮产品的质量评比。评比得有统一的标准,由于各地标准不一,很难取得一致意见,评比工作没法进行。与会者经过反复讨论、充分协商,最后决定采用湖南浏阳县出口花炮厂的标准为基准,轻工业部又召集全国重点产区的厂领导、专家、学者进行反复论证和听证,统一意见后,形成了轻工业部部颁标准。有了统一的标准,评比工作就顺利开展了。
当时,全国有成千上万家生产企业和家庭作坊,为什么独独挑选浏阳县出口花炮厂的标准作为基础性标准呢?原来浏阳县出口花炮厂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产品出口已拓展到五大洲,他们在对外贸易中,深感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于是,在总结多年对外贸易经验的基础上,于1980年组织专门力量,对本厂生产的13大类200多个烟花产品,全部制定了企业标准。轻工业部采取“拿来主义”,一下子就把它变成了全行业的通用标准。论功劳,浏阳县出口花炮厂当记第一功。
中国烟花爆竹有了行业标准,应该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它结束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自由时代,开启了标准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古老的传统行业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伟业一起腾飞。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全国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先后制定了烟花爆竹原、辅材料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设施设备标准,产品基础标准和各分类标准,燃放标准等,还有省、地方标准和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到本世纪,烟花爆竹标准化建设已是硕果累累。据全国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黄茶香介绍,到2015年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共46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1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33项。这些标准根据适用范围和隶属关系,分为四大类,即基础通用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涵盖烟花爆竹原、辅材料,设施设备,生产,贮存,运输,零售,燃放,管理等各环节、各层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烟花爆竹标准化体系。
当然,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在不断地制定、修订和完善。上世纪80年代制定的标准,有的几经修订;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有的还在修订。目前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共有28项,其中的若干项2016年已经或即将颁布实施。
烟花爆竹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累累硕果,对烟花爆竹这一传统行业将会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呢?我们下期再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