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9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聚焦关键环节 占据创新高地
河北省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一县一策”推进综合改革收效明显

 

    河北省石家庄市在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过程中,注重发挥各县(市、区)的区位优势,从促进本地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因地制宜,“一县一策”推进改革创新。两年来,全市培育出正定塔元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模式、平山“葫芦峪”山区规模开发模式、元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等一批典型,探索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做法,有效推进了综合改革试点进程。

    元氏县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元氏县供销合作社围绕当地小麦、蔬菜、果品等主导产业,采取组建联合社、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开展从生产种植到产品加工销售的全程产业链服务模式,推动了当地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服务小麦种植产业上,2014年,元氏县社注资300万元,组建了全资企业县供销农业综合服务公司,通过组建区域中心站、乡镇服务站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集农资、农机、科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标准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小麦“种”这方面的问题。该县社还参股组建了润俊面业有限公司,公司一方面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签订收购协议,另一方面与京津晋蒙相关企业签订销售协议,解决了小麦产业中“产”和“销”的问题,该企业小麦加工能力已达全县小麦产量的60%。元氏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体系的建设,有效推进了当地农业现代化、市场化进程。

    栾城区 “三位一体”农业规模化经营服务

    栾城区南高乡探索“供销社+合作社+专业服务队”经营方式,实施“一体化”服务,开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服务范围覆盖南高乡、西营乡、柳林屯乡等周边20多个村庄、4800多户社员、6万多亩耕地,年经营额2410万元,年助农增收1400万元。该社组建成立了农机信息服务部、农机作业服务队、农药服务队等各种专业服务队10余个,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农资仓库,购置各类农机具51台套,制定“四统一”管理制度,推进了当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生产进程。

    栾城区天亮种植合作社是按照村党支部引领、参股,合作社运营的模式组建的新型农村合作服务组织,实现了基层党建、服务与农村经济“三位一体”共同发展。为应对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起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开始,大力推进“旗帜供销”建设,合作社建立党总支,下设5个支部,党员总数155名,组建“三夏三秋突击队”等4个党员突击队,开展党员亮明身份、带头示范、志愿帮扶活动,为该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帮扶,不仅锻炼了党员、发挥了合作社服务作用,还完善了社会兜底功能,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2015年4月16日,汪洋副总理到天亮种植合作社视察,全国供销总社和省、市领导多次到天亮种植合作社调研指导,对“三位一体”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灵寿县 “两社融合”发展

    灵寿县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发展方向,创建了供销合作社与合作社联合社融合发展的组织模式,走出了一条了具有灵寿特色、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改革之路。2013年,灵寿县成立了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县社、县合作社联合社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实现了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初步融合。近两年来,灵寿县抓住综合改革试点机遇,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要求重新划分科室,推进职能科室合署办公,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建立起分类管理、目标绩效考核的考评制度,激发了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全县15个乡镇均实现了“两社融合发展”,领办农民合作社238家,覆盖全县279个行政村,辐射带动4万多农户。2015年,灵寿县社购销总额突破13.6亿元,利润4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5%和53.8%。

    正定县 社区综合服务

    2014年以来,正定县供销合作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超市开到农村”的要求,突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基层社改造,打造为农服务新平台。继塔元庄社区中心之后,2014年正定县南岗北孙社区服务中心开业运营,该中心服务项目包括瑞天大厦北孙直营店、资金互助合作部、农资综合服务站、孕婴店、北孙大药房、电子商务示范店、农民职业培训中心、供销史料展示馆等10多项内容。该服务中心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可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多种需求。该中心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村容村貌、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该中心销售总额498万元,利润32万元,分别达到年计划的118.57%、180%。目前,正定县已完成曲阳桥、韩家楼、南岗、新安镇基层社改造工作,正在建设的西平乐社区中心也将于年底前开业运营。

    无极县 做强社有企业 推进集团化发展

    无极县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大力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企业经营新体系。一是搭建“211”(二社、一会、一集团)组织构架,总投资3186万元对全县11个乡镇基层社全部进行改造,营业面积发展到3.7万平方米以上,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二是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新体系。投资7500万元提升日用品、农资等六大流通网络,建设网点1643个,形成了县有配送中心,乡有直营店,村有加盟店的流通网络新体系;三是发展新型业态。先后组建了无极县云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金融服务大厅、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机构,拓展了服务功能;四是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了无极县金富强农机服务有限公司等多个服务平台,逐步将土地流转、农机租赁、农产品加工等纳入服务范围,建设庄稼医院16家,农资综合服务站257个,流转土地1.32万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是创新企业、人才管理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社有企业17个,2014年组建供销集团,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项目决策、财务管理、投资债务等方面的风险管控,鼓励机关业务骨干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吸纳村官和社会能人充实到基层社管理层,为综合改革实体化经营探索了一条新路。

    平山县 龙头引领 建设现代产业园区

    平山县供销合作社葫芦峪生态园区是以优质核桃、苹果、寿桃种植为主,集高效设施农业、旅游观光、立体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观光园区。园区建设坚持“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思路,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园区+农户”模式,以种植养殖为基础,以市场为先导,以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重点,构建“有机核桃基地—苜蓿草种植—柴鸡养殖”循环经济体系,带动了周边种植、养殖、加工户的生产经营,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优化的目标。目前,葫芦峪生态园区已建成以农林种植、畜禽养殖为主,以有机核桃、有机花生、柴鸡蛋、黑香猪、小尾寒羊等十余种产品为主打品种的综合园区,通过种、养示范区建设,带动农户1050户,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帮助农民拓展销售渠道。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350万元,实现利润100万元。同时,平山县社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观光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500万元,进一步带动了周边农民脱贫致富。

(冀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