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9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德尚获奖章 茶香育英才
——向首批“中华优秀茶教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致敬

    此次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活动除了评选出25位“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及13位“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之外,评审委员会建议认定一批年事已高、连续从事茶教学工作50年以上、德才兼备、为茶学、茶文化教育做出重大贡献、是茶人心目中公认的中华优秀茶教师。根据评审委员会的意见,主办单位经过慎重考虑,向两届中华优秀茶教师评审委员会所有成员提交了《中华优秀茶教师终身成就奖的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请各位评委就“中华优秀茶教师终身成就奖”评审标准进行修订,每位评委认真列出了符合条件的“中华优秀茶教师终身成就奖”教师名单,主办单位经过讨论并与各位评委沟通最终确定了5名“中华优秀茶教师终身成就奖”。

    刘勤晋教授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1939年生人,从事髙等茶学教育50年,培养了一大批茶学顶级人才;长期从事茶类加工技术及机理研究,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承担10余项省及国家科研项目并获奖;是“茶文化学”课程创导者,三任国家教材《茶文化学》主编;参与主编了《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经》《中华生态茶文化》等10余部专著,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生退休后热心社会事业,帮扶10余家知名茶企走上产业化、现代化之路。

    刘祖生教授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茶学系

    1931年生人,茶学家、茶学教育与茶树育种栽培专家。长期从事高等茶学教育与茶叶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育成一批茶树新品种。在茶树矮化密植速成栽培和苦丁茶资源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创建中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作出重要贡献。先生在茶学教学、科研一线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治学严谨,堪为师表!是全国茶学界第一个获得国家“全国优秀教师”奖章的人,名字还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施兆鹏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1936年生人,主要从事茶叶审评与检验、加工理论与综合利用的教学和研发,是中国现代黑茶加工理论研究的开创者、茶叶深加工学科的奠基人和中国速溶茶的首创者。先生先后主持、承担几十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并获奖;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参编10多部专著,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上百篇。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优秀教师”。

    童启庆教授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茶学系

    1936年生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茶学系原主任。长期从事茶学教学和科研,主编全国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生顶级人才;主持多项省级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曾获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并出访日、韩、德、印尼、新、马等,在国际会议上交流;1980年后,致力于茶文化研究,对中国茶道的兴起与发展有开山之功,其“圆活、连绵、轻灵”的童派茶艺也为人称道。

    王镇恒教授

    安徽农业大学

    1930年生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和茶树栽培专家,治学严谨,教书育人。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和科研,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为中国高等茶学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开辟茶树解剖研究领域,奠定茶树生态学科基础,研究成果突出;丰富和发展了茶树高产优质理论,在科技扶贫、指导创新新品名优茶中,取得显著成效;在茶文化研究和普及推广中,成绩显著。先生一生事茶,孜孜以求,退而不休,为霞满天。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