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合作社参与乡村旅游 (下)
旅游作抓手 农民走上脱贫“快车道”


池上供销合作社通过发展旅游,让贫困村变成了美丽的旅游景点,让游客“欣赏了美景 记得住乡愁”。
中元村掩映在青山绿树中,风景宜人。 资料图

    2014年1月,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供销合作社与池埠村、淄博易途旅游策划公司共同成立了淄河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后更名为淄河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如今,池埠村的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更是“宾朋满座”。

    “托”出钱袋子  “管”出致富路

    山东淄博池上供销合作社托管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乡村游

    □  本报记者 吉宝飞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池埠村的真实写照。8月的池埠村,满目苍翠,一水碧波,芳草茵茵,鸟语花香。“从今年开始,村委会将给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的补助,计划三年后补助金额每年达到1000元。”池埠村村主任王世田告诉记者。

    就在两年前,池埠村还是省级贫困村,缘何短短两年时间,村主任就说出如此豪言壮语?

    “真是感谢供销社,带我们发展乡村游,给我们带来了人气,聚集了财气,引起了镇政府的关注,给予了扶持政策。在乡村游的带动下,池埠蔬菜也成为当地的名品菜,不仅富了村民,也提高了村集体的收入。”王世田道出了缘由,“你看我们新建的文化长廊,就是用政府扶持的100万元项目资金建的。今后我们可以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自然观光、吃饭住宿的一系列服务。”

    2014年1月,池上供销合作社与池埠村、淄博易途旅游策划公司共同成立了淄河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后更名为淄河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如今,池埠村的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更是“宾朋满座”。据统计,截至目前,合作社可提供60多间客房,可同时容纳100多人的住宿;2015年,合作社实现经营额50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助农增收10万余元,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改变始于脱贫的渴望

    池上镇位于博山南部山区淄河源头,属鲁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是淄博市重要水源保护地。池埠村位于池上镇最东部,村内淄河流过,三面环山,“小桥流水人家”浑然天成,素有梦里山村之名,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池埠村是省级贫困村。

    作为帮扶对象,早在2010年,池上供销合作社与池埠村联合兴办池埠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主要开展食用菌技术推广和香菇带料加工业务。如何继续开源,让池埠村早点踏上脱贫“快车道”?池上镇供销合作社主任李洪辉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淄博市游客,但由于池上镇旅游资源尚未进行商业开发,游客们无处住宿吃饭。而随着农村人口逐渐迁向城区,池埠村有50余户村民房屋闲置,房屋闲置率达到40%,村集体管理的敬老院也年久失修,长期闲置。李洪辉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于2013年底开始筹划领办一个以乡村旅游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游客提供服务,增加农民收入。

    “对于乡村游,我们没有经验,为了让池埠村的乡村游能够迅速打开市场,我们就引入了专业的旅游公司——淄博易途旅游策划公司。”李洪辉告诉记者,合作社将老宅变客房,建设成吃、住、采摘、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加入旅游合作社后,农民又多了一个收入来源。“我把多年闲置的一套老房子租给合作社,租金一年5000元,同时还在合作社打工,自家的果园和菜地也供游客们采摘,合作社支付费用,旺季时一个月能赚一两千呢!”说起旅游合作社,村民田兴华充满了感激,是供销合作社让她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的梦想。

    探索闲置资源托管

    在池埠村,游客可以采摘新鲜的瓜果蔬菜,在居住的村民家做饭,也可以直接在合作社的餐饮部点菜下单。便利的餐饮和丰富的乡村游项目,让这里的游客在今年暑假好到“爆棚”。同为合作社理事长的李洪辉告诉记者,合作社发展乡村游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村集体设施租赁。合作社将池埠村集体闲置敬老院、学校等房屋设施以租赁形式托管,加以改造利用,建设标准客房12套、床位24个,为游客提供星级标准住宿和餐饮服务。

    二是托管闲置房屋。由村两委积极协调,合作社对入社成员的闲置住房直接托管服务,负责改造和整体维护,按照托管面积和时限给予固定回报。对于非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则采取直接与其签订租赁协议,由合作社对非社员农户的闲置住房进行租赁,统一改造,支付租赁费,用作乡村旅游农家乐项目。

    三间大瓦房、高墙庭院、醒目标示……这是池埠村村民尹万兰的老宅,自合作社成立之后,这座老宅成了游客来池上休闲娱乐住宿的众多客房之一。尹万兰已经搬到县城跟随子女居住多年,房屋一直闲置。合作社成立之初,在村委会的动员下,她成为社员,将房屋直接托管给合作社,每年获得3000元的托管费,基本相当于她一年的生活费。经过改造后,洁白的被褥、宾馆式卫生间、酒店式公寓的小厨房……虽然坐落在大山深处,合作社为游客提供的服务一点也不含糊。

    三是吸收农户带房入社。吸收农户带房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社员,利用自用房屋院落和设施,承担接待服务任务,获得劳务性收入并享受合作社收益分红。

    “要做就要有标准,这样才能留住顾客。”李洪辉说,合作社对房屋统一实施标准化改造,严格按照《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对厨房餐饮、住宿、游乐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实现“五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化运营。包括统一规划布局,邀请专业人员统一设计客房标准,配置齐全,功能完备;统一形象标识,统一制定“淄河缘”标识,在游客接待处醒目位置竖立;统一接待用品和接待标准,不论是集中接待还是民宅接待,均统一配发印制“淄河缘”标识的接待用品,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统一管理培训,对社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统一宣传营销,借助区镇旅游宣传资源,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进行整体宣传营销,扩大合作社知名度。

    “拓荒”乡村游

    今年暑假期间,池埠村接待游客3000多人,营业额为27万元。这离不开合作社一系列的开拓措施。

    据记者了解,淄博易途旅游策划公司首先联合淄博广播电台“bobo户外”栏目以及户外旅游俱乐部等,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了合作社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其次,将合作社的乡村游项目纳入鲁山风景二日游,让游客游玩鲁山后,在合作社放松身心、体验农家乐。再次,开发拓展、登山、速降、徒步、漂流等旅游项目。最后,开展农家乐体验活动。合作社推出摊煎饼、磨豆腐、挖野菜等农家乐体验项目,满足了游客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需求。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利用自己的香菇种植基地,整合周边草莓、猕猴桃、板栗等特色瓜果蔬菜采摘园200亩,推出果蔬采摘、夜观银河和掀螃蟹等亲子活动;针对老年消费群体,精选出部分房间开展短期租赁业务,让老年人短期租住,开展休闲养生服务。受益于乡村游,村民许德东的15亩菜地去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今年他盖起了5间大瓦房,准备继续发展乡村游。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已将服务拓展到多个领域,而他们的旅游“拓荒”仍在继续。新建的文化长廊是在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同时,合作社正积极联合专业院校,建设美术写生创作基地;探索实施会员制,为企业召开会议、战略研讨、度假游览以及周边寺庙观光休闲提供服务。

    重庆市黔江区供销合作社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给村民找一条致富之路,区社以惠民助农为突破口,依托高山移民新区建设,利用旅游资源,发动农户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管理摸式,兴办特色旅游业,切实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重庆黔江石会镇中元村

    高山移民迁出的风景区

    □   本报记者  叶  梓

    四周圆圆的山堡披满绿妆,上百亩土地平躺其间……走进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羽人山、香舍等农民客栈一一映入眼帘。而这些景象,几年以前在这里可都看不到。从前,中元村是有名的贫困村,6个组共80余户、300多人居住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高山上,村民居住地不集中,经济发展水平低,特别是居住在山上的农户生活水平更是落后。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经济,让农户早日脱贫,当地政府把3个散落村落的村民集中在一起,让居住在高山上的农户搬迁到山下,从而形成了目前中元村的规模。

    中元村位于武陵仙山下,土地资源贫乏,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较难。但是,这里却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村后便是壮观的羽人山,使这里成了一个风景区,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外来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据黔江区供销合作社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给村民找一条致富之路,区社以惠民助农为突破口,依托高山移民新区建设,利用旅游资源,发动农户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管理摸式,兴办特色旅游业,切实增加财产性收入。2012年,他们率先在这个村发展的新型股份制合作社吸引了146家农户, 将村子里120间房屋、500亩土地、12家餐饮店、7家综合服务社折资入股,注册成立重庆市黔江区醉美知音乡村旅游股份制合作社。

    区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合作社是以新兴网络游戏QQ农场现实版为主导,集“休闲垂钓、特色养殖、四季果园、开心农场、乡村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集中打造休闲旅游观光、绿色环保、原生态农家乐。在这里可以亲身体会摘菜、“偷菜”的乐趣;四个人工修建的大鱼池,可以让游客享受垂钓的怡然自得;黑皮猪、野山鸡,让游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可亲自体验“逮捕”猎物的乐趣;除了提供干净舒适的住宿环境,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色植被,也能让游客痛痛快快地吸收大自然的养分。

    农户们把自家闲置下来的房间作为客房,以每一间房屋为一股入社,由合作社统一配置房间内的布置,包括床单、洗漱用品等。农户的土地也是一样,以一亩地的规格入股,年底时还有二次分红。如今,中元村不仅告别了往日的贫困落后情况,还成为了高山移民的典范,让移民移得出、安得住、过得好。得益于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国家的帮扶、城市资本的投入、多部门的参与让中元村更加活力充沛。不仅黔江区供销合作社对合作社的发展中给予了大力支持,黔江区团委、农委、扶贫办都共同关注中元村,现在有很多村的村干部都到中元村来参观学习。

    中元村村民张九章告诉记者,他家里现在有四口人。以前他常年在外打工,受尽风吹雨打,打工离家又远,无法照顾家里,而且也赚不了多少钱。现在他们家加入了醉美知音乡村旅游新型股份合作社,自己家的三间房都入了股,由合作社统一分配给游客,每次能接6位客人,有120元的收入。

    村民舒永贤是高山移民,2011年下半年才加入合作社。以前住在山上的她每天得花一个小时去挑水。自从搬到山下后,她家也建起了二层小楼,吃的用的都是自来水,舒永贤别提多高兴了。“我寻思着自己家的房子反正也住不完,空着也是空着,还不如入股,加入合作社,这样既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自己还有事可做。”她对记者说。当被记者问到对合作社的发展是否有信心时,她信心十足地说:“有政府的支持,我很有信心!”

    由于新型股份合作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深受农民欢迎。目前,黔江区已有86个专业合作社正在按照新型股份合作社建设要求进行变更和组建。此后,黔江区新型股份合作社建设必将迎来又一轮建设高潮,对于推动全区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链 接

    150个村获评2016年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本报讯 近日,农业部印发通知,向社会公布了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北京市延庆区下湾村等150个村“榜上有名”。

    据了解,2016年,农业部按照“政府指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组织开展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经过地方推荐、专家审核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形成了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分为历史古村、特色民居村、现代新村、特色民俗村等类型。

    《通知》指出,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美丽休闲乡村,对于传承农耕文明、保护传统民居,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增强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次推介的乡村要珍惜荣誉,加强管理,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挖掘农耕文化,保育生态环境,改善服务设施,开发特色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本村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通知》要求,各级休闲农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公共服务,强化宣传推介,培育一批知名品牌,让推介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保持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良好状态,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成为市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回忆乡愁的好去处,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健康乡村和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 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