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季节里,我收获着一份感动。
星期一,我陪贾行长去一个进出口企业谈贸易融资的事情。
“这企业是一个生产模具的公司,主要做出口,年出口总量400万美元左右……”路上,贾行长介绍着企业情况,“老总姓甄,甄志强。”说着,我们到了厂里,走进总经理室,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幅醒目飘逸的行草“一诺千金”。这时候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40多岁,清瘦修长的身材,眉清目朗,透着坦率、真诚,眉间一颗醒目的大痣,我惊讶地站了起来……
“是你?”甄总惊讶地看着我,我的思绪却穿越时空,飞到20多年前……
1988年的早春,宿迁窑厂的清晨,工人们在料峭的春寒里,飞快地用粘土和着冷水拌制砖坯,老韩为了一家六口,也在这黎明的人群里忙碌着,他的旁边默默地跟着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满面忧伤,他学着老韩舀水拌着泥土,一双修长细嫩的手瞬间冻得通红,看来是刚来的。
小甄在家是独子,在县城重点中学读高三,家里生活殷实幸福,然而,年前一个深夜,一场大火将他家的全部财富化为灰烬,小甄的爸爸在大火后一病不起,需要妈妈服侍,全家没有了经济来源,暂时寄居在大队废置的两间农舍里。年后,小甄没有再去上学,来到了这个窑厂挣钱养家。
一晃半年,一天傍晚,小甄接到电话,他爸爸病情加重,需要住院,姚厂长给小甄结了工资,又拿出500元给他,老韩赶紧将身上200多元送给小甄,工友们都支出工资给小甄。宽大的制砖场上,小甄面对大家扑通一声跪下,头深深磕在一片灰土上,残阳如血,将那瘦削单薄的身影染得通红,无限凄凉。很久,小甄抬起了头,脸上早已泪流满面,“谢谢大家,我一定会还的。”擦去泪水,深深鞠上一躬,匆匆离去……
五年后的酷夏,小甄站在老韩家门口,瘦长的脸上挂满了汗水。小甄将分别后的事情简单地告诉老韩:离开窑厂后,父亲住了三个月院,最后还是没救过来。后来他跟同村伙伴到江南一个模具厂打工,走前找姚厂长抄下当时所有工友的地址。每年拿到工资后,根据留着的地址一个个地找,还清当年窑厂大家的钱。“韩叔,你是最后一个了。”说着,小甄从袋里掏出一叠票子,递给爸爸,爸爸坚决拒收,小甄眼睛红了:“韩叔,你们在最危难时帮助了我,我铭心刻骨,你们收下,我才心安。”
小甄就是眼前的甄总,老韩是我爸爸。
甄总笑着说:“后来我在江南模具厂又干了八年,期间从车间工人干到业务副厂长,2002年带着积累回来,开始筹建这个模具厂,规模逐渐扩大。最近欧洲客户新增一批订单,我需要短期贸易融资组织货源。”
听着我们聊着往事,坐在一边的贾行长为之动容。“一个企业老总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牌,凭着甄总的诚信,我们给你做信用贷款,信誉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静静地看着墙上挂着的“一诺千金”,此刻四个字赋予更鲜活的意义:一个人无论经受怎样的生活重挫,都保持着真诚与善良、坚韧与进取,一直努力奔跑在路上,该是多么的勇敢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