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9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内蒙古“土特产”变身洋玩意儿


    近期,一辆辆满载葡萄、西瓜、胡萝卜、白菜等果蔬的大货车自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驶出国门。“果蔬出口每天都有。”二连海关关员小梁工作三年,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地处中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大物博,是中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森林、可利用草原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中国首位。生长于土地的绿色农畜产品已成为当地名片,乳肉蛋奶、种畜绒毛、米面粮油和果蔬年年产量喜人。

    随着全世界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生长于内蒙古的“土特产”得到市场认可从而走出国门,变成国外人餐桌上、乃至生活中的“洋玩意儿”。据呼和浩特海关统计结果显示,2016年以来,农产品出口已成内蒙古对外贸易最活跃的增长剂,仅上半年出口值就达26.6亿元,同比增长43%。

    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带的内蒙古兴安盟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以生长于阿尔山卜留克为原料的咸菜已出现在全球数十个国家的餐桌上。“我们出口产品的原料取材兴安盟当地,大米、大豆、水、山野菜等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的销售负责人赵洪军介绍,公司1994年成立之初就做出口,最开始是向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出口味增酱,后来陆续又开发出酱油、即食性山野菜等产品。目前产品出口到42个国家和地区,以发达国家为主。

    “他们对食品品质要求更严,如果食品中含有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则无法出口。”赵洪军继续说道,“我们的价格也不是很贵,与当地大众消费相匹配。销量很好,像去年仅出口到东南亚地区的味增酱就达到2000吨左右。”

    生长于内蒙古荒漠化土地上的沙棘因营养价值高备受国内外消费者推崇。陈羿达所在的内蒙古大沙棘实业有限公司2011年起从事沙棘系列产品的出口,经过五年的发展,产品种类涉及果汁、籽油、果油等多个种类,主要出口至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和日韩等国。“我们的产品都是有机的,原料沙棘果生长于鄂尔多斯,天然、有机、绿色、健康是我们产品的特色。像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都非常青睐的沙棘果汁,也是我们现在出口产品中销得最好的产品,仅去年的出口量就达3000多吨。”

    “我做了20多年的驼绒原料出口。这是沙漠软黄金,一吨大概30余万元。”来自阿拉善的刘小勇经营着一家纺织原料有限公司,他告诉记者,骆驼绒是中国“国宝”,中国人使用骆驼绒的历史有2000余年,当前驼绒出口量大概在200吨左右,而该公司2015年的出口量约60吨。“意大利是主要出口国。我们把原料出口到意大利,他们再后期加工成面料。”

    据悉,通过旅游,许多“土特产”也有了在内蒙古境外露脸的机会。游客返程的行李鼓鼓囊囊,牛肉干、瓜子,甚至连枣糕等日常点心都能轻易俘获游客的心。

    “我今天上午还在跟俄罗斯的朋友交流,计划在俄罗斯赤塔市合作建厂,打造孵化、养殖的基地。”李有民是一家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负责人,他们散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大鹅在当地市场极具话语权,今年至今的屠宰量就已超40万只,他说,如今还没有肉食品出口资质的他们,决定“曲线救国”。

    (乌 瑶 张一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