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黑龙江省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日,从该省农委获悉,该省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了“一减七增”目标,即玉米面积减,水稻、小麦、大豆、杂粮杂豆、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马铃薯面积增;通过重点发展优质水稻、玉米、大豆等专用品种,落实1170个“互联网+”高标准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实现了品质结构调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始加速。
据悉上半年,该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30亿元;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4430家,经营收入达到22亿元;农产品营销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延长产业链条,更多农民分享了价值链延伸利润。
据了解,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黑龙江坚持超前谋划早发动、聚焦重点调玉米、优化结构提品质、多措并举增效益。该省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提出玉米调减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积极推广米改豆、米改麦、米改杂、米改经、米改饲等种植模式,共安排3.1亿元资金专门用于结构调整。各地还积极通过建设优质稻米、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绿色有机杂粮、山特产品等精深加工产业和畜牧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专用品种生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张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