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近G20峰会


    为何要成立G20? 

    背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不仅使一些亚洲国家经济开始萧条,连带欧美国家股市、汇市全面剧烈波动。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世界各国在经济上休戚与共;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管理中,对提高发言权的呼声也日益增强。

    成立

    1999年,二十国集团(G20)正式成立,始创成员包括19个国家和欧盟。

    升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G20由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升级为领导人会议;2008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首届G20峰会。

    G20都有哪些成员?

    由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欧盟组成。

    G20具有哪些特点?

    01  代表性

    G20的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平衡。

    人口占全球的2/3

    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

    贸易额占全球的80%

    02  平等性

    G20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运作,新兴市场国家同发达国家在相对平等的地位上就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交换看法。

    国际经济金融事务

    新兴市场国家

    发达国家

    03  实效性

    G20峰会通过一系列重要决定,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G20首届农业企业家论坛达成多项共识

    6月2日,二十国集团(G20)首届农业企业家论坛在西安召开。本次论坛在粮食安全与营养、企业跨境运营、可持续农业投资等方面达成共识。

    首届G20农业企业家论坛以“创新、合作与可持续农业投资”为主题,旨在营造G20农业投资的良好政商环境,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农业投资,加强国际农业投资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发挥企业在提升农业经贸发展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在当天的论坛上,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呼吁,各国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企业成长,改善企业与农民的关系,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农业企业成为生产经营主体联合与合作的主导者、农业产业融合的引领者、农业资源要素整合优化的推动者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者,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带动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

    当天,该论坛还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农业企业家论坛倡议》和《二十国集团农业企业家关于促进农业发展、消除饥饿与贫困的行动计划》。

    据悉,G20首届农业企业家论坛由2016年G20主席国中国发起,为G20农业部长会议的配套活动之一。当天,论坛吸引了G20成员国知名农业企业、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相关国际金融、投资、咨询机构代表等近300名国内外嘉宾参会。

    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重要平台

    粮食安全已经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安全。G20作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在主要议题上,除了金融、贸易、能源、环境等之外,粮食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后,各国普遍意识到国际社会缺乏对粮食安全危机应对的有效协调是引起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美国和欧洲一些G20国家通过政策推动和补贴措施将大量粮食转化为生物燃料,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尽管FAO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均呼吁应停止推广生物燃料,但美国等主要生物燃料发展国一再阻止有关协议的达成,给G20国家以及其它国家间达成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关共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是,世界需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而G20峰会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就是讨论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场所和平台。

    2011年6月,G20框架下的首次农业部长会议在巴黎举行,会议汇集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及占全球耕地总量65%、粮食产量77%和贸易量80%的全球重要农业生产和贸易国。与会各国部长签署了《关于粮食价格波动与农业的行动计划》,内容包括重视和促进农业生产、建立全球农业市场信息系统(AMIS)并推动农业市场信息透明化、加强促进国际粮农政策协调、减少食品价格波动对最困难国家的影响以及强化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监管等五方面内容。会议还达成在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内建立快速反应论坛的共识,以便在G20成员或世界主要农业国出现农产品大幅减产时及时沟通协调,并出台集体应对措施。此后,G20通过统筹运用金融、贸易、援助、环境保护等措施,落实了一些重大决策,就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和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2015年的G20安塔利亚峰会各国达成了《G20粮食安全和可持续粮食系统行动计划》,强调G20将致力于提高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确保我们生产、消费和销售粮食的方式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可持续性,并允许G20农业部长作出决定,成立一个新平台,以推动G20和其它国家更好测算并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

    中国作为2016年G20峰会的主办方,积极落实这一共识,已经于2016年6月2日-4日在古都西安同时举办了G20农业部长会议、G20农业首席科学家会议和首届G20农业企业家论坛。据会议报道显示,此次会议已经就推动G20农业部长会议机制化实现了突破。同时,推动G20农业部长会议机制化也将成为中国推动G20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的一个重要突破。对于中国来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作为G20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多次建议G20完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主张将促进农业发展,消除贫困和饥饿作为全人类肩负的共同责任。中国用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造成对世界的威胁,反而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重要捐赠国,并通过积极推进“南南合作”等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未来,中国在端牢自己饭碗的同时,也将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奋进、共同创造一个无饥饿、无贫困、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各国聚焦农业问题

    观点:最大的挑战就是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阿根廷农业产业部部长里卡多·布尔亚依莱认为:

    各国除了彻底消除饥饿和贫穷,还要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到2050年,世界上的贫穷情况更少,气体的排放量也能够大幅减少。

    欧盟农业和农村发展事务委员菲尔·霍根认为:

    2015年,世界各国、各组织达成了许多粮食安全相关的协议。其中,包括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即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时也包括在巴黎达成的气候变化协议。各成员国应齐心协力,共同落实这些目标和协议。

    澳大利亚农业部常务副部长戴瑞·奎利文认为:

    人口持续增长、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无论是品质上还是数量上,都有新的变化。这些都要求各国必须进行创新,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

    有何解决办法呢?

    ——各国农业部长认为,坚持创新和可持续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部长克里斯蒂安·麦考利:

    土壤的改良、农业装备科技的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农业、农村、农民来说,创新可以提升效率,增加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澳大利亚农业部常务副部长戴瑞·奎利文:

    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来应对如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枯竭、极端气候出现等。

    “智慧农业”的创新实践

    综上所述,保护环境资源,提高粮食产量、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中联重科所推进的智慧农业发展与普及,便是一条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传感技术、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综合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智慧农业”能够大幅降低水资源、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和土地资源,并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为何世界都在关注G20杭州峰会? 

    G20峰会的开幕,作为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国人的关注度自然空前。但实际上,国际社会对于G20杭州峰会的关注也并不比咱们低,这是为啥?

    有关注,必是有期待。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如何推动复苏?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哪里?中国将给出怎样的解决方案?世界各国期待在杭州寻找答案!

    全球经济不容乐观 杭州峰会给出怎样的解决方案

    今年5月26日,在G20杭州峰会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换期,既有机遇,更有挑战。一是单纯依靠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老路越走越窄,效果不断递减;二是主要经济体政策明显分化,难以形成合力;三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构建开放型经济任重道远;四是世界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增长依然疲弱,下行压力挥之不去。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认为,目前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固定的,它是碎片化的、不稳定的;世界银行则直接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4%,低于1月份2.9%的预测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仅把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下调了0.1个百分点,同时还调低了英、日、美三大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

    可以说,对于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各方观点基本是一致的——不容乐观!而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中国将G20杭州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正中各方的期待。

    在德国外交学会会员辜学武看来,当前全球经济非常不景气,各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各自为政,比如美国和欧洲,只推行有利于自己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改革方案。“所以各界对于本届G20峰会的最大期待,就是希望能够出台一些针对各国更具强制性的规定,让此前和最新的改革方案切实落地。”

    俄罗斯世界市场问题研究所主任安德烈勃夫认为,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贡献了世界GDP增长总量的四成多,尤其是在去年全球贸易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的世界贸易份额反而有所上升。因此中国举办G20峰会,最有资格为全球经济找出解决方案。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中国经验”吸引全球目光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交出6.7%的成绩单。“6.7%的经济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26%”,这是欧洲时报评论员的描述。

    而且就在这个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从6.5%上调到6.6%;做出同样判断的,还有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他们也把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调高到6.6%,比年初高了0.3%。

    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国经验”的奥妙到底在哪里?G20杭州峰会,也是世界各国“一探究竟”的好机会。

    而让世界充满期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中国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要领导者,每个G20成员国都应该通过结构性改革,从中受益,更重要的是分享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益处。相比于过去只靠货币与财政刺激经济,中国首次把“创新”提到峰会主题当中,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找到全球增长的新动能。

    G20首次落户发展中国家 会有哪些创新和不同

    杭州峰会,是G20峰会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主办,也将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

    从前期的筹备情况来看,G20杭州峰会有很多创新之举。比如,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对此,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和发展项目高级研究员阿马尔·巴塔查雅表示,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推进纳入G20框架是创新之举,中国展现出了发展中国家引领世界发展的潜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

    由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办G20峰会,既标志着全球市场定位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了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中国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发展中国家,将给出怎样的议题设置,又会有哪些创新之处?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高度关注。

    前期会议成果丰富 杭州峰会集其大成

    如果你认为,G20的会期只有两天,那可就错了!其实G20是贯穿全年的系列会议,早在G20杭州峰会之前,相关活动早已陆续开展。比如,今年6月的G20能源部长会议,7月的G20贸易部长会议、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L20、Y20、T20等等。

    这些会议的提前召开,不仅为G20杭州峰会进行了预热,其取得的丰富成果也早就吸引了全球各方的关注。

    比如,6月G20能源部长会议提出,将能源普及重点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扩展到尚有5亿无电人口的亚太地区,鼓励成员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等;7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主要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绿色金融、气候资金、反恐融资等议题……   

(王 坎)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