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第三届银川茶博会启幕。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府首次携17家知名茶企、茶商参加。原产地的大红袍、正山小种、金骏眉等名茶,香气氤氲,列在各展位供银川市民免费品鉴。
此次茶博会有全国4大茶叶主产区十几个省的茶企、茶商到场,其中武夷山展团布展面积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茶博会负责人范文杰评价:“武夷茶的光临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将为宁夏茶界注入新活水。”
宁夏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冉霞介绍,当地人爱喝的八宝茶、盖碗茶或枸杞茶,实则是不含茶多酚的茶;次之的绿茶、藏茶或茯砖茶,也与武夷茶毫不相干。
“条索做成跟毛毛虫似的,所以叫老枞(与“虫”谐音)吧?”“浓得有点暗的茶水,要添加酱油吗?”“岩茶岩茶,盐巴做的茶?”“大红袍煮茶叶蛋,味道可好?”前后4天,从展馆里采集到的连串问号令人捧腹。回想一下,东南武夷山与西北贺兰山相隔数千里,首次碰撞不冒出新鲜有趣的话题才怪呢!
何止外观有“环肥燕瘦”,口感照样有“姚黄魏紫”。福建人喝惯了武夷岩茶的高火霸气,而银川市民偏好轻火焙成的清香。一位顾客尝了武夷山天美岩茶厂店主肖丽娟的红茶后,掏出自带外包成“正山小种”的红茶。泡开,汤色发亮;入口,散发着焦糖味。然后,顾客盘诘肖丽娟的红茶是否正宗?对“先入为主”“鹊巢鸠占”的现象,肖丽娟既哭笑不得,又一时讲不清武夷茶不添加任何色素或香精等专业的问题。
于是,警惕心理就来了。武夷山市骏杰岩茶厂厂长吴长平拿出简装版的岩茶,每斤开价200元,自嘲“黄金卖出驴粪价”,但一些顾客生怕上当,嘟囔着“贵”而离开。当然也有知根知底的知音,一位顾客径自走到武夷山桐木贤辉茶厂厂长罗思伟的货架前,一点都没有讨价还价,付了700元买了2斤岩茶,还觉着“赚大了”。他自述“这两年喝过你家牌子的茶,很养胃。”
无论华东、华南,还是华北、东北,近些年武夷山市政府为推介武夷茶不遗余力,刮起了一阵“武夷茶风”,形势大好时“攻城略地”。
首次遭遇,让肖丽娟们有些“情何以堪”。当我们在打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时候,但请别忘了,前提是要树立认知度和信任度。冉霞说,宁夏六成以上的茶商来自福建,但武夷茶的占有率可能半成不到。这也证明,如何把武夷茶推向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的辽阔西北,任重道远。
(叶国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