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9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触电”让小龙虾更具活力

□ 讲述:湖北潜江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 何锋

    近几年来,湖北潜江小龙虾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其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先后被相关部门评定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如何抓住这一特色优势,做好做大小龙虾产业,成了潜江市供销合作社的重要任务。

    潜江市社通过整合资源、外引内联,构建起了以潜网电商为龙头、乡镇超市为平台、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终端、物流配送体系为支撑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仅促进了小龙虾产业大发展,也大大提升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开展横向联合  打造电商品牌

    “互联网+”势头正盛,为了提升潜江小龙虾的知名度,促进产业活力,2015年,潜江市社与当地两家知名企业合资创办了潜江潜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下设潜网龙虾贸易有限公司、潜网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潜网电商产业园有限公司、潜网物流有限公司、潜网电子商务培训学校、潜网小龙虾养殖合作社联合社等6个分支机构。主要运营潜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服务平台,并与京东、淘宝、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出“互联网+农村网点+超市+流通”的潜江农村电商O2O模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供需流通平台。借助完善的供应链系统、电子商务营销服务、农村电商创业培训、产业数据集成等服务,为本地传统中小企业、农村网店和小龙虾产业链等创造良好的电商环境和技术支持。

    截至今年5月底,电商孵化基地已入驻电商企业(网店)80多家,帮助创业人员开通线上店铺600多家,助推60多家企业转型升级,举办各类培训45期、培训人员达4000多人,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目前,潜网电商已成为潜江服务功能最强、网络体系最全、技术含量最高的电商企业,正向立足潜江、走出湖北、走向全国的目标迈进。

    除了建立专门的电商公司以外,市社还积极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2015年以来,在电商孵化基地创建了“淘宝·特色中国·潜江馆”“京东·中国特产·潜江馆”“1号店·特产中国·潜江馆”“苏宁易购·中国特色·潜江馆”和潜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公司“四馆一平”,聚集了农资农具、数码家电、粮油米面、新鲜水产品等11大类、2100多个品种,平台手机注册会员已达2万多人,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

    此外,市社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网络,按照“六有、三会”标准(“六有”即有店面、有网线、有网眼、有热情、有人气、有口碑;“三会”即会电脑、会管理、会服务),在全市乡镇建设“O2O模式”村级网点248家、镇级网点8家,已初步形成市、镇、村三级电商网络体系。到2016年底,将再建村级网点100家、镇级网点8家,实现电商网络全覆盖。通过建立电商潜江特色馆和采用“小超市、大连锁”模式,一方面将潜江本地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另一方面方便农民购买商品,实现线上线下产品相互补充,切实解决了城乡居民“买难”“卖难”问题。

    构建物流体系  畅通进出渠道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在于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流通渠道,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此,我们以小龙虾作为主导产品,在物流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成功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按照“龙头企业带动、板块基地配套、产业融合发展、协会组织联结、品牌战略推动”的思路,全面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形成了“互联网+小龙虾生态养殖+标准生产+冷链流通”的产业链发展独特模式,解决了“养虾难、卖虾难、买虾难”的问题。交易中心经营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线下商铺52家、线上虾谷360平台入驻商户300余家,简易冷库1个、恒温车间1个、营运车辆60多台,公路专线30多条、航空线路10多条,物流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成都、西安、杭州、福州等30多个大中型城市。自5月中旬开始,平均每天交易量达200吨。

    在小龙虾主导产品的带动下,市社领办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特色农产品代购代卖、线上线下交易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张金供销合作社运粮湖“三农”服务中心生产和组织的“纳米晒(SOD)再生稻” “鸳鸯湖黄桃”“麒麟西瓜”以及王场供销合作社创办的潜黄湾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黄湾贡藕”等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非常火爆。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供销合作社网络优势,在全面推进服务创新、经营创新、组织创新和治理机制创新方面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叶梓编辑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