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主任李子洲深入河北亿兴服装有限公司查看灾情。
2.河北省联社邢台办事处及邢台农商行领导向受灾群众送午餐。
3.宁晋农商银行抗洪突击队积极行动。
4.河北省联社邢台办事处、邢台农商行捐款110万元助力家乡重建。
5.沙河农商银行参加赈灾义演晚会捐30万元支持西部灾区重建家园。
6.邢台县联社捐赠物资车整装待发。
7.南和农商行全员职工参加抗洪捐款。
(河北省联社、邢台办事处供图)
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感动、什么是众志成城……经历了河北7.19特大洪灾的农信人用行动诠释了这些普通却能撼动人心的词汇。
2016年的夏天,河北农信人经受了一场特大洪灾的考验。
7月19日,河北省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其中石家庄、邢台、邯郸三个地区受灾严重,200余个农村信用社网点不同程度受灾。
井陉县是石家庄地区洪灾最严重的5个县之一,属山区县,在持续20个小时集中降雨后,17个乡镇的公路、铁路、电力、通讯一天内全部中断。全县6.6万户、22.8万人受灾,1.8万间房屋被冲毁,4.7万间房屋受损。
据井陉农商行行长王渊介绍,在暴雨当天,该行34个网点全部漏雨、停电、断网,其中2个网点几乎报废。采访中,王渊多次用到“命悬一线”这个词,并为记者讲述了一段又一段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
危急时刻
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李玉柱,井陉农商行安全保卫部经理,洪水发生后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
7月19日晚,汛情严峻,电力、通讯和网络中断,正在值班的李玉柱无法与其他网点取得联系。紧急关头,他只身一人下乡查看灾情,一路危险重重,一不小心,他的腿被滑倒的摩托车排气筒烫伤。道路不通,他饿着肚子、背着救灾物资、拖着受伤的腿忍痛带领救援队赶到距离县城最远、受灾最严重的辛庄支行,送去方便面、矿泉水等30斤重的救灾物资。伤腿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导致发炎溃脓,但为了保全农商行的钱款,他硬是坚持着为现金中心库背回了27.6万元库款。
很多人都说,“受灾的家不管了,自己的腿也不管了,李玉柱这是豁出命保咱农商行。”而李玉柱却只是笑笑说,“当时情况紧急,还真没想那么多……”
台头支行也是此次井陉受灾最重的2个网点之一。如今,刚入职的李想和老员工宋秀军的自救互救事迹是人人皆知。当时洪水来势凶猛,从公路水位上涨到水漫营业厅、金库、办公室,仅仅数分钟的时间。一心只想着抢救屋内的财产,李想与宋秀军却不知危险已经来临。他们抱着尾箱想上2楼,却发现窗外已是汪洋一片,泥沙卷着飞石从天而降,呼啸而过,楼道的防弹玻璃顷刻被击碎。两人在凶猛的大水中被冲散,患有心脏病的宋秀军渐渐体力不支,危在旦夕。李想不顾自己扎满玻璃碴的双手,拼尽全力,一边鼓励宋秀军,一边用电线绕在墩布把儿上,奋力将宋秀军拽出。
迅速反应
金融服务及时到位
洪水来临,英雄辈出;洪水退去,彰显服务。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洪灾爆发后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防汛抗灾及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灾区农信社要克服洪灾带来的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全面恢复对外营业,创造条件为受灾群众提供金融服务。
一场全面恢复金融服务的战役立刻打响。
因地制宜落实营业场所,采取租用营业用房、搭建“帐篷银行”或“板房银行”、使用流动服务车和临近网点合并营业等方式,尽快恢复对外营业。
及时办理各类抗洪救灾资金划拨与兑付业务,对抗洪救灾资金按规定实时划拨,严禁拖延、滞留,确保支付结算渠道畅通。
采取延长营业时间,增设助农取款服务点,增加布防POS、ATM机等自助设备等方式,及时为客户存取款、查询、挂失、业务咨询提供便捷的服务。
就这样,井陉农商行的多数网点在灾后第3天基本恢复营业。
然而,台头支行和辛庄支行大部分设施被摧毁,无法办理业务;加之水毁房屋,部分客户在洪灾中遗失了身份证、户口本及存款单。为了帮助客户渡过暂时的困难期,井陉农商行大胆创新,特事特办,开设了两个临时金融服务点,为客户提供业务咨询和引导。客户可以凭借邻里乡亲的证明,在无卡无折的情况下支取2000元以下的现金,以满足紧急生活所需。
对于这样的临时服务,行长王渊说:“为了解决受灾群众的临时用钱需求,无卡无折支取现金的确是紧急情况下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开始也担心会有风险,很欣慰的是,到目前统计结果显示,没有一起老百姓欺骗行为。
在库款运送上,井陉农商行在非常时期也采取了“非常手段”。洪灾爆发后,在网络中断、道路受阻的第三天,台头支行和辛庄支行各派出6-8名男性员工将近50万元库款徒步背运接回现金中心库。受灾严重的台头支行和辛庄支行地理位置偏远,灾后交通陷入瘫痪,由中层干部带队乘火车再转徒步行走背运库款,保证特殊时期的临时金融服务及时到位。
7·19洪灾的另一个重灾区是邢台县。很快,邢台县农信社的一系列灾后金融服务迅速展开。
各网点延长营业时间、增设服务窗口,积极为客户办理各项便民业务,确保支付渠道的畅通。
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金融服务小分队”,直接深入受灾村庄,了解其金融需求,提供上门服务,用最快时间打通了“金融服务生命线”。
加大“金融便民店”布放力度,通过业务人员加班加点,简化商户签约流程,使“金融便民店”从申请到开业只需10个工作日。
发挥“双基”金融工作站的职能作用,基层信贷员与村支书、金融专干一起走乡串户,开展建档评级工作,了解受灾群众的资金需求,全力支持、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
灾后第一时间为受灾严重的高开区景家屯村,以及路罗、宋家庄、冀家村等乡镇送去被褥、方便面、饮用水等生活物资,共计980余件,价值11.6万元;组织开展了赈灾募捐活动,募捐金额58950元;成立了工作队,对城计头乡前教厂村驻村进行帮扶,并为该村捐款5万元用于灾后重建。
在邢台县联社赵麻村分社,记者看见了正在认真为客户办理业务的员工杨金瑞,洪灾至今一月有余,她没有请过一天假回家看看,她说,“现在家里的房子还不能住。”而另一位叫郑爱芬的员工,因为家中鱼塘被毁,轿车房屋被冲,患上了恐惧症,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提出过休假的要求,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周密部署
灾后重建有序展开
对于此次洪灾,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并先后三次下发文件部署支持抗洪救灾和支持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省联社第一时间新增30亿元专项贷款用于支持受灾严重的地区,迅速向受灾严重的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地农信社紧急拨款300万元用于生产自救,修缮损毁网点的房屋、设备。
对支持灾区重建贷款,一律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尽可能做到贷款利率不上浮;凡洪灾前未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一律不调整降低其信用等级和授信等级;各级行社要根据灾区实际情况及借款人受灾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存量贷款符合续贷条件的,一律办理续贷手续。
各行社建立抗洪救灾恢复生产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直接对接水毁企业的重建工作,精简贷款审批手续,简化工作流程;积极创新救灾复产金融产品,启动应急贷款,合理确定贷款的额度、期限等,提供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
加大对受灾地区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因灾出现资金困难的企业,确定不抽贷、不断贷。
各级行社深入灾区开展灾情检查,尽快摸清因灾受损客户状况,建立台账,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信贷风险。
截至8月24日,河北省联社共为灾区新增贷款49亿元,已发放抗灾救灾、灾后重建贷款3.6亿元,拟发放抗灾救灾、灾后重建贷款7.6亿元,共计向灾区捐款及输送物资金额487万元,省联社系统工会专门拨付125万元抗洪救灾款,用于救助家庭受灾职工。共向灾区派出志愿者1572人次,帮助灾区群众抗灾救灾,重建家园。
除了河北省联社的大力支持,各级行社也有相应的信贷支持对策。紫金山景区是邢台县知名旅游景点,在洪灾中景区建筑和设施损毁严重,景观大道几乎全部被冲毁。邢台县联社信贷员徒步5公里到现场查看情况。县联社在核实受损情况后,连夜安排、组织人员在5个工作日内为景区发放了1000万元资金用于重建。
沙河农商银行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安排灾后重建应急专项贷款资金,对灾后重建应急专项贷款放宽准入条件,为企业新购设备、存货或应收账款提供担保,对灾后重建应急专项贷款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发放。
沙河农商银行行长张芳告诉记者:“这次突如其来的洪灾严重打击了当地的玻璃产业,我们为受损严重的玻璃厂家开通了绿色通道,增加灾后重建贷款2000万元,希望他们能尽快走出困境。”
除了力挺本地实业,该行对综合农业开发企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河北宝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曾利钢看着眼前已经恢复得差不多的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说:“刚遭灾的那几天,简直要愁死人了,我们的采摘园刚开业三天,就被大水淹了,80%的果品绿植烂了一地,多亏了沙河农商行的资金及时到位,让农场在一个月内有了模样。”
洪水无情,人有情。百年一遇的洪灾没有击垮河北农信人,怀着对百姓的深情厚谊,河北农信人众志成城,在燕赵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抗洪救灾的激昂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