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茶人朋友,参加了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组织的为期两天的茉莉花茶寻茶之旅。在位于福建省政和县的隆合茶业,与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丰老师一同学习、交流茉莉花茶制作。在活动结束的最后一晚,茶友回顾了活动所闻所见,纷纷发表感言。本报将茶友心言和学茶之行的精彩照片收集、分享,邀广大读者一同体味这其中的快乐。
——编者按
刘筱丽(山西阳泉):
我们就像老朋友,对茉莉花茶有着同样的钟情,相遇在政和!大家好学,包容。让我好感动!期盼再次相遇!
张振兴(山东济南):
《茗园小记》——九百年政和,曾闻茉莉芬芳,八千里尘友,缘聚隆合明堂。七星爽朗,六窨涤荡。武夷传承,四旬杨翁,三言两语,廊桥幽幽,一茶亦道,天下悠悠。
冯振威(广东深圳):
一次脑洞大开的茶之旅程,短短时间让自己受益匪浅。做茶看天,靠人,更需要对茶的那份热爱与执着。望茶周刊多组织这样的活动,结交与茶有缘的朋友。
余林玺(北京):
首次茉莉花茶深度之行,杨大师解决了我以往对茉莉花茶的误解及疑问,亲身体验制茶过程奢侈与不易,痛并快乐着。喝着自己做的成品不由得让人想起古人对茉莉花的美赞: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
刘滨宁(天津):
通过这次活动,让对茶心有所往的人近距离接触到了茶叶种植制作的全过程,特别是对茉莉花茶与白茶传统手工制法有了深切体会。让喝茶人与制茶人之间有个面对面的交流,让喝茶人了解制茶的艰辛,让制茶人知道了喝茶人的担心,可以更好的换位思考。希望活动会越办越好,到更多的茶区喝更多的好茶。
张璐(山东济南):
带着很多疑问,记忆和怀念参加这次茉莉花茶之旅,是我作为一个老济南的功课,这几天我终于明白,唇齿留香的好花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价格究竟是怎么界定。
我只能说,等待茉莉花开的过程很奇妙,听到杨老师的天人合一的风趣讲学是一种开悟,喝到21年前送到中南海的顶级茉莉花茶是一种信心。对传统工艺的信心; 对文化复兴的信心; 还有,对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信心。
吴军媛(广东深圳):
过去对茶并不是很了解,参加了这次活动之后,我才发现茶是如此有趣。在这里,我喝到了好茶,交到了好友,学到了知识,也开启了我对茶的兴趣,此次的路途奔波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政和的茉莉花香我将终身难忘。期待与大家的再次重逢,共品好茶。
赵子刚(天津):
本人是天津人,对茉莉花茶,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怀。初到这里就被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所吸引。青山环抱,溪水环绕,古木山林中的茶园,郁郁葱葱。在这里,制茶师傅带着大家,一起体验茉莉花茶的制茶工艺流程,受益匪浅。感谢茶周刊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