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中年,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做一些事情,没有别人的唠叨、催促和搅扰。一个人安静、沉淀了下来,心也随之沉静、平静了下来。
每天忙完单位的事务,下班后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一个人开车去滨河边转转,去附近小径上走走,随性地欣赏一下自然界的风景,此时把心灵放空,以一颗简单、轻快的心面对自己,每一处的风景在眼眸里都是美好的。在浏览风景的同时,梳理一下内心的思绪,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这样的时光安闲、惬意、快乐、感恩、知足。越来越喜欢这样的时光,这样的时光与自己的心灵贴得很近很近。
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泡上一杯红茶,看茶叶在茶水里浸泡、翻滚的情景。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街景,品味着清茶的味道。一方陋室,一壶清茶,一本典籍,品味着嘴边弥漫的茶香,这样安静的时光萌生些许禅意。茶有浓淡,有冷热,亦如人生有冷暖,有悲欢。用一颗淳朴淡然的心去品茶,去品味人生,茶在清水中洗去浮尘,这茶亦成为贴心暖心的香茗,越品越有滋味。茶如人,人懂茶,谁说这品茶的过程,品味的不是人生呢?以一颗自然心去品味红茶,这样的人生怎会不是暖调的呢?
越来越喜欢独处。一个人的时候,聆听一曲曲天籁知音,在车里,在散步时,在码字时,那些音乐都成为有灵性的韵律,声声叩响人的心门。喜欢纯音乐,喜欢听一些旋律舒缓的歌曲,喜欢上一首歌反复地聆听,任自己的心沉醉其中。仔细聆听,那歌里唱的念的都是人生百态,都是红尘故事,都是人生百般况味,都是世间人的缩影。听歌,思索,回味,静下心来思考一些事情,梳理一下内心的思绪。听歌听的是共鸣和领悟。行走在红尘阡陌上,终于明白,世事沧桑,人生如歌,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承受。人活着不仅是靠健康的体魄,更要靠一颗灵动、曼妙的心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在人生的低潮,不妨让心情换个频道,多听一些快乐、欢快的旋律,少唱一些深沉、忧伤的词调,换种心境,人会快乐许多,释怀许多,放下许多,轻松许多,明亮许多。
越来越习惯独处。习惯了夜晚一个人沿着街道散步。由初时的不习惯,到后来喜欢上一个人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漫步。从家里到人民公园,到滨河,原本以为很长的一段路,一个人走太孤寂,没有勇气,没有动力走下去,担心腿疼的毛病半途而废。在犹豫中走出家门,街道两旁花香袭人,穿过一个一个路口,走过一段一段路之后,发现也没有什么难走的。独自漫步,作为习惯坚持下去,令人领悟到人生如行路,有的路要用脚去走,有的路要用心去走。有时候,阻挡住前行脚步的,不是风雨泥泞、风霜雪雨,而是自己的一颗心,一颗望而却步、胆小怯懦的心。漫漫人生路,你用什么样的心去浏览风景,生活就会给予你什么样的心情。只要心中信念坚定,目标明确,勇敢坚持,人生中独自行走的日子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越来越沉醉于独处。夜阑人静,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码字,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对视。在小小的书房里,这一方雅室成为自己灵魂的栖息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任思绪在文字里流淌,这样的时光,没有孤独之感,没有寂寥之声,每一分每一秒,内心都是无比的安宁祥和。在每个朝暮里码字,在人生四季间修行,修一颗心,修一颗禅心,修一颗简心,在流年里静静聆听心灵之花绽放的声音。人的一颗心,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决定了一个人思想的高度和境界。一个人,既要在喧嚣的尘世里静对喧哗、耐得住寂寞,也要在孤独的时候安守己心、自得其乐。身置喧嚣的尘世里,我们不要被外界和别人的坏情绪所干扰、所影响、所蛊惑。静守己心,独处守心。不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要做一个光明磊落、永不言弃、心态阳光、与时光一同奔跑前行的人。
是否习惯独处,喜欢独处,和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能力和心境有关。有的人害怕独处,害怕黑夜,害怕一个人的时光,这样的人多数内心比较柔弱、自卑,对自己不大自信。有的人格外喜欢听取寂静之声,享受一个人的宁静时光,那是内心格外丰盈、强大、坚韧、通透、明亮的人。有些人身居闹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依然会感到孤单、寂寥;有些人即使一个人行走,依然可以在独处的时光里收获满心欢喜。对独处时的态度和感觉如何,这和一个人的品性、修养和心态有关。
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独处时身心彻底融为一体的感觉。周末,开车沿着滨河行走,用心去浏览四周的风景,一根灯柱,一棵花草,一棵大树,河边的一个垂钓者,在禅者的心里,都衍生出了许多的思绪和景致,其间的乐趣和收获心自知。
人要学会慎独。人的眼界和心界决定了一个人的身姿、心境和心态。其实只要一个人的一颗心,如蓝天一样宽阔了,和阳光一样明亮了,世间又哪会有孤独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