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们在百度搜索“供销社又回来了”等关键词时,显示出来的结果让每一个供销合作社人都激动和兴奋;同时,随着对各路电商模式、经验的分享和学习,每一个家里的老者都有了对新生的畅想,但“明天我们是否还活着”或许是我们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了。
建设“县域电商”竞争壁垒的3点建议:
一、做县域电商不要人云亦云。很多地方多数做法依然流于表面,简单刷墙,镇里设个展示厅就草草了事。多数县域仍然试图将完全复制过往在城市市场推广的经验至农村市场,其效果自然也是要打很大折扣。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县域特色化、经营体系化、产业规模化、服务集约化进行城乡商品、产业、空间深度融合,才能以此向供销电商综合服务的目标发展。
二、城里套路深,我们注定在农村。不是每个县域都必须建平台,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县里的入口就可以了,所谓的交易平台让城里人去做吧;我们只需要做好基础服务设施和网点的建设,提升自己在县域的电商综合服务能力就可以了。无论未来怎么发展,电商的流通和服务,一定是每县域电商的核心竞争力。
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要想做县域的农村电商,就跟着总社和“供销e家”的方向走。不要怀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探索的路上,只要坚持一个核心、步调一致,人人都可在这一张网上获取自己的果实;相反,难道还会有第二个马云?
活得更好,需从深化经营管理体系改革开始!
今年,我在“供销e家”上买了不少水果,包装很是漂亮,大气的LOGO双重呼应,但打开箱盖后,质量却是让人堪忧,果子有大有小,我觉得,这不是我们的产品不行,而是我们“为农民和地方代言”“具有供销社品牌特色”的经营管理体系出现了问题,现在我们有了平台,各区域均有了特产品牌,也有了可以电商化销售农特产的各类资源。我个人认为,这仅仅是具有了销售能力,离农村电商还差之千里。
一、重新定位各级经营主体的责、权、利,建立满足农村电商管理、运营、服务体系要求的标准化管理机制,逐步向创新型经营管理体系转变。通过责、权、利的合理匹配,强化系统内各级主体的利益导向,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体制优势,充分调动各个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管理有效性,更好地实现公司经营目标。
二、强化省级运营中心的职能定位。省级可由原来的管理单位转变为业务处理单位和经营单位,成为利润的经营者、业务的直接处理者、风险管控的主要责任人。以此向省内各县域根据各类业务形态提供快速、有效、个性化、资源化的支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