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8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农”情怀铸就普惠梦想
江苏仪征农村商业银行扎根农村持续创新金融服务
□ 黄 伟 刘盛昌

    自2015年以来,江苏仪征农村商业银行全面启动了“普惠金融服务工程”。工程实施中,仪征农商银行持续创新产品,持续优化“阳光信贷”,持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耕农村做实普惠,促进信贷资金继续向“三农”、小微企业、社会弱势群体集聚,将银行服务延伸向农民的家门口,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努力让农民和城市人享受到一样的金融服务。

    对农村市场“匠心独具”  

    服务“三农”惠民生

    “作为农民,我们没有像样的抵押物,找人担保也很困难。”家住仪征市真州镇茶蓬村的张伟,今年3月迎来他的人生喜事,既要办喜酒,又要装修新房,一时资金有些紧张。“10万元的贷款,无需抵押、不用找人担保就能办理下来,关键是利率还很优惠,这可帮了我一个大忙。”帮了张伟的正是仪征农商银行“惠心通”系列产品中的拳头产品,一款专为农民消费提供信用贷款的“幸福家庭消费贷”。

    为解决金融服务中“农民贷款没有有效解决,农民需求没有有效满足,农民尊严没有有效尊重”这三个突出问题,仪征农商银行强化“做散、做小、做优”服务意识,量身定制,进行产品创新,推出了无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幸福家庭消费贷。这款金额最高10万元的贷款,手续简单、利率优惠,一经推出便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此外,该行还推出了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的“生态家园光伏发电贷”,能帮农民按揭买房的“生态家园按揭贷”等一系列新产品,有效破解了农户贷款难的痛点。

    为解决农民贷款烦、贷款慢的难题,该行不断优化“阳光信贷”,对全市100个村开展逐户走访,建立“阳光信贷”档案,并邀请村干部一起对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授信,将金融服务送到农户的“家门口”;对农户小额信贷资金需求,实行“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使用”;对符合条件的客户现场授信、开卡,缩短了农户申贷用信时间。

    为更好地支农惠农,今年5月份,该行又创新推出了“惠心通”产品。该产品具有“惠民一站通”的综合性和“利民更贴心”的便捷性;通过整合益农存、月享存等存款产品,以及理财、市民卡、贷记卡等系列产品,为居民提供转账结算、存款理财、贷款和水、电、气费用代收代缴等全方位、一条龙的金融服务。

    对小微企业“情有独钟”  

    服务实体助发展

    位于仪征市胥浦工业园区的珠峰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贸型企业。企业生产受订单影响比较大,资金需求短、频、急。“仪征农商行的基础贷,一次给企业授信3000多万元,我们可以在授信额度内自主使用,这不仅为企业节省了一笔财务费用,更为我们节省了与银行打交道的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拓市场,抓好管理。”珠峰户外公司的负责人对仪征农商行的服务十分认可。

    作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仪征农商银行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到期后往往会需要融资还贷和贷款难、贷款贵的突出矛盾,及时推出了“小微企业基础贷”。企业在授信额度和期限内,可自主借贷,随借随还。近年来,该行先后推出了以企业订单为抵押的“订单贷”,帮助企业解决票据置换的“票易票”业务以及应收账款质押贷、小微企业转需贷、两证在途质押贷等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多样化、灵活性的金融服务方案。

    针对广大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贵问题,该行实施“稳塔身、拓塔基、优塔尖”战略,围绕“做小、做散”的要求,不断拓展客户基础,围绕做优做精,优化VIP客户;对那些用“匠心精神”做企业、做产品并与该行建立工资代发、电子银行等业务合作的优质客户,实行“同质同价”的利率优惠,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对农村金融“情深意切”  

    完善体系破瓶颈

    为破解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该行借助普惠金融服务工程的实施,在农村地区部署自助取款机等电子银行设备,打造“家门口的农商行”。

    该行还着力畅通结算通道,依托农信银支付结算系统,加大“圆鼎卡”和“圆鼎易贷通卡”的推广。目前,该行40.59万持卡客户在32个网点和金融便民276个特约商户可获得查询、转账、取款等服务,尽享农商行便捷支付服务。此外,该行还全面推进乡村“智慧金融”建设,推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产品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建设“指尖上的农商行”。

    2015年,该行还建设了包括“三农”信息员、金融服务站、“三农”顾问、管理人员挂钩点和营业机构、总行“六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将普惠金融的服务延伸至县域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城乡建立了覆盖所有乡镇、办事处、园区和重点村组的140个金融综合服务站,开展了中层干部“五包一挂”活动,通过进村入户、实行客户经理坐班制等方式,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惠民又便民”。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