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商银行已成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但农商银行目前仍面临内忧外患: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干扰国内经济正常运行进而产生的外部影响;另一方面是农商银行本身存在的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不完善、风险集中度高等内部问题悬而未决。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农商银行开展强化风险,提升合规水平进行探究。
问题
风险,无处不在的隐形杀手。总的来说概括为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三大类。只要银行运行,风险就无处不在,一旦风险演变为案件,就会使银行遭受巨大的损失。
合规,抗拒风险的特效工具。银行合规就是指银行的经营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管理、操作、服务、产品都能合规、事事合规、时时合规,清除经营环节的风险点,堵塞经营过程的风险漏洞,有效抗拒风险。
科学化管理,促进合规的护航天使。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失误,都可能带来案件风险。历年来,各类金融机构案件频发,惨痛的教训使我们不得不积极寻求解决方法。终于,精细化管理出台了,按照“精、细、严、实、高”五字目标,涵盖了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合规经营必须从细节做起,做到精细化,为合规护航。
建议
人员管理精细化,实现人力资源效能化,防范用人风险。第一,建立理念基础。所有的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都应遵循这一原则制定,努力创新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第二,建立定位系统。在整个营业网点管理体系中,细分岗位人员,定岗定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平衡人员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健全各个层面的后备人才库;完善人才引进和退出机制。上至网点负责人,下至普通员工都能够在管理体系运行中“对号入座”。第三,建立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包括工作和业务流程、网点环境标准、服务行为标准、各项规章制度规定、临时性的操作要求等,有效解决有章不循的问题。第四,建立控制系统。将所有的风险点提炼出来,把体系内部各环节列入监督范围,通过细化督导检查规定,保证各项标准落实。实行岗位责任制,将每项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或个人,强化责任意识,特别是基层领导的责任意识,通过学习、考核等措施来加强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
内控管理精细化,实现客户服务优质化,防范操作风险。第一,完善内控体系,严格防范风险。根据当前的业务经营特点和资源配置状况,完善富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柜台业务、守押工作、计算机安全等要全面梳理业务和管理流程,找出关键控制点;针对每一控制点,制定控制办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责任追究办法等措施。第二,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把各个业务环节流程控制作为切入点,通过再造业务环节流程来控制细节,做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件事情的完成都能按照精细化的管理要求运作,填补风险点漏洞,防范操作风险。
财务管理精细化,实现增收节支合理化,防范费用风险。细化成本约束,提高经营效益。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对每一费用项目,从合理性和必要性思考,把费用分解到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将费用支出和经营收入结合起来,尽可能压缩一切非必要开支。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制度,加强成本控制考核。增强成本意识,测算各项业务的保本点,不搞亏本经营,不组织无效益活动。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控制库存现金、业务周转金限额,减少不生息资产占用。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资金闲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固定资产购建管理,严格控制固定资本比率。
信贷管理精细化,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防范资产损失风险。第一,搞好市场定位,明确经营方向。把“小额农贷”营销工作做细做实。坚持“穷也贷、富也贷、不讲信用不能贷”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小额农贷管理办法,结合信用工程评定工作,对全辖所有农户建立经济与信用档案,借助信贷影像管理系统,实现信贷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把大型优良企业集团贷款营销做精做大。第二,细分市场,构建大营销格局。创新担保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手段,实现从经营主体向服务主体的角色转换,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以产品多样化、功能综合化、手段电子化建立起“柜台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等立体服务网。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和信贷专管员制度。第三,切实搞好贷款精细化管理,努力控制信贷风险。提高管理质量,防范决策风险;积极推行信贷管理影像系统,实行信贷管理电子化,测定风险度,进行预警提示,随时进行贷后检查;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内控机制,防范内部风险。
启示
清晰的定位和目标是精细化促合规实施的方向。农商银行要给自己科学定位。做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并且制定了一个精细化管理的三年发展规划:一是三年内完成所有网点的硬件改造,建立“精准服务模式”,服务水平进入当地金融业的前列。二是三年内完成风险控制和市场营销两个条线的模式建设,即精准控制模式和精准营销模式。风险控制和市场营销能力进入农商银行前列。规划目标的确定,给员工一个明确的方向,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了各个阶段的工作计划,精细化促合规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
总的纲领是促合规的指导思想。“转变才能改变,精细推动发展”,作为管理的思想核心。围绕这个理念,经过反复论证,并借鉴国外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确定了管理十大原则:关注客户、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素质提升、过程管理、系统方法、持续改进、事实分析、互利群体、个性实施。这十大原则已经深入人心,员工都能够非常深刻地理解,精细化促合规纲领十分明确。
持续不断的宣传引导是精细化促合规实施的文化土壤。管理转变的根本是思想的转变,但事实上,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却是最难的。精细化管理刚刚提出,就有很多人不理解、不接受、不认可,就要加大理论宣导,使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精细化促合规的执行环境。
一支骨干队伍是精细化促合规顺利实施的核心。管理的核心最终是全员素质的提升,这是精细化管理能够推进并且持续改进的基本要素。将培训贯穿精细化管理始终,着力培养一支年轻的种子讲师队伍,精心挑选内训师,到各个网点不断地进行宣讲,带领全员参与制定标准手册,郑重地给年轻人一份责任,逐步打造出一支精干的精细化促合规的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