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河南省林州市,都会想到伟大的红旗渠工程和红旗渠精神。提起林州市供销合作社,就会想到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
今年7月24日是林州市石板岩供销合作社成立70周年纪念日,也是扁担精神诞生第五十三年。在安阳,说起供销合作社发展就不得不提扁担精神。半个多世纪前,林州市石板岩供销合作社职工用一根扁担上山送货、收购农产品,用扁担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逐渐凝聚成了扁担精神。如今,扁担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了林州市供销系统的精神瑰宝。
网上销售
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每天清晨,林虑山农产品特色馆店长杨安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农特产品的销售情况。自从供销合作社帮助他把农产品“搬上网”之后,他就再也不用担心自家农产品的销路了。“没有供销合作社,我这山沟沟里的东西哪能卖得这么多,走得那么远。”46岁的杨安兴感慨地说。
2015年,在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杨安兴创办林虑山农产品特色馆,并同步经营网店。“我们这个地方,虽然处在山沟沟里,但是紧邻太行山大峡谷风景区,并且守着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呢。”杨安兴说:“供销合作社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主动帮我们建设网络,搭建网上销售平台,打开了销售渠道,还给我们提供配套的物流服务。”如今,杨安兴不仅销售自家农特产品,还帮助村民收购和销售小米、玉米糁、玉米仁、米粉、石磨面、蜂蜜、花椒等土特产。
林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郝剑平介绍,太行山深处的村民生产生活很不方便。为了解决百姓买难卖难的问题,市社围绕农资、日用消费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成以城关供销合作社为核心的宅急送、飞鹰、圆通等物流配送中心15个、农村超市500多个、连锁加盟店300个、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1个,努力打造“一网多能”的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发展战略。
“新网工程”助力
流通网络遍布城乡
说起林州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就不得不提该市城关供销合作社,它是连接城乡供销平台的一个重要的商业纽带。从地理位置上说,城关供销合作社地处城乡结合部,处于市区繁华商业地段,网点遍及51个行政村130个自然村;从经营布局上看,该社制定了以稳定务实为前提、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提高效益为主题的整体工作思路。
8月16日,在林州市城关供销合作社宅急送配送中心,琳琅满目的商品、整洁干净的环境、现代化的营销管理、如潮的客流映入眼帘。城关供销合作社负责人韩晋东介绍,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林州市供销系统开展的“新网工程”建设。
近年来,该市供销合作社把“新网工程”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流通、服务城乡民生的重要工程,全力构建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烟花爆竹五大网络体系。通过几年的发展,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网络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了能够打通‘最后一公里’,为了可以更好地服务‘三农’,为了让农产品走出去、工业品走下来。”韩晋东如是说,去年城关供销合作社工作人员付吉云加盟了宅急送快递公司,一方面为单位创收,另一方面也更好地服务了老百姓。宅急送主要为基层百姓提供物流服务,送货或者收货都是上门服务,并且坚持涉及农产品的物流服务只收成本价。
“我们是扁担精神的传承者,也许我们的快递公司并不是生意最好的,但是我们却让供销合作社再次回到了老百姓心中。”韩晋东介绍,林州市16个乡镇,以城关为龙头,各基层社都分布有物流网点。去年至今,仅农产品一项销量就达100万元。
“我们供销系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快递公司,今年年初筹备的河南扁担快递有限公司马上就要运行了。”郝剑平说:“扁担精神开拓创新无止境,我们为群众服务办实事做好事也永远没有完成时,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栏目由河北石家庄灵寿县供销合作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