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8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踏上农村金融拓荒之旅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构建系统化、合作制、市场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闫雪静 文/图

在邯郸县代召供销合作社,工作人员向农民讲解“供销一卡通”的使用方法和优惠服务。

    编者按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不断加强对河北、浙江、山东、广东4个试点省份的工作指导,强化督导和定期评估,并先后在四省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实,使试点省探索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得以及时推广,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的数据显示,河北、浙江、山东、广东4个试点省销售总额、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3.5%和7.7%,比系统平均水平分别高2.4和5.4个百分点。显然,大胆的探索、深入的改革令这几个试点地区的发展力、带动力明显提升。然而,试点也意味着做人所未做之事,行人所未行之路,本报今日起推出的“试点省探行”这组报道,将为系统读者呈现试点省供销合作社的自我挑战、自我颠覆,且不论成败,他们已迈出了探路者的步伐。

    7月19日-20日的大暴雨,使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农户损失惨重。井陉县上坪村的梁俊庭,原本在山上散养的2500头野猪,被冲走了一半。不过,他的烦愁很快就解决了。“今年,我入了咱供销社的农业保险,一头猪保费40元,可获赔800元。”

    “暴雨过后,我们共接到农险报案十多起,涉及7个县(区)。对此,我们已经筹集资金500万元,为受灾农户理赔做好了准备。”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任建忠说,为帮助受灾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市社迅速深入受灾第一线了解农民受损情况,开展理赔工作,力争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

    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制约,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常常一场暴风雨、一次冰雹就造成全年颗粒无收,一次病疫就造成养殖户倾家荡产。而农业保险的风险和成本相对较高,定损、理赔难度大,投保无门打击了农民种养殖的积极性。为此,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启动以来,就将发展合作保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为重要内容。

    补短板

    11个金融业态贯通城乡

    由于对农村经济“输血”和“造血”功能不足,农村金融一直被认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板”。虽然经过多年的深化改革,农村金融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至今仍远不适应“三农”发展的要求。

    中发﹝2015﹞11号文件中要求,“拓展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领域,更好履行为农服务职责,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开展互助保险业务、设立中小型银行试点、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担保公司。”

    为破解农村金融难题,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在深化综合改革过程中踏上了农村金融拓荒之旅。省社出资12亿元,构建了以投资管理、农村产权交易、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融资担保、合作保险、农产品电商等11个业态为主的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1个业态对应1家金融龙头企业,各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功能互联、服务同步,并与省级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企业广泛合作,互助经营。

    据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张忠辉介绍,合作金融体系建设的基本考虑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金融服务,让农业经营主体产权能流转、抵押够条件、融资有渠道、担保有平台、生产有保障、风险能化解、产销能衔接。在省社,建设“合作金融大厦”;在市县社,建设“合作金融服务中心”;在乡镇基层社,开办“合作金融超市”。各金融企业集中办公,流水作业,为“三农”提供“一线式、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自此,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形成了系统性、合作制、市场化的农村金融运行机制。

    强运营

    3个环节金融服务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要服务于产前环节,将零散、闲置的农村产权变为资本,“让土地生金”。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建立了省级和市县级的两级交易平台,省级平台负责平台建设,业务指导、监督,制定交易规则和制度。县级平台负责本区域的信息发布、撮合交易、交易鉴证,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乡镇基层社还设立了服务站和经纪人,负责信息收集、上传,协调交易双方洽谈。在这个交易平台上,记者看到,农村的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经营性资产、设施设备等12类交易品种均可在此实现。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已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市场服务体系,现已成立80个市县交易市场,完成交易1956宗,交易额突破6亿元。

    贷款难、融资贵一直是阻碍农民和小型农企发展的重要因素。强立是新乐市的一名种植大户,去年他试种了5棚草莓,第一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收入,每个棚净赚4万多元。强立告诉记者,今年他想扩大规模,再种30个大棚。面对这么好的市场形势,200万元的资金缺口却让他犯难了。“银行贷款门槛太高了,手续也特别复杂。”强立说,“后来听说供销社可以为我们贷款提供担保,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他高兴地告诉记者,靠着新合作投资担保公司的担保,他顺利得到了200万元的银行贷款,生产中的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融资担保是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专门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在金融机构融资时的信用担保问题而开展的业务,主要服务于产中环节。此外,农村资金互助、小额信贷、村镇银行、互联网金融、融资担保、合作保险、金融租赁服务等业态也都服务于产中环节。张忠辉介绍,“我们于去年7月3日正式上线了‘新合作金融’平台,就是依托互联网开展网上融资,给中小微农业企业和投资者之间架起桥梁,我们致力于把它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涉农金融服务平台。”据了解,平台上线1年多来,累计融资金额已经达到1.51亿元,累计投资人汇报920万元,建设分支机构126个。

    为了将服务延伸至产后环节,河北省供销合作社还将农产品电商也纳入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现货即期交易,形成农产品价格指数,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计划、存储计划、上市计划的依据。

    开新枝:

    500家金融超市重回农村

    7月8日,河北省首家县级供销金融超市在元氏县完成注册。与普通超市不同,这个“超市”链接各个金融机构,农民的存取款、买保险、买理财、小额贷款、网购等业务都能在这里“一站式”实现。“超市”还为农民社员设立了资金互助、合作保险、安全统筹和投资担保4个服务窗口,提供业务咨询、信息登记、信息发布、融资对接、贷后管理及中介功能等融资服务。

    张忠辉介绍,供销金融超市是河北省供销合作社针对各金融机构在农村缺少服务网点,而农民又急需金融服务的现实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工程。由各级供销合作社投资,在县、乡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监管、统一运营的方式建设,为各金融机构提供综合性、一站式为农服务平台。张忠辉说,这项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供销金融超市建设,将供销合作社开展的各项金融服务业务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与银行、保险、评估、抵押登记等社会机构和部门协作,向广大农民提供众多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

    到目前,全省已组建乡镇农村合作金融超市105家,预计年底建成500家。此外,还将建成村级金融服务网点5000家,发行供销建行一卡通100万张。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的金融拓荒之旅对于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农村金融担保缺位、信贷供给能力不足、机构网点布局有空白和金融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作了很好的尝试,同时也实现了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供销合作社自身的改革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