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8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福建探索生猪持续发展之路


    7月的天气越发炎热,福建省诏安县金星乡的养殖户沈淮清倒是宽心不少。就在一个月前,他家的生猪养殖场顺利通过县里生猪养殖场(户)改造升级验收组验收。

    沈淮清介绍,改造升级后,猪场苍蝇、蚊子明显减少,臭味没了,环境清洁卫生、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实现生态种养零排放,一改往年天气一热就臭气熏天的窘境。

    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升级是福建省生猪产业的重点。今年以来,福建省已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4.17亿元,市县财政资金1.17亿元,完成2092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存栏250头以上)标准化改造。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3养猪场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生猪养殖必须算好经济账和环保账。”福建省农业厅总畜牧兽医师梁全顺说。根据福建省的生态承载能力,按照堵疏结合、拆建并举、拆小建大的原则,提出全面拆除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全省加快淘汰生猪散养。截至目前,全省已投入补偿资金14.57亿元,关闭拆除7.55万家,消减存栏生猪628.2万头,已完成总任务的99.1%。

    在可养区,福建省着重抓改造提升。自2014年起,对全省存栏生猪2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行逐场改造,分5年完成。其中,存栏5000头以上的,2016年底前完成改造,其他在2018年前完成,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目前,各级财政已累计投入约3.8亿元,完成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约1900家。一条保生态、促养殖,生态、生产共赢的现代生猪永续发展之路愈加清晰。

    南平市延平区是福建省重要生猪养殖大县,高峰时全区超1/4的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及相关行业,年产畜禽固液粪便5万吨、固液废弃物近2000万吨,水源的污染困扰着延平区。2014年,延平区探索第三方治理,引进正大欧瑞信生物科技公司,投资8400万元建立25个集中治理点,对养猪废水集中收集并固液分离,实现畜禽养殖零排放。

    “治污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保障农民收入不滑坡,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单靠政府的话事倍功半。”福建省农业厅畜牧业处处长陈峰说。“政府搭台、专业公司治理、部门监管、业主付费”的第三方治理,实行养治分离,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治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省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正在大力推广这一治污模式。

    防止病死猪流向餐桌,是生猪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福建省正在大力推广第三方集中处理模式,按照谁处理补助谁的原则,对每头病死猪,不论大小,一律给予80元补助。截至目前,已投入省级财政资金7500万元,推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械设备458台(套);投入省级财政资金500万元,扶持5个大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规范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类似南平第三方治理的新技术、新模式,在创新发展中不断被示范推广。在猪舍建设方面,“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工艺设施”成为标准;在粪污治理方面,“猪-沼-果”、草、林、菜、茶等能源生态型、非接触式微生物发酵床模式等百花齐放;在综合利用方面,福建省主推福清星愿农牧公司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通过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26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32家,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创,层层递进”的互动氛围,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场成为行业发展标杆。

    (方炜杭 吴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