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8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社企之农业产业化路径探析(三)
土豆里如何刨出五亿产值?
甘肃省清吉洋芋集团的答案是:产业融合 助农兴己
□ 本报记者 王 敏

    6月26日,“脱贫决胜陇原行”全国百家网媒甘肃行采访团来到定西陇西县甘肃清吉洋芋集团参观考察,深入了解清吉洋芋集团的扶贫情况。3年间,清吉洋芋集团已结对帮扶797户精准贫困户,通过分红的模式帮助无劳动技术、无致富能力的贫困户315户,通过帮建塑料大棚或投放牛、羊的形式,帮助有劳动技能、有致富思路的48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这是清吉洋芋集团在扶贫方面交出的成绩单,而在助民增收这条路上,清吉洋芋集团已经走上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之路,让上千农户分享了企业的改革成果。

    清吉洋芋集团是陇西县供销合作社的社有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尤为重视新产品的研发。“科研团队有20人,全部是农业大专院校毕业,2013年开始研发马铃薯馒头、马铃薯面条等产品,现在已经上市。”清吉洋芋集团经理何顺平说,这些产品特别受学校、企业、银行等单位的欢迎。也正是因为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才有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吉马铃薯产品精深制造企业综合标准化研究基地在清吉食品工业园的挂牌,让清吉洋芋集团在生产、加工、销售三个领域全面开花。

    解决规模化生产制约因素

    甘肃省是我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地之一,而陇西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这里土地广袤,土壤疏松,肥力中上,十分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清吉洋芋集团有1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年产马铃薯4万余斤,此外,还与马铃薯营销协会签订协议,负责收购会员的马铃薯。

    不同品种的马铃薯适合种在什么区域才能高产、高质?对此,清吉洋芋集团有着严格的划分。“在自然条件较好、水源充足的川区建立外销商品薯为主的生产基地;在水源条件较差,阳光照射充足的干旱半干旱山区,建立淀粉薯生产基地。”何顺平介绍,为进一步推动服务方式创新,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集团还提供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加强农民培训,通过推广、选调马铃薯优良品种,为农户提供栽培、贮藏技术指导等形式与全县马铃薯种植户建立了和谐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发放马铃薯良种8万吨,指导农民开挖鲜薯贮藏窖10000余眼。这种做法不仅确保了广大种植户的利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充足的原料供给。

    要想扩大生产就离不开资金,为了帮助马铃薯种植户获得良种、农资等马铃薯种植所需资金,从2008年开始,由陇西县供销合作社和陇西县马铃薯协会推动打造了小额信贷资金平台,由清吉集团担保,农户与农户之间户户联保,各协会会长给清吉集团信用反担保,陇西县供销合作社衔接农行给农户发放惠农卡,为全县各协会会员、专业运销合作社社员提供贷款。按农户的需求,每户发放3年期循环使用小额信贷资金,解决了农村种植户、运销户、协会会员的良种引进、鲜薯运销、淀粉加工、薯原料收购等所需的流动资金,为农民增收的各个环节和农民利益的共同体注入了活力。

    “只有规模种植才能有效益,2014年我种了40亩马铃薯,每亩卖了1000多元,2015年扩大到120亩,全靠小额信贷资金平台贷的款。”站在家门口的山坡上,王雄望着长势喜人的马铃薯感慨万千。“这种贷款模式主要用于农民增收,是企业无抵押贷款中创新的一种信用贷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创新,已显著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升级。”何顺平说道。

    引领产业品牌化发展

    将马铃薯制成美食或加工成地方特产,利润非常可观,这也是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了解,清吉洋芋集团主导产品有“清吉”牌商品马铃薯、马铃薯精淀粉等,“尼沃巴”牌马铃薯无矾粉皮、方便粉丝系列产品。商品马铃薯、马铃薯淀粉系列产品、马铃薯无矾粉皮系列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清吉”牌马铃薯精淀粉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获得市场的认可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清吉洋芋集团的马铃薯粉条、粉皮、粉丝,这种大江南北老少皆宜的食品,也在向主粮化迈进。“目前市场上的‘三粉’有80%是马铃薯加工的。”甘肃清吉洋芋集团董事局主席何清吉介绍,集团已经投资建成5000吨的无矾粉皮生产线10条和3亿桶方便粉丝生产线,产品销路很好。

    2015年,集团抢抓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发展目标,组织科研技术人员成功研制出了马铃薯馒头、马铃薯面条等主食。仅2015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利润271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68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带着农民一起种

    品质高,口感好,清吉洋芋集团的马铃薯产品,也走向了全国。“淀粉主要销往好丽友、中粮集团等大型企业,粉丝在全国各地都有代理商,西藏有4个,新疆有7个,甘肃有4个……”何顺平告诉记者,好的销路离不开集团不断创新的订单农业模式。

    近几年,清吉洋芋集团采用“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收购和保护价收购合同。“集团严格按订单保护价对商品薯、淀粉薯收购,切实解决了农民‘卖薯难’的问题。”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人均马铃薯收入达到1000多元。

    据了解,清吉集团每年都与全县17个乡(镇)、10个马铃薯营销协会签订种植合同,通过企业与供销合作社、农户建立产销对接的合作联合模式,带动马铃薯产业发展,达到农户增收、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多赢局面。

    甘肃清吉洋芋集团经历了发展种植基地、推行订单农业、开发马铃薯产品加工、延伸马铃薯产业链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无论是生产、加工、还是销售,每个阶段都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让清吉洋芋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是清吉洋芋集团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思路。目前,集团已成为马铃薯全产业链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和周边30万农户增收致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