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界,有这样一款茶,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30年后享誉茶界,并创造了500万元人民币高成交价的传奇,这就是普洱江湖中无人不知、由香港资深茶人陈国义先生打造的“八八青”。究竟是怎样的缘起,又是怎样的际遇,让当初无人问津的茶品,在30年时间的积淀下,命运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让我们一起听“八八青”创始人、香港资深茶人陈国义先生给我们讲述这段传奇故事,重温岁月给予的惊喜。
A
茶缘 妙不可言
7月21日下午,我们与陈国义先生相约在位于北京马连道第三区的榕泰茶庄,共品陈国义先生用30年心血打造的茶品牌——“干仓之味”。
看到久闻大名的茶界大咖,我像一个小粉丝见到了偶像那么激动。可是陈老师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很快放松了下来。陈老师笑着说,茶真的是很奇妙的东西,他让我们一群过去并不熟悉的人能坐下来一起轻松地聊天,交上朋友。他指出,此次与茶周刊主编安明霞女士的相遇并不是第一次。大约七八年前,陈国义先生受邀到北京做关于老茶收藏的交流,当时就与安主编见过面。当时,陈国义先生精辟而生动的演讲给安主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安主编对老茶产生了兴趣。但奈何时间短暂,没办法深入交流,此次的相聚让安主编多年的遗憾终于得到了弥补。对于这次新老朋友的聚首,大家都非常开心,陈国义先生也拿出了自己的珍藏作品—— “妙不可言”,可谓非常应景。
陈国义先生介绍,“妙不可言”这款茶是他在2013年做的,获得了2013年青岛国际茶博会熟茶组金奖。而之所以将他命名为“妙不可言”,也是有故事的。
有一次,陈国义先生到四川参加一个茶的交流活动,拿了自己做的古树生茶和熟茶,那是他最早尝试做熟茶。活动结束后,就有人在微信上说,陈国义的生茶是真的好,但是熟茶就不行了。陈国义先生坦言,当时自己看到这个评语,纳闷是肯定有的,但并没有生气。他笑着告诉我们,别人批评也不都是坏事,要学会把负面的能量变成正面的,而“妙不可言”这款茶能够诞生就得感谢那个批评他的人。做的熟茶被批评之后,他就在熟茶制作上投入了更多心血,“妙不可言”应运而生。因为当时他把主要的市场定位在广东,而广东人喝熟普洱除了要求柔、绵、顺、滑、甜之外,还有浓度的要求。陈国义先生回忆,当时自己试验这款茶的时候,喝到第3泡,时间拉了3倍长,一口茶下去,当时的感觉就是终于找到了,感觉就像是按摩的时候按摩师正好按摩到了地方,语言已经无法表达心中的满足。他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味道了。说起当时的感受,陈国义先生至今依然有浓浓的幸福感。
喝着陈国义先生的“妙不可言”,听着他与新老朋友开心地交流,我真的感受到了茶中滋味妙不可言,此番相聚妙不可言,陈国义先生也是妙不可言。
B
遇见 独具慧眼
交谈中,大家被陈国义先生精辟的见解所吸引,被他对茶的深深热爱与全情投入所感动。在座的人对“八八青”都已久闻大名,但还是希望能够亲耳听一下它的创始人来讲一下这段茶界的传奇。说起与“八八青”的相遇,陈国义先生依然难掩激动。
那是1992年的一天早上,有一位来自香港联合公司代理云南普洱茶的前辈陈强先生到访陈国义先生的店,并递上两片当时陈国义先生从未见过的新茶饼。陈国义先生打开一看,发现是自己从未见过的、草绿色的茶饼,便问:“这是什么茶?” 陈强先生答道:“这是生饼茶,放在云南仓已好几年没有人要,如果你要可以便宜些卖给你。”这两片从未见过的茶饼挑起了陈国义先生的好奇心。回忆当时第一次嗅这块茶饼,陈国义先生是这样描述的:“气味非常特别,感觉有一股大自然的芬芳,而且带有点蜂蜜的甜香,再深深嗅一下,顿时感觉整个人的心田都投入在宁静恬逸的环境里。”如此奇妙的感受当陈国义先生下定决心,不可以舍弃这片茶。于是,当时生意并没有铺得很大的陈国义先生咬牙买下了全部的这批茶,共10多吨,大约300多支(一支7饼)。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自己内心也有惶恐与矛盾,因为买下来首先就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保存,一是如何让香港人接受这批茶。
所以,陈国义先生抓紧想办法解决这两大难题。存储上,他要求厂方把这批茶分3批,2年内运到香港,他再将茶寄存在公仓内。推广上,陈国义先生选择了开课授徒,把这批普洱茶拿到课堂上试泡。结果通过教学试喝,这片发绿的普洱茶得到了认可,有人愿意买了。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有学员上完课回去之后,觉得这个茶好喝,还想再买,但他们没有再到陈国义先生的店里买,而是直接到自家附近的茶叶店里买。由于当时很多茶叶的包装完全一样,很多人把包装一样的茶买了回去,打开准备喝了才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片茶。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让大家能买对这批茶,陈国义先生就给了这批茶一个身份证,就是“八八青”。之所以命名为“八八青”,陈国义先生解释,主要是因为自己的茶艺庄园在香港开业是1988年。于是,闻名普洱茶界的“八八青”就这样诞生了。
听了“八八青”的由来,大家都被陈国义先生当时的独具慧眼所折服,也庆幸“八八青”遇上了陈国义先生,才让它从不为人识到焕发新生,最终成为了传奇。
C
传奇 仍在延续
到了2005年,陈国义先生手中的“八八青”已经差不多全卖光了,只剩下了不到20支的数量。他认识到,“八八青”终有画上句号的一天。于是,他下决心重新寻找一款茶,把“八八青”的生命力延续下去。他开始奔走在各地的茶博会上,期待与下一个“八八青”的相遇。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陈国义先生在广州茶博会碰到一款凤庆茶厂做的茶,编号7811。陈国义先生回忆,第一次喝到款茶时,他就感觉像是在沙漠里几天没有喝到水的人终于看到了一口井。他当时就觉得,下一个“八八青”出现了。于是,他定下了凤庆茶厂2007年全年的这款茶,共600支。
定下来之后,他就开始了满心的期待。终于,2007年春天,头一批200支茶到了广州。他兴奋地到广州验货。陈国义先生说,当时自己刚打开那款茶,就感觉茶在闪光,闻起来味道很饱满,喝起来非常舒服,他非常高兴地收下了第一批,并开始期待第二批。第二批很快就到了,但这批货却给他兴奋的心情浇了冷水。他指出,第二批的茶香气减了一半,芽头很黯淡,整体品级只有第一批的60%,这让他非常失望。为什么同为春茶,品级相差这么多呢?后来,他才明白,春茶有头春、中春、尾春之分,所以同一个批次的茶也会有不同的味道,头春茶的品级才是最好的。为了保证茶的质量,陈国义先生把第二批和第三批都退了。有了这次的教训,陈国义先生就想,要延续“八八青”的魅力,必须亲自跑到山上看原料。
如今,在每年初春之际,陈国义先生都会亲赴云南选料收茶,并亲自指导茶农严格按照他对茶品的要求采制。为了精彩好茶,陈国义先生会对搜罗到的各类茶品进行悉心分类,并逐一试泡。对于不同的茶,他会观其形与色、闻其香、品其口感与滋味、体验茶气与体感深度、测其耐泡度,选评良莠,从而选出能够打动人心的心灵芳茗。
历经30年沉淀,陈国义先生“选茶”为爱茶人所认同和推崇。他的代表作除了“八八青”之外,“真淳雅”“3200岁凤庆茶王饼”“五谷丰收”“千载之遇”“问鼎茶王”等都被业界熟知和认可。
2011年,陈国义先生创立“干仓之味”品牌,背后蕴含了他30多年来不懈追求精彩好茶的智慧。本着对自己作品负责任的态度,陈国义先生在挑选合作伙伴上特别慎重,最终选择榕泰茶庄也是看中了这里专业的服务、为茶友“寻一杯好茶”的追求与自己“只为精彩好茶”的理念不谋而合。看到陈国义先生为选到好茶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我们相信,“干仓之味”一定会延续“八八青”的生命力。
D
挚爱 永不言弃
听着陈国义先生谈着自己的经历,我们深深感受到他对茶的热爱与投入。但虽然茶龄资深,陈国义先生依然很谦虚,在我们称呼他为“大师”时,他却回答,在茶的领域里,自己其实还在学习阶段,称不上“大师”。回忆起进入茶行业的因缘,陈国义表示,非常庆幸自己的选择,因为有了茶这个挚爱,他的人生才更加精彩,更加回味悠长。
陈国义先生告诉我们,在进入茶行业之前,他是做石油贸易的。当时他的时间很自由,已经对茶产生了一些兴趣,会去茶山看茶,买好茶回来喝,但对茶还是一知半解。在这个阶段,他偶然看到一个口号,说我们地球生病了,如果我们不奉献对地球的爱心,将来我们子孙会很麻烦。但地球并不是没得救,需要每个人都走一小步。于是,陈国义先生就想,每个人走一小步,他该怎么做呢?
当时,他正好有个机会去台湾出差。接待他的黄先生是个茶痴。他请陈国义先生喝茶,陈国义先生以为要带他去个鸟语花香的地方,结果黄先生带他回到了自己家。坐下后,黄先生抱着几翁茶出来,很开心,好像抱着自己的孩子。那天,陈国义先生喝到黄先生的3泡茶,至今让他回味无穷。他回忆,当时喝到这几泡茶后,感觉灵魂都出窍了,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山头,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那种感受毕生难忘。离开台湾回家的路上,陈国义先生若有所思,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精彩的茶,之前的自己岂不是浪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回味着那精彩的3泡茶,陈国义先生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茶道。天性使然,在学茶的过程中,陈国义先生有一天突然感悟人生的意义,觉得自己从事的石油产业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污染,人们应该关爱自然、享受自然,他不希望自己是大自然的破坏者,于是在1988年毅然放弃了赚钱的石油生意,全身心投入茶叶经营。
陈国义先生至今仍非常庆幸当时的选择。在他看来,做茶叶生意、喝茶和品茶可以修身养性,品茶、喝茶时不用吃荤,没有吃肉。喝了这么多年的茶,他感受到,一杯茶就是一个世界,一泡茶就好像一个人的人生。他的人生有茶相伴,实在精彩!他切身体会到,在这个热闹喧嚣的世界,能静心坐下来气定神闲地端起茶,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让饱蘸智慧的茶香浸润我们的生命,是多么难得与幸福的事。茶给他的生命注满了激情与活力,让他如今还保持着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健康情趣,让接近他的人感受到茶的美好。
陈年老茶,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而陈国义先生身上既有对茶的深刻领悟,也有岁月给予的智慧光芒。与他聊天,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只有一个下午,但与这个智慧茶人的对话将让我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