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山林万株茶,
野生古茶遍山崖。
石缝扎根献嫩叶,
闽南井冈增光华。
——题记
7月15日,久雨初晴,艳阳高照。笔者与福建漳州科技学院茶学专家蔡烈伟教授、茶文化讲师陈开梅高级茶艺技师相约,在漳浦县石榴镇政府主任科员杨昆仲的陪同下,驱车前往车本村采访考察野生古茶树群落。
车本村是漳浦县西北部最边缘且海拔最高(780米)的村庄,上山的道路正拓宽改建,汽车在泥泞坑洼中上坡前行。杨主任介绍说,车本山高林密、植被丰富、人少地广,有山林面积24000亩。这一带从前为闽粤边区、靖和浦边区,是苏区革命基点村,中共闽粤边特委所在地,被称为闽南井冈山,现在正开发成红色旅游胜地。
群山环抱中的一个盆地山村进入视野,车本村到了。山村宁静雅致、林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村委主任吴国安以村民自制的野生古茶待客,他说:“我们村山上云雾多,夏天气温比山下低好几度。山上都是天然林,古茶树分布于天然林中,每个山头都有大大小小很多茶树。”“估计有多少株?”几位村民掰着手指计算,结论是,百年以上的野生古茶树在万株以上,他们说:“有些老茶树高超过5米,树径达20多厘米,树龄估计千年以上。”对此,我们很感兴趣,很想前往看看,但是山高路远,车开不上去,用走路需2个多小时,只得就近考察。
年过半百的村民吴清泉为我们带路,来到白叶山下,他说:“今年4月份,我们20多人翻过这座山采古茶,3天采了900公斤茶青。”他又远远指着山峰石头下的一株茶树说:“这株茶树我今年上去采了10多斤茶青。30多年前,祖父告诉我,这株茶树产茶多。”我们很难爬上去,于是用长焦镜头拉近拍下了照片。看我们有些遗憾,他忙指着路边说:“这里就有一株!”蔡烈伟教授很兴奋,下到路沟蹲到树的下部考察,又站起来看看树高,约有4米。他说:“这株茶树扎根于两块石头中间,根系很发达,树干被压扁,树径有10多厘米。可以肯定,这不是人工栽培的,是野生古茶树。”在一处山边,我们又看到一株茶树,蔡教授考察后说:“这茶树下面有个树桩,这是老茶树上发出的新枝。”他的初步考察结论是,这里的野生古茶树属于半乔木型,树型主要是直立型,叶片有圆有长,品种与八仙茶相似。
听说村里新建起一家茶厂,虽然不在生产期间,我们还是很想前往看看。这厂叫车本野生古茶加工厂,规模不大,但设备配套齐全,主人热情地拿出产品与我们分享,连喝两泡茶,我们连声称赞,越喝越兴奋。高级茶艺技师陈开梅点评:“叶底柔软有光泽,茶汤金黄澄亮,入口颊齿留香,入喉香清甘活,回甘绵长持久,而且十分耐泡,内含物丰富,有一种特殊的山茶气。”众人一致赞同。
车本野生古茶加工厂厂长杨鹏云人在外地,我要到他的手机号码,随即给他打了电话。他说:“车本野生古茶属于原生态茶,抗氧化性特强,能降火、发汗、通经络。车本古茶有大叶、小叶、白叶、紫芽、早生、晚熟等很多品种,百年以上的野生古茶肯定在万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