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年老字号:我要满血复活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泾阳茯茶老字号裕兴重当年的茶号变成了今天的历史展览馆,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大昌川”是羊楼洞茶业繁盛时的著名老字号,1938年底毁于日寇大火。如今这个老字号已经在赵李桥重新复活。
在湖北羊楼洞老街,黄萍作为当年48家茶商老字号的后人,今天又回到祖先耕耘之地,重启老字号新的征程。

    最近有一则消息,相信很多人看后都有些吃惊:日本是世界上老字号企业最多的国家,超过1000年的有一家,几百年的俯拾皆是。

    相信很多国人不服气。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过文明血脉的国家,说到老字号,我们岂肯甘居人后?事实上,近些年很多行业都在寻找历史的血脉,延续中华老字号的繁荣。

    茶业,因着中国最早发现和利用的历史优势,因着最早形成产业集群的经济优势,因着自古至今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文化优势,形成了一大批响当当、金闪闪的老字号。“盛世兴茶”是条规律,“一带一路”是个指引,当今的中国茶界,老字号的满血复活正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潮流!

    茶界老字号的文化地理图

    我们先把自己的老字号家底亮出来,不为吓人,只为盘点一下,才好开发利用。

    从茶业发展历史看,茶饮兴于唐,盛于宋,明清得到嬗变和完善。千余年间的茶业字号一定数不胜数,但多数都难留其名。一是企业规模小,二是古代兼业的不少,像宋代的瓦肆一定有茶。我们从《东京梦华录》和各地的方志中研究一下,了解一下先人的茶生活,也是大有裨益的。

    比较靠谱、又能给今天的行业带来开发价值的,应该集中在明清以来的几大茶区:“茶马古道”源头的云南茶区、“中俄万里茶路”的湖北茶区、与“茶马古道”并驾齐驱的“茶船古道”——湖南常德茶区……总之,在近两三百年的历史中,中国茶业涌现的一批著名字号,不仅名字熠熠生辉,而且留下了大量遗址、遗迹供后人瞻仰和开发。

    茶界老字号:看我七十二变

    蛰伏数百年的茶界老字号,个个都是阅尽人间风云、历经坎坎坷坷的厉害角色。如果今天的茶人想要擦去封尘,重新焕发它们的青春,一定得尊重历史,从它们卓尔不凡的个性出发,寻找到让它们满血复活的路径。

    爱情需要三十六计,才有情海七十二变。茶业老字号老树开新花,自有芬芳和艳丽。

    甲:借船出海

    现在茶界很有些崇古之风,动不动就在自己企业名字后面缀上一个时间号码——“since 1871”;再厉害的就“since 1771”。本来茶人多是世代做茶,追溯一下祖先的年份也大致属实;还有的把茶品的创始年代标注出来,比如“since 680”,但这属于千年老茶品,而非千年老字号。

    最稳妥的办法是向古人借个名字,像“X盛裕”“X昌川”。不用加年份,那个时代的气质,就如“学军”代表着文革前、“丽娜”代表着开放后、“紫涵”代表着最当下一样,扑面而来,历史感满满的,崇敬感妥妥的。这种办法就像汉代的莲子今天开花一样,接续了历史,还创造着老字号新的生命。

    乙:树上开花

    第一种完全是嫁接,第二种是老树新花——外来资本和人才进入,联合老字号的所有人或者后裔,重新开张。

    不久前在北京开张旗舰店的陈升福元昌,可谓此种代表。对这种方式,最平庸的说法叫“强强联合”,最温情的说法叫“携手联姻”,最戏谑的说法叫“朝前走”(方言指改嫁)……

    不管何种说法,这是复活老字号最佳的途径。因为它既保存了老字号的威名,又凝聚了现代经济和管理制度的精华,可以确保树上开红花,开花节节高。

    丙:王者归来

    还有一种介于前两者之间:开的是自家的祖业,接的是自家的字号,但没有更多外部的进入和吸纳。显然这是不着急忙慌、踏踏实实再做五百年的节奏。湖南石门“泰和合”老字号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广东中山人卢次伦借英国资本,在常德石门县壶瓶山镇创建了“泰和合”茶号,建筑规模宏大,功能齐备,在当时湘鄂两省堪称罕见。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卢次伦离开,将“泰和合”交给爱徒鹤峰人张佐臣打理。在他手中一直经营到1938年日军逼近武汉。

    2000年,由张佐臣第四代传人张先全接力“泰和合”,成立了泰和合茶叶有限公司,还成立了石门县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传承和光大“泰和合”这个具有厚重文化底蕴与内涵的老字号,他们把“泰和宜红”定为核心产品,秉承泰和合的文化魅力,深获消费者青睐。

    茶界老字号:千年等一回

    当前,茶界老字号的“满血复活”正渐成大潮。

    这个大潮既有“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力,又有茶文化与茶旅游融合开发的消费推动力,还有文化发掘与传承的民族自信力,岂能不风生水起?

    我们从陕西泾阳茯茶小镇的建设发展、湖北羊楼洞万里茶路源头的开发繁兴,看到了一批老字号在茶产业、旅游业、文化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因此没有理由不看好老字号的盛世第二春!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