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数据仓库系统一期已经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该省农信社大数据时代的开启。今后,数据仓库可为该省农信社所有管理系统提供全面、一致、长期、稳定的数据支持,并通过分析和利用各类业务系统数据实现“数据资产”向“信息价值”的升华,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根据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决策部署,在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中,该省农信社始终按照数据交换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数据管控中心“三个中心”的思路定位开展工作。
首先,整合系统数据源,搭建数据交换中心。一期系统建设以搭建统一完整的数据基础平台为核心,成功将核心、信贷、二代支付、二代农信银、微信银行五大业务系统的数据入库,形成了统一的数据服务层,实现了五大业务系统之间在全省各级机构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目前,数据仓库系统收集各业务系统全量数据达到500G,每日增量数据达到10G,将为系统内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便利、完善、准确的数据来源,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面向业务应用主题,搭建数据处理中心。山西省农信社将前期收集的数据按照客户、产品、渠道、协议、营销、事件、内部机构七大主题进行全面梳理、划分,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实现了多系统的业务逻辑的整合。在完成数据模型搭建的基础上,该省农信社使用驾驶舱、行内快讯、统一报表平台等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整合、转换、加载、分析、挖掘,将原始数据转化为能够实时反映各项决策指标的有用信息,最终以仪表盘、饼图等直观方式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及预警预测。同时,山西省农信社充分发挥数据整合优势,结合各条线业务需求,借鉴同行业报表管理经验,统一各条线报表的计算口径,建立完善的报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完成各类统计报表一百余张,全面提高了统计报表的自动化水平。
最后,建立数据标准体系,搭建数据管控中心。山西省农信社引入数据标准化咨询,借鉴金融行业先进数据模型,通过数据管控平台建设,在全系统范围内形成了统一对信息的理解和使用,建立了全系统的数据标准化体系和数据监测管理体系。从数据质量层面,该系统为今后开发上线精准营销、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等决策支持类应用系统提供了保障,为该省农信社大数据开发战略的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山西省农信社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相对分散,共享能力差;数据量大,信息标准不统一;数据交互频繁,安全性不高等问题,打破了各业务系统“信息孤岛”的格局,为下一步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为全省农信社科学决策、战略升级和经营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