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市社干部职工奋力排涝抢险
本报讯 7月19日凌晨至7月20日凌晨,河北省邢台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暴雨预警连升三级,19日晚升至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
因市区强降雨,郭守敬南路雨漫过人行道,汪洋一片,地处郭守敬南路与新兴大街交叉地段的邢台市第一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仓库积水严重。7月19日上午,邢台市供销合作社领导率领有关人员冒雨蹚水,前往仓库检查、指导防汛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决定立即购置两台水泵,增强仓库抽排积水能力。农资公司十余名干部职工连夜安装,彻夜坚守,奋力排涝。当日夜,由于雨量加大及七里河行洪等因素,郭守敬大街水位不断上涨,加上公司仓库地势低洼,形成雨水倒灌。库区内积水深达100余厘米,部分库房进水,商户货物受到浸泡,库区进水达到3万平方米。
20日一早,邢台市社一把手及分管防汛工作领导就分别赶赴市第一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仓库排水现场,查看库房积水情况,并慰问坚守在一线的干部职工。
由于这次雨量大、时间短,加上部分企业地势低洼,造成一定损失。盐业专营有限公司60米围墙倒塌,一间仓库10余米墙体倒塌;荣昌果品商贸总汇市场进水,部分商户商品受到浸泡;顺达物资经销中心水泵爆燃,所幸无人身伤亡事故。目前各公司正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开展生产自救,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冀讯)
山西黎城县社灾后补救还得靠供销社这个娘家
本报讯 7月18日至22日,在山西省黎城县黎侯镇台北村种粮大户赵建国和上桂花村村民李强的玉米地里,围观的农民聚精会神地聆听或在本子上记着科技人员的讲解。这是长治市两名科技特派员正在现场传授玉米倒伏补救技术,也是黎城县供销合作社在灾后第一时间给出的补救方案。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灾后补救还得靠咱供销合作社这个娘家。
进入7月份,长治市连降大雨,黎城县境内出现秋玉米不同程度的倒伏问题。黎城县社扶持的黎侯镇台北村种粮大户赵建国所种的3000多亩玉米倒伏问题严重。黎城县社科技合作社社长谷来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召开社务会议,组织安排补救措施:一是立即召开全系统供销会议,成立灾后补救领导组,组建供销救灾小分队;二是根据全县九个乡镇不同情况派下营救小组核实受灾情况;三是积极利用供销平台信息,向省、市、县科技局求救,立即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帮助群众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在技术指导现场,黎城县社工作人员忙着维持秩序,技术员告诉大家:“玉米生长发育后期的倒伏多为根倒,由于上部较重,植株很难直立,必须在暴风雨过后立即扶起,时间拖延越长,减产越重。在扶起时,要使茎干与地面形成适当角度,切忌逆倒伏方向进行作业。
在地头荒滩上,黎城县社临时办了个速成学习班,技术员在简易的黑板上边写边讲述。黎城县社30多人正在接受玉米倒伏补救技术培训,他们即将在短时间内投入灾后补救第一线。在另一田间,技术员正在现场传授玉米倒伏补救技术,并答疑解惑。“对发生弯倒的地块,雨后可用长杆轻轻抖落雨水,以减轻植株压力,待天晴后让植株慢慢恢复直立生长;发生茎折的玉米植株基本上不会形成产量,所以应将倒折植株尽早割除;茎折严重的地块会因此而绝产,可将倒折玉米植株割除作为青饲料,然后再补种一些叶菜类蔬菜……”
经过科技人员的认真讲解,村民根据自己地里的实际情况立即开展灾后补救。目前,全县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和农业科技人员已出动680多人(次),先后深入160余个村庄,对1200多户玉米种植户开展了实地指导服务,确保群众损失降到最低。
(李灵民 李云杰)
河北赞皇县社全力保障防汛抢险物资供应
本报讯 7月19日至20日,河北省赞皇县遭遇强降雨袭击。为了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赞皇县供销合作社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全力抗洪救灾。
19日上午,赞皇县社主任高建奇带队冒雨对防汛号备物资储备情况进行实地察看,在察看过程中发现这次降雨面积大、来势猛、雨势强,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原有储备物资的基础上,编织袋由4万条增加到8万条、彩条布由1800平米增加到2000平米、塑料布由2800公斤增加到3000公斤,保障了防汛抢险物资供应。
面对洪灾,赞皇县供销合作社迅速组成50人的防汛应急队伍,全天24小时在岗在位,加强值班工作和信息联络工作,为防汛应急人员配备了50多套雨衣、雨裤、雨鞋及手电等设施,确保关键时能拉得出、打得赢。
20日至21日,高建奇带领相关同志冒雨前往莲华农庄生态农业产业园、大河道大枣专业合作社、河北远晨金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烟花爆竹仓库、蕊源蜂业行业协会等地察看受灾情况;县社分包的贫困村玉皇庙村在灾害中与外界失去联系,90%农田损毁,道路断交,危急时刻县社组织在现场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供销合作社驻村干部积极帮助转移受灾群众和贫困户,积极组织生产自救,现场查看受灾情况协商保险理赔,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
大灾面前,在道路损毁的情况下,赞皇县社第一时间送去救灾物资,组织两辆面包车往返十余次,深入受灾最严重的黄北坪、许亭、嶂石岩三个乡配送食盐20吨,保障了群众生活需要。
(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