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将社区金融服务点建设作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与加快网点转型、农金员管理、业务营销和电子银行业务拓展等工作相结合,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全覆盖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截至5月末,该联社已建成社区金融服务点7处,正新规划建设21处,累计完成各类金融结算业务8.36万笔,结算金额超过15.6亿元。
将金融服务点建设与加快推进网点转型工作相结合。一是精准选址,有效填补金融服务空白。该联社坚持“调研先行,梯次开建”的原则,对新型社区逐一调研,对选址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人口总量、业务规模、信用治安环境、村(居)委会管理能力等因素综合调研,形成书面报告,科学排定施工顺序,最终筛选出最适合优先发展的社区村居。二是创新功能布局,提升服务效能。该联社将社区金融服务点整体分两大功能区域,一部分为开放式业务受理和咨询服务区,由农金管理员负责,为客户办理各类日常业务并提供咨询服务;另一部分为自助银行服务区,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金融服务,从而充分发挥出了社区金融服务点的延时、便民、快捷的服务优势。
将社区金融服务点与加强农金员队伍管理相结合。该联社坚持将社区金融服务点建设与加强农金员队伍管理、提升农金员积极性相结合。一是就近选取1名农金员为示范点管理员,将“农金通”自助终端迁进服务点内,由农金员代理产品推介、代收代付、存贷款信息提供、客户信息资料建立等金融服务。二是对该农金员给予适当计酬,按照农金员提供的贷款信息单笔计价,提高其贷款业务拓展积极性。三是始终注重对农金员协理业务风险的防控工作,通过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和在服务点安装监控设备达到有效降低协理业务风险的目的。
将社区金融服务点建设与提升业务营销能力相结合。一是将服务点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该联社按照服务网格界定社区服务点的选址和服务范围,同时确定服务点的营销重点和特色产品,对服务社区实行存贷款、电子银行等“一体化”营销措施,提高业务竞争力。尤其注重与社区居委会主动联系合作,代收水电费、燃气费、物业费,充分发挥 “草根”金融竞争优势。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全时服务能力。针对农村社区服务对象,该联社打破传统柜面服务时间的局限性,由农金员负责将早晚开关门时间灵活提前和延长,有效提升了服务点的全时服务能力。三是拓展业务范围,注重发挥“微网点”服务功能。在受理传统小额存取款业务的同时,该联社积极拓展转账结算、代缴话费、存折补登、口头挂失、密码修改、交易明细查询等柜面金融服务功能。
将服务点建设与提升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水平相结合。依托社区金融服务点,该联社一是大力推行涉农补贴“折换卡”工作,努力营销卡存款,利用社区金融服务点的便民服务优势,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在全辖开展涉农补贴“折换卡”工作。截至5月末,该联社累计发卡达到49.27万张,卡存款增幅连续两年超过存款总量增幅。二是努力提升电子银行渠道归还贷款比率和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社区金融服务点的建设,方便了客户就近办理存贷款业务,提高了贷款客户使用电子银行渠道归还贷款的便捷度和积极性。截至5月末,该联社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60.46%,较年初提升3.39%;电子银行渠道归还贷款比率19.65%,较年初提升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