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截至5月末,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较年初净增513亿元,余额达到6163亿元,提前7个月完成全年组织资金目标,其他相关业务指标同步跟进,整体工作在经济新常态中保持了“上行”势头。
数字的背后,是山西农信落实科技创新、民营经济、金融振兴“三个突破”的一个个足迹。山西农信一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不论是从顶层设计到实施细节,还是从美好蓝图到具体行动,“三个突破”托起了山西发展之重,释放了山西农信的发展活力。
支持“三农”小微实体 一个都不少
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只是山西省农信社对于三晋大地的特殊感情,更是山西农信的宗旨。
山西农信深入实施强农兴社金融普惠工程,不仅在年初制定了全年新增涉农贷款246亿元的目标,更是将完成情况纳入综合考核体系,确保支农目标落地。目前,全省农信社发放涉农贷款余额达3129.41亿元,占贷款总额87.3%。
与此同时,山西农信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共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000亿元,受益户数达12.07万户,申贷获得率99.36%。期间,山西农信出台了小微授信业务尽职免责指引,建立了小微授信业务的激励机制;大力应用推广微贷技术并成立专营机构,174个专营机构的贷款余额达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专用办贷流程进行了优化,“网上申贷”让客户享受到更便捷的信贷服务;总结推广“银税互动”“银税保互动”等新服务模式,完善了机构机制,推出了具有本土特色、贴近地气的小微信贷产品。此外,山西农信专门推出了“续贷通”业务,与小微企业客户共渡难关,累计给予1.48万客户直接续贷的便利,涉及金额619.78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山西省农信社积极推进采矿权抵押贷款工作,通过资本市场为太化园区搬迁改造项目融资8亿元,助力恒大集团与山西崇康集团实施战略合作发行信托计划10亿元,积极推行利率定价机制,结合客户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程度优惠,减免账户管理、电子银行业务等49项费用,并在信贷业务中承担抵质押品评估费等。
加强风控推进改制
一项都不落
山西省联社设立专门部门,搭建省市县三级联动、各条线密切配合,集中统一、分级授权的风险管理架构:逐步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清收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客户群体不良贷款;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开展压力测试,实施日监测、月监测,加强突发事件处置、报告检查;加强本系统声誉风险防控,形成了组织架构分明、措施细分得力、流程清晰可操作、处置评估有模板的完整体系;有效防范科技信息风险,完成了同城灾备中心建设,实现了“两地三中心”的灾备体系;强化资金业务内部风险评审,建立问题台账,责令限期整改;切实加强银行卡风险预警,及时作出警告或关闭信用卡受理功能等应对处理;广泛宣传防范非法集资活动,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山西省联社制定了中长期改制化险规划和“一改两升”工作目标,并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薪酬分配、干部选拔与取得的改制化险工作业绩相挂钩,引导和鼓励已改制农商行帮助其他机构改制;大力清收不良贷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解决募股难题,并与政府沟通协调,争取政府帮助;为太原城区联社、高平联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两家联社改制化险。目前,农商行改制累计召开创立大会40家,累计挂牌开业38家,其余获省联社筹建批复高风险机构重组改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进程
一步都不慢
山西省联社扎实实施“人才战略”,持续引深“人才工程”,通过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干部员工队伍素质。2015年参训人员37256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山西省联社还切实加大金融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地方金融人才的培育;采用调入、聘用、专家联系制度等方式,引进科技、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以逐步实现核心技术、业务产品等的自主研发与创新,信息安全、信息管理等的保障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