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棉花遭遇爆炒,价格飙升,令众多纺织企业措手不及。受累棉价飞涨,纺织企业一时喘不过气来。
山东冠县冠星集团是一家集纺纱、织布、服装、家纺于一体的综合性棉纺织企业,年生产能力60万纱锭,年产6s—120s系列优质棉纱8万—10万吨。7月4日,冠星集团副总经理郭安波介绍说,在6月25日前,原棉的价格在12500元/吨,而到了7月4日,已涨到了14700元/吨,“短短十天时间,一吨就涨了2200元,这确实让很多棉纺织企业吃不消!”
郭安波举例说,在此之前,他们企业正在生产来自江苏南通100万米布料的订单,当时定价为9.8元/米,按原棉12500元/吨算,一米布料能挣0.3元,一单下来能挣30万元左右。但这段时间,原棉价格快速上涨,他们还得如期交货,一单下来赔60万—70万元。郭安波说,企业已经召开紧急会议,将棉纱价格涨了1100元/吨。目前,对于老订单,积极与客户商讨,看能否适当提高价格,而对新订单,按新棉纱价格执行,但客户接受难度很大。
据统计,7月8日至14日,国内棉花价格继续上涨,其中代表内地2129B级棉价的国家棉花价格A指数,均价13946元/吨,较上周上涨307元/吨;代表内地3128B级棉价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均价13666元/吨,较上周上涨278元/吨。
据了解,与棉价大幅上涨相比,棉纱价格仅上涨了300—800元/吨,部分企业纺C40s及以下支数棉纱不仅没有利润,反而有500—1000元/吨的亏损,同时下游中间商和织布厂消化能力不强,企业反映中低支纱及常规纱库存增长较快,部分企业准备用减、停产来缓解压力。
棉价大幅上涨引发的成本压力,正在向产业链下游传导。烟台某纺织业公司经理刘芳(化名)介绍说,我们企业是以生产出口针织品为主的个体企业,每月要使用棉纱300吨,基本上都是从冠星集团采购。原棉和棉纱价格快速上涨,让她的企业“一时喘不过气”来,甚至都不敢接单了。“为了避免亏本,我们在积极寻找棉纱价格较低的厂家,还主动和外贸客户商谈协调价格。如果亏很多的话,我们只有放弃订单。”刘芳说。
(王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