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7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茶叶包装赔偿案中该学到什么?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最近,茶行业再次被一条新闻搅得寝食难安。不久前,广州芳村及周边茶叶市场的数十位茶商接连收到法院传票,案由都是“茶叶包装存在问题,属于三无产品。”南方某报对此作了报道,人们从网上看到的标题是《讼棍碰瓷茶叶包装  老板们胆颤心惊》,这被认为是继两年前“西湖龙井”打假事件之后,广州茶叶市场遭遇到的第二波大范围的买茶索赔事件。不少店家怀疑,这是有人恶意“钓鱼”,试图通过法律诉讼获取高额经济补偿。

    苍蝇专叮有缝的蛋

    该报道中指出,业内人士认为,从外部推动力来看,此次事件对于规范茶产业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但从道德层面上看,这种恶意诉讼的行为可能阻碍茶叶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个充满矛盾的评价恰恰反映了行业以及社会对此类问题的误读。既然对规范茶产业有一定促进意义,那怎么能判定为不道德呢?或者说从不道德的出发点也可以做出有益于行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事实上,此类事件的发生正暴露了茶行业的不规范、不严谨、不自律。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追腥逐臭那是苍蝇的本能,而会不会被苍蝇盯上取决于你。

    问题出来后,茶行业真正需要做的是从产品管理上规范自己、从包装上提升自己、从法律上充实和保护自己。而不是简单地拿道德批判来定性别人,挽回自己的面子。这样做于行业是二次损失——第一次损失金钱,第二次则是丧失了改进的机会。

    反思,对行业有利

    那么,事件出现后,茶行业该从哪些方面反思才更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呢?

    我们要深刻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新阶段,更加规范、更加严谨、更加诚信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在等着我们。广告包装管理法规的趋严、诚信黑名单制度的酝酿等等都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到茶行业与法制要求、市场需求、现代营销的种种差距。横向比较一下其他行业,茶行业遇到的这些奇葩事件正说明行业的不足。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特点就是速度慢下来、功夫提上去。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时的问题现在逐渐暴露,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配套跟进措施在加紧推出。因此,茶企业不仅要认识到市场的变化,也要意识到行业规矩也在变。比如去年4月新修订通过的《广告法》,对使用极限词语的广告和宣传将课以重罚。这就要求企业对广告、产品包装上的用语要越来越规范。据报道,新《广告法》实施以来,福建省安溪县工商局已经接到7起关于极限用词方面的投诉,茶企业赔了个惨兮兮。工商部门比较理智地提醒,尽管对方有职业打假的嫌疑,但关键是茶企要谨记,切勿再于茶类包装上使用“特等”、“顶级”等词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完善,才能跟上时代

    意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茶企业要及时学习法律知识、互联网技术,好好充实自己、保护自己。

    从广州报道披露的情况看,对方设局让茶叶经销商卖出了“三无产品”,并利用互联网视频取证。从这一点说,对方属于来者不善,但如果茶企自身对法律法规有足够的认知和规范的执行,也就不会成为“上钩之鱼”。至于有的商家说,事情出来后“整个市场都人心惶惶,有生意都不敢做了,见到人都怕。”不仅夸大其词,也太过矫情。如果企业心明眼亮、行正走端,怕从何来?

    法律是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的,在此基础上更需要茶企调整心态,改进、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实现与新常态下的市场无缝的对接。如果经历了此次风波,茶企都能够吸取教训、提升规则意识、改进产品包装,那些损失的付出就值得了。比如去年广州就有一位茶叶经销商因为包装盒上生产日期标注的是“甲午年春”,而被消费者要求退还购物款并支付售价10倍的赔偿金。现在看来,“农历纪年”显然无法准确告知消费者生产年份日期,也容易给企业自己留下“玩猫腻”的诱惑和空间。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是主动改呢还是被动改呢?

    透过近几年来的“西湖龙井”打假案、广州芳村茶包装索赔案,我们必须看到茶产业发展的大势。未来,茶产业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趋势会加快,程度会加深,这也是被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验证了的必由之路。我们只有把握住了这个大势,也才能处理好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的任务,成为优胜劣汰大潮中的强健者、幸运儿!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