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金沙县禹谟供销合作社
夯实基础 为农服务
服务名片
禹谟供销合作社现有员工42人,企业总资产9680万元,其中社员股金7200万元。服务于禹谟镇、高坪乡、化觉乡的汉、苗、彝、布依等各族人民9.5万人。近年来,他们紧紧围绕为农服务办社宗旨,以社办加工业、社员股金、小额贷款公司为依托,以做大做实产业为目标,苦练内功,在为农服务中得到了发展。
数说成绩
禹谟供销合作社酱醋厂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每年为基地农户无偿提供价值达15万元的优质复合肥50吨,并按高于市场3%-5%的价格直接向基地农户收购原材料,每年实现4000余吨粮食就地加工转换增值,为基地农户直接增收20多万元。目前,企业年产量达到9000吨,产值达4500万元以上。
主要做法
创建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禹谟供销合作社酱醋厂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以生产“禹谟”牌食醋、酱油为主。“禹谟”商标连续三次被认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产品“禹谟醋”连续4次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企业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供销合作社重点龙头企业”和“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
通过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把基地和农户连结起来,每年可解决基地农村剩余劳动力48人就业,企业年支付劳务报酬达180万元;每年企业还为基地农户提供副产品(酱醋糟)6000吨作养殖饲料,带动400余户农户发展养猪业和养鸡业,形成“产业链”,帮助农户实现养殖增收400万元以上。企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优质原料需求得到保证,产品产销率达100%。
发展社员股金,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农村金融。现拥有入股社员3580户,社员股金达到7200万元。于2013年10月在高坪乡、化觉乡相继设立了社员股金服务分部。近3年来,该社以社员股金为纽带,积极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部分社员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资金需求。2015年利用社员股金服务部窗口代理新农保收款业务2560笔,代收资金780万元,代理新农保付款业务58579笔,代付资金1565万元,为农业银行代理“惠农通”取款业务2210笔,代付资金220万元。
2012年6月成立金沙县恒禹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精心打造服务新窗口。2015年共贷款620笔,金额530万元,实现利息收入96.65万元,上交税费8.69万元。
河南省延津县司寨供销合作社
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
服务名片
近年来,司寨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为途径,不断加强“新网工程”建设,持续探索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新路子,基本实现了“努力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的目标。
数说成绩
司寨供销合作社现有干部职工29人,拥有村级服务社13个、经营网点27个,领办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16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568万元,利润45万元。2015年被总社评为“基层社标杆社”,多次获得新乡市供销合作社“先进基层社”等荣誉称号。
主要做法
坚持开放办社,夯实发展基础。2012年,司寨供销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筹集60万元资金,对原有经营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新增营业面积1600平方米。2013年,共吸收了13个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村级店,改造后变为村级综合服务社,村级网点覆盖率100%。
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为农服务功能。2011年领办了绿之韵红薯专业合作社等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4月成立了延津县司寨新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超市+联合社+农户”的鲜活农产品供应模式,陆续与惠亿家等超市建立了购销关系,对接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增加三成以上。积极采用“小合作、大联合”管理模式,协调组织农机专业社为粮油种植专业社机械耕种,节省生产成本;组织养殖类专业合作社为种植类专业合作社提供优质农家肥。联合社与省、市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开展合作共建战略协作,建立了3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6个良种繁育示范田项目。
实施‘互联网+’战略,抢抓农村电商发展机遇。对村级综合服务社和经营网点进行信息化改造,对经营人员进行网上经营业务知识培训。与京东商城合作,在提供便民超市、农资代销等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网上代买农耕用具、家电、服装等产品,逐步开展网上电信缴费、快递收发、就诊预约、车票预订等新型服务。
抓农资供应,确保农业生产需要。成立了5个玉米机播服务队,为农民提供机械播种、施肥服务。2015年,全社累计向农民供应各种化肥3100吨、农药4吨、农膜6吨,有力支援了全乡农业生产。
河北昌黎县新集供销合作社
延伸产业链条 让农民尽享实惠
服务名片
新集供销合作社现有在册干部职工5名,聘用职工123名,社有资产203万元,拥有2000平米恒温库1座、农资经营网点145个、专业合作组织23个,开展农资配送、农产品交易、冷链物流、电子商务、资金互助等经营服务,服务周边人口12万人。
数说成绩
2011年7月,新集供销合作社发起领办了昌黎县嘉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注册资金5000万元,社员855名。涵盖了79个行政村的11个果蔬基地,累计种植面积3.6万亩。带动周边40多个专业合作社将产品打入北京、天津、沈阳等大中型城市,受益农户9000多户。
主要做法
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让社员抱团取暖,共同致富。新集供销合作社立足农业大镇的资源优势及网络资源,创办了新集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为社员培育马铃薯1.5亿公斤,助农增收3000万元。截至目前入社社员已达5800多户。2011年7月发起领办了昌黎县嘉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了“新集果蔬商标”,如今“新集果蔬”的品牌知名度响彻冀东。
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延伸产业链条,让社员享便利、得实惠。2009年,新集供销合作社依托昌黎县鑫钢实业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嘉诚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投资近2300万元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集农资配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资讯、仓储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育苗室、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厂、2000平方米的果蔬配送中心、12000平方米的恒温保鲜冷库、配备35台冷链物流配送车的新集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市场经过10年的发展,现已有资产5.3亿元,拥有固定摊位500个、临时摊位2500个,并获得“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河北省东部原生态健康果菜生产发展基地”认定。
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电子商务,为社员产品拓渠道、增销量难题。新集供销合作社借助县社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司,积极整合新集地域农副特产,帮助“新集果蔬”进一步打开全国市场。
成立新集资金互助中心,解决社员融资难、融资贵。在新集嘉诚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内部设立了资金互助中心,通过规范吸收社员股金,支持资金短缺社员发展农业生产。资金互助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吸纳86个社员入股,资金达140多万元,共为55个社员投放互助资金120万元。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白竺中心供销合作社
服务现代农业 助推转型发展
服务名片
白竺中心供销合作社是成立于解放初期的老牌山区供销合作社,改制后成员走散、资产流失,是典型的“空壳社”、“贫困社”。近年来,白竺中心社积极盘活资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拓展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领域,实现了转型发展。
数说成绩
目前,中心社下辖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个为农服务中心、1个农村电商中心、1个庄稼医院,建有年交易额1.5亿元农贸市场1个,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
主要做法
整合资源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湘东区社和白竺中心社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土地托管,努力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贮、销等社会化服务,目前共管土地3000亩,带动农户200余户,为80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为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中心社投入500万元,建成一个为农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涵盖土地托管、庄稼医院、农机农技服务、农村电子商务等多个方面。
密切与农民的组织利益联系。对有合作意愿的农民,引导其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经营,获得股金分红和劳动报酬。中心社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降低服务费用,提供快捷便利服务,既可“点菜”也可“套餐”。通过流转(托管),农民不仅从土地流转、出租土地获得收入,也能入股合作社,还能在里面打工,真正实现了多个身份、多种收入。目前到专业合作社打工日均工资120元,懂农机具操作的农民日均工资可达200元。
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环节。在为农民提供农技、农机服务的同时,中心社组建果蔬服务队、灌溉服务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队伍,通过建设粮食烘干储存、加工车间、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帮助农民解决加工、销售等“老大难”问题,形成了覆盖农业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对于资金周转确实困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总费用可在卖粮后交清或用稻谷抵交,一季一结。加强与江西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争取金融机构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支持,对不同规模的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提供不同额度的信贷支持,设立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专项保险。
山东省莒南县道口供销合作社
实施村社共建 加快综合改革
服务名片
近年来,山东省莒南县道口供销合作社以“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为总抓手,全力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农村现代流通和农村合作金融建设,狠抓合作社的运营管理,努力提升经济效益,各项工作有了大幅度发展。
数说成绩
截至目前,道口供销合作社有经营网点39处,建有1500平方米的镇级日用品超市1处,560平方米集农资供应和农化服务于一体的农资配送中心1处。截至2015年底,全镇组织实施了曹家庄子、广亮门等村社共建项目45个,19个行政村全部参与共建,率先在全县实现了村社共建农村社区全覆盖。
主要做法
“村社共建”实现全覆盖。由党委政府主导,制定了道口镇“村社共建”三年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共建社区服务中心。由村提供土地,供销合作社投资40万元,建设了日用品、农资超市、儿童娱乐中心经营性服务项目500平方米,由供销合作社职工经营,村集体获得场所租金和超市利润分成。二是共建农民合作社。三是共建农产品基地。以洪凯蔬菜合作社为依托,共同规划建设了大棚蔬菜基地1000多亩。以水稻合作社为依托,建设优质水稻种植基地500亩,注册了“开元道口香”品牌。四是共建蔬菜批发市场。
农业服务规模化工作扎实开展。紧紧围绕镇域农业产业特点,通过培育经营服务主体,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智能配肥站等措施,不断扩大大田托管规模,提升托管质量水平。一是整合社会资源创办农机合作社,成立了22人组成的大田托管服务队。二是建设智能配肥站。2016年以来,道口供销合作社已生产配方肥300余吨,全镇实现托管服务面积9300亩。
大力实施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工程。联合诚兴农机、农联农机、平顶山果蔬、洪凯蔬菜、源鑫种植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道口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与供销合作社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运营。
稳妥启动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工程。供销合作社出资12.6万元,依托平顶山果蔬合作社组织13户社员筹集互助资金23.4万元,在合作社内部237户社员之间,规范开展资金互助业务。
强力提升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坚持以为农民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为重点,整合系统经营网络,在日用品、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领域,对直营店、加盟店等连锁经营网点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2016年上半年,改造提升镇级日用品直营店1处、村级加盟店6处、农资直供点5处、再生资源连锁网点4处、烟花连锁网点10处,有力提升了镇域网络化水平。
浙江省海宁市马桥供销合作社
勇创新 谋发展 树典范
服务名片
近年来,浙江省海宁市马桥供销合作社以“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为主线,紧紧围绕“谋企业发展增实效,强为农服务树形象”目标,加快项目建设,拓展业务领域,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实现了经济效益与为农服务双丰收。
数说成绩
2015年,该社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05亿元,利润总额847万元,年末总资产3432万元,所有者权益1418万元。现有经营网点43个,领办专业合作社5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个,村级综合服务社6个,农资超市2个,一类和三类的经营服务综合体各1个,控股新建农贸市场1个。
主要做法
创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2014年,该社创建了海宁市首家联合社——海宁市梨兴园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探索专业合作社社员、种植大户与农产品经纪人间业务、资本、项目、劳务、品牌等多种联结机制。注册“海昌”牌商标,通过高质量的农技咨询、信息发布、农资供应和技术培训,实现产销全程技术保障,社员科学种植水平提升明显。“海昌”牌蜜梨顺利打入欧尚、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连锁超市,价格几乎翻一番。2015年销售“海昌”蜜梨1332吨,助农增收703万元。同时,根据南方梨生产需求,先后举办梳花梳果、梨子套袋及梨园土壤肥料技术培训班,200余人参加。
培育为农服务载体。受当地政府委托,领办海宁市湖塘畜禽专业合作社组织人员开展区域内的病死畜禽的收集处理。2013年至今已发放补助款86.9万元,共处理病死猪羊禽等135432头(只);生产有机肥料171.4吨,销售收入13815.5 元,有力助推了街道美丽乡村、五水共治工作。参办的市永兴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5年完成机耕5050亩、机械化育插秧1605亩、机收面积420亩、统防统治5600亩。参办的市兴盛果蔬专业合作社,积极实施国家级农综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带动合作社社员500多户、农户2500多户,辐射带动合作社周边果蔬基地1万多亩,助农增收20%以上。
项目建设促转型。通过打包置换零星、低效土地,投资建设了新马桥农贸市场项目。于2015年12月26日投入使用,其中市场摊位120个,面积3160平方米;沿街商铺45个,面积2980平方米;1、2号楼间将形成小商品、小餐饮一条街,面积1100平方米。市场作为当地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作用和当地居民菜篮子消费的主平台作用明显。同时,积极引进多种经营业态,打造以农贸市场为核心,集小商品、小餐饮、超市、金融、电信、酒店、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多种便民服务项目于一体的城乡商贸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