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7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特色产业扶起来 农民富起来
各地供销合作社多方式推进精准扶贫

    

福建长汀县社

引领合作社挑起“精准扶贫”大梁

    连日来,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的“蓝秀河田鸡种鸡场”一派繁忙景象,前来运载鸡苗的农户三五成群、络绎不绝。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农户在领取鸡苗后,都不用履行任何付款手续,只要在一张特殊的登记表上签上个名字就可以了。在现场负责登记的“金太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刘水火介绍说,这是该联合社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具体举措之一。

    长汀县金太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由58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的。截至目前,其成员覆盖5个乡镇、68个行政村、6000多家农户、3万多农民,其中养猪合作社10家、养鸡合作社5家、养牛合作社2家、养羊合作社2家、养兔合作社2家、养狗合作社2家、养竹鼠合作社1家。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该联合社在县供销合作社的引领下,积极吸纳所在区域的贫困户入社,通过与合作社产业能人结对,以“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开展产业扶贫。入夏以来,联合社决定加大扶持与服务力度,对103户符合养殖条件的社员贫困户每户无偿提供河田鸡细雏100只或中雏30只。同时,配合“饲料统购赊购、技术服务上门、成鸡统一包销”的一条龙服务,让所有贫困户年内全部实现脱贫。

    河田镇余地村有革命“五老户”5人、五保户6人。全村耕地面积550亩,林地面积1.05万亩,但因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村民普遍缺乏致富门路,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村财无固定收入,去年负债8万元。”余地村村支部书记丘广春介绍说:“我们通过发挥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的作用,打好特色农业品牌,有信心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该村村民有种植槟榔芋的传统。2014年4月,在县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下,村里成立鑫佰亿槟榔芋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319户农户加盟,发展种植基地600多亩。该村廖永银户去年种植槟榔芋30多亩,亩产值达4000多元,纯收入4万多元。为解决槟榔芋的销售问题,鑫佰亿槟榔芋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建立起30多人的营销队伍,村委会副主任丘荣荣除自己种植10多亩槟榔芋外,去年他还到濯田、三洲、大同、古城等周边乡镇收购槟榔芋300多吨,销往广东揭阳、汕头、澄海、广州和本省厦门、泉州等沿海地区,纯收入10多万元。去年,整个营销团队到县内外收购槟榔芋3000多吨,销往省内外沿海地区,纯收入达200多万元。

    今年5月份,在长汀县供销合作社的参股帮扶下,该县馆前镇杨佐纲等4名返乡农民工成立童馆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首期开发种植基地150亩,种植水栀子、红油香椿、姜黄等作物,此外还开发育苗基地10亩。基地可以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成为馆前镇林下经济和精准扶贫的新增长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长汀县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16家,参社农户2.8万户。其中,吸纳贫困户入社3000多户,通过其他方式结对帮扶贫困户近2000户。在县供销合作社的有力引领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

湖南网上供销合作社

少数民族贫困村走上村博会大平台

    本报讯 6月18日,由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湖南供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网上供销合作社)承办的怀化市芷江县五郎溪村首届“村博会”隆重举行。

    据了解,五郎溪村有540户、2008位居民,70%人口为侗族和苗族,是芷江县人均收入最低、人均耕地最少、海拔最高的贫困村。村民主要依靠散养散种农产品营生,是芷江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对此,活动前期,网上供销合作社员工挨家挨户走访统计土鸡、土鸡蛋、土鸭、蓝莓、蜂蜜等农产品信息,提前制作电商平台的农产品宣传与预售网页,为市民参考信息与购买作支持。

    此次活动通过“互联网+农业+旅游”相结合的模式,打通原产地农产品直送城市居民消费者餐桌的通道,帮助村民以最有优势的价格将农产品卖到城市,实现农民增收,助力精准扶贫。同时,通过电商渠道提供农民所需的日用消费品,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与便利。活动当天,前往五郎溪村的游客近千余人,现场热闹非凡,井然有序。市民不仅通过网上供销合作社平台订购到了丰富的原产地农产品,而且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山村的淳朴氛围。

    本次村博会,网上供销合作社电商平台销售土鸡100只、蜂蜜200斤,当天直接配送到湖南省会长沙的各类农产品销售合计15000元。

    首届五郎溪村博会的成功举办,是网上供销合作社探索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的一次成功试水,不仅得到村民的全力支持与参与,保障了村民的种养殖收入,同时鼓舞了村民的生产力积极性,提升了偏远山区的生活幸福感。

(湘讯)

山东高密市社

食用菌生产线成贫困户就业基地

    本报讯 近年来,山东省高密市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惠德农产品公司积极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村“两委”的组织优势及农民合作社的经营优势,把贫困户纳入食用菌产业化发展链条,不断增强其“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社村企共建、产城人融合”发展之路。目前,公司惠和食用菌产业园拥有8条金针菇生产线、38个产菇房、具备日产菌包8万袋、金针菇鲜品25吨、年产香菇菌棒600万棒的生产能力。

    公司联合驻地周边的小寄庄、张家村、祁家店和车道口4个村,先后发起成立了高密市惠荣菌菇专业合作社、惠和香菇专业合作社、惠和农业股份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中,4个村 10个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成为了合作社的社员。在经营中,企业主抓菌包生产、技术指导和市场开拓,村“两委”负责组织发动贫困户入园承包产菇房或打工,合作社具体组织菌菇种养并开展信用互助,所产菌菇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交由公司销售。目前,公司的38个产菇房均由当地农户承包经营,其中2个原贫困户,且每个菇房可吸纳贫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今年55岁的毛志香,丈夫因车祸辞世,家境贫寒。为使其早日脱贫,公司、村委会引导其承包了13号产菇房进行经营,扣除工人工资、电费等费用,她年获纯利 10多万元,全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公司利用车道口村整村搬迁复垦的48亩土地建设了香菇种植基地,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务工、承包等途径兴办起了东浦菇菌家庭农场,对贫困户入股土地按每年1000元/亩保底收益加农场分红方式分配。2015年,人均增加收入达到2700 元。公司党总支联合4个村、惠荣合作社、夏庄供销合作社等11个党支部,成立了惠和社区(产业园)党委,并实行交叉任职,企业、合作社负责人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分别在合作社任职,成立了社村企共建办公室,健全了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在搞好产业扶贫的同时,公司还借高密市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有利契机,把楹联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积极与社区内的夏庄小学、夏庄中学联合举行楹联知识培训,推广楹联文化教育,打造食用菌文化、东北乡文化与楹联文化相融合的独具特色的楹联产业基地,并引导贫困农民积极参与到楹联产业的各个环节中来,实现精神文化与物质收入双脱贫。

    (鲁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