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农业产业政策进入重大调整阶段,普惠金融日益受到各界重视,步入场景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受到业内热捧,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金融需求的规模、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金融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对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克服积弊,为新形势下的“三农”发展找到适宜的金融服务方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近日,来自各地共23家农商银行的高管,在农商银行发展联盟的组织下,集中考察调研了深圳、福州、厦门三地的知名金融机构,分别通过深入的交流、学习,共同探寻新常态下农商银行改革创新及发展的着力点和新思路,收获颇多。本期刊登农商银行发展联盟三地考察报告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5月24日-27日,农商银行发展联盟组织部分农商银行会员单位(包括广州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大连农商银行、兰州农商银行、南昌农商银行、潍坊农商银行等23家农商银行)近30名董事长、行长及高管,抵临深圳、福州、厦门三市,历访平安银行、深圳农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福州农商银行、厦门农商银行及厦门农商投资集团,开启2016年上半年农商银行业界最大规模的高层集中考察交流活动。
在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十三五”开局之年,这样一支农商银行高层先锋大军浩浩荡荡地聚集在我国的沿海南部,格外引人注目。据悉,考察团与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平安银行行长助理付巍,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副行长陈信健,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宏,深圳农商银行董事长李光安、行长袁捷,福州农商银行董事长张永良、行长郑海旭、副行长黄冰容,厦门农商投资集团董事长徐智艺共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之策,探讨农商银行发展困境的解决之道。
2016年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自2003年进入深化改革的第13个年头,绝大多数农商银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改革经验,在探索中成长,但发展趋于放缓,经济冲击却未曾减弱,亟需一剂转型的“强心针”来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改革的升级和二次飞跃。银行业近年来受到整体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影响,2015年农商银行整体表现虽不像诸多大型股份制银行一般利润增长进入负时代,但也呈现低增长的态势。本次联盟组织考察三地先进的业界标杆,对于农商银行而言是一次学习之旅、赶超之旅、奋进之旅。
用“三农产业链思维”来做农村金融核心产品
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农村居民和农业从业者的需求层次越来越多样化,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农业和第二、三产业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交融愈深,三农产业链的上下游在不断扩张、膨胀,并且随着先富起来的人群越来越多,农村金融需求也日益丰富化,农村商业银行要想适应此种变化,必须做出适当调整,丰富产品品种,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实现多类产品的混业经营。但往往在这样的背景下,极度容易出现混乱,这就需要在经营理念上保持产业思维。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向考察团介绍,平安银行是国内首家明确提出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一直将供应链贸易融资作为其公司业务战略发展重点。其最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平台橙e网就是基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理念而设计的,在线集成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商务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了全产业链的商务服务生态。在场的农商银行高管纷纷表示,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银行思路就是对产业链的一种解读,对农商银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具有产业金融特色的农商银行而言,产业链金融的思维很关键,这就要求农商银行要做农业和金融的专家。充分研究农业产业的特性、现状和未来,解析农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加大丰厚利润的业务产品投入力度,避免金融产品的盲目推广削弱农商银行的利润,确保总体利润稳步增长。
用“最高规格的礼遇”来做现代金融客户服务
招商银行的客户服务水平和其创新能力在业界是有口皆碑的,其将科技融入服务,打造未来银行的客户服务,使其更透彻地感知客户,更全面地与客户互联互通,更智能地洞察客户,构建了以专业的顾问式服务和科技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体系,使客户有受到最高规格礼遇的尊贵感。农商银行的客户群大部分集中在县域农村地区,在客户服务上要使客户感受到与一线大城市无异的最高的礼遇尊崇。天津滨海农商银行行长殷金宝在考察交流会上提到:“农商银行要升级客户服务,‘服务无小事’‘服务无止境’是第一阶段,现在要升级到‘最高规格的礼遇式服务’,这既要学习先进的科技服务,也要升级服务态度,形成机关为基层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全员为业务服务,全行为客户服务的部门格局。”
用“生态系统的新思维”做大业务规模
业务规模的扩大一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一味求做大、拼规模是不行的。从偏居一隅的小银行到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兴业银行在这方面就给考察团以生动的启示。
据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介绍,该行在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主体,强调重心下沉,大力发展小微、零售客户,拓展低成本负债和高收益资产来源,维持稳定的利差水平的同时,发展批发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业务。其中,批发银行业务强调以“大投行”理念为引领,提供综合性服务,主要服务于大型机构客户;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包括私人银行业务,强调以“大资管”理念为引领,整合国际国内最优秀的金融服务资源,开展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市场等多个市场的综合运作,形成强大的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以及交易服务能力。同时,在重点抓手上,兴业银行以城镇化金融业务、环境金融业务、养老金融业务、中小银行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综合服务业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服务业务、资产管理的投资与托管服务业务、交易银行业务等七大类别业务为重点,规划和打造集团核心业务群。
对兴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脉络,考察团成员认为这是在用生态系统的新思维构建业务线,农商银行的改革和升级要具备这种运营思路,整合同业资源,逐步与移动、证券、保险、基金等公司开展客户互补、渠道互补合作,开发代理和交叉销售产品,满足客户的多元化产品需求,为客户提供全面“一站式”服务。探索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开展跨界合作和经营,提高银行资本利用率,整合非金融机构资源。深入对政府“社会保障市民卡工程”,围绕“医、食、住、行、玩”,以“市民卡+居民+商圈”形式,与辖内医院、特色餐厅、酒店、商场、车站、物流等公司或单位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完善“微金融”配套服务,促进网点向金融超市转变。
用“本土银行”来打造特色品牌形象
在本次考察交流中,大家多次提到农商银行品牌建设问题,“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做产品”,农商银行的升级转型之路说到底还是品牌的塑造过程。深圳农商银行董事长李光安、福州农商银行董事长张永良、厦门农商银行副行长王巍巍表示,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银行,应提炼并确立“本土银行”的企业品牌定位,这是品牌建设的“灵魂”。
考察团综合各方面意见后形成共识,农村商业银行要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品牌形象,必须坚持以下三点:一是农商银行的品牌传播要以“本土银行”核心价值理念为统领;二是品牌建设目标定位要与“地方银行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愿景相一致;三是品牌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要与加快发展、持续发展、有效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努力把握品牌建设规律,精准定位各级子品牌,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品牌策略,统一整合产品、服务、营销渠道及公众传播形象,逐步挖掘并培育农商银行“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地方最具影响力的银行”、为广大消费者认可、具有比较竞争力的品牌文化。
以“零容忍”的高标准严要求来做风险防范
农商银行的风险防范关系着最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农业大局的稳定,要注重风险防范优先,坚决守住风险管理底线。要在农商行上下建立金融全局观,把防范农村金融风险提高到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的新高度。在考察交流会上,大家表示:农商银行应该建立风险控制新标准、高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零容忍”:一是狠抓不良贷款收旧堵新。针对不良贷款反弹的严峻形势,坚持“防控为主、严格问责、尽职免责”和“堵新增、防反弹、零容忍”的原则,以发展提质量、以清收换空间、以时间促消化。二是强化信贷会计基础管理。持续开展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强化信用工程建设;把好贷款出口关,提高授信资料审查质效;开展信贷非现场检查和专项大检查,深度排查信贷领域风险。三是强化内控合规机制建设。加大案件风险、信息科技风险、舆情信访风险排查力度,建立完善“内部监督、科学考评、责任追究、协调联动、培训教育”内控长效机制。四是强化稽核审计效能建设。紧紧围绕依法合规经营、内控防范和制度执行进行稽核审计,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注重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使合规性与风险性、效益性稽核有机结合,序时稽核和专项稽核同步推进,实现从查错纠弊向内部管理和服务转变。五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快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业务操作流程、管理流程再造,实现风险管理垂直化和扁平化。
在变革中行走,在行走中思忖,在思忖中升级。农村金融机构改革13年之际,联盟会员单位高管三地考察之行凸显出农商银行改革升级、转型发展的决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于农商银行业界亦是如此,无论是把握历史机遇,还是破解现实难题,都需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
农商银行发展联盟简介:
农商银行发展联盟(Rural Commercial Bank Development Alliance, RCBDA),成立于2013年12月19日,是由江苏江南农商银行、广东顺德农商银行、厦门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天津滨海农商银行、贵阳农商银行等农商银行发起设立,依法自愿结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国内农商银行的业务创新组织。当前,联盟注册地为贵阳市,业务主管部门单位为贵阳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联盟理事会在北京设立办事机构。
联盟以实现抱团取暖,合作共赢为目标。自成立以来,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下,在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4月,联盟共有59家农商银行会员单位及11家观察员单位,会员单位覆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资产规模近人民币6万亿元,多数会员单位监管评级在二级以上,且在管理水平、业务创新、盈利能力方面均处于本省银行业领先地位,三分之一以上的会员单位是中国银监会认定的“标杆银行”。
联盟以“联合你我、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宗旨,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金融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依照 “平等、自愿、独立、互利”原则开展工作。目前联盟开展的服务包括:有效对接政府部门,反映农商银行业诉求;探索金融市场业务合作,寻求深度互补;组织业务交流、考察、培训学习,及时把握金融市场动向;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加强信息科技合作,提高基础水平;创新银行服务机制,提高银行客户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