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精准科技”赋予精准扶贫的生命力


    

    精准扶贫已上升至国家战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力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日益凸显。

  其中,安全便捷、针对性强的“精准科技”在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支付服务进村入户、创新电商扶贫模式等方面为精准扶贫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

  金融扶贫,科技先行。

  2016年3月23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其中要求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动支付服务进村入户。加强贫困地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结算账户、支付工具、支付清算网络的应用,提升贫困地区基本金融服务水平。

  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助力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通过科技创新,不断丰富支付、结算、缴费、电商平台等各类服务,为县域中小企业和广大城乡百姓提供了更加安全、快捷、丰富多样、可得性更高的金融服务,推动了精准扶贫。

    畅通支付结算渠道 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以前种地收入不高,现在我们家具厂的3个合伙人每年分红20多万元,19名工人每月每人的工资也有1万多元,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的感觉很好。”新疆昌吉百年家具厂负责人牛顺喜在指挥工人卸木材的间歇,向本报记者介绍起了他的“致富经”。

    “我们生产家具的原材料都是从福建等内地省份进货的,每周都要给供货商汇款,以前汇款是来昌吉农商行柜台,现在使用手机银行,通过‘农信银快汇’渠道转账汇款,在办公室动动手指就行,货款立刻到账,非常方便。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牛顺喜还让工人也开通了手机银行,“这样他们给在老家父母的农信社银行卡转账也能用‘农信银快汇’。”

    让牛顺喜赞不绝口的“农信银快汇”业务,是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推出的联通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间资金清算业务,包括农信银电子汇兑、个人账户通存通兑、对公通存等资金汇划业务。

    近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已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8万网点之外延伸服务,截至目前,已有近700家村镇银行接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广大城乡客户可以通过办理“农信银快汇”业务,实现资金的快速汇划。普惠金融和便捷支付服务向更广阔更深远农村地区扩展。

    与此同时,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还推出了借助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客户提供的,与业务合作商业银行之间的电子汇兑、个人账户通存通兑等实时资金汇划业务——“城乡通”业务,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8万家营业网点。客户可通过各类渠道办理与合作商业银行间存取款、转账业务。

    昌吉金泉度假村负责人刘建元就是城乡通业务的受益者。

    “我们度假村只有冬天是旺季,其他季节会承接本地的绿色工程和亮化工程,使用的电线电缆、LED屏等是从乌鲁木齐华凌市场进货。货款从我在昌吉农商银行办的银行卡,转到供货商的工行卡或者农行卡里,实时到账,特别方便。”

    城乡通业务打通了农村与城市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使得汇通城乡成为现实。

    据悉,2006年至2016年5月末,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部分村镇银行,通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清算资金超过16万亿元,累计办理各类支付结算业务16.5亿笔。今年1-5月,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处理城乡通业务3540亿元,笔数近208.7万笔。

    “农信银快汇”业务和“城乡通”业务,前者将金融服务渗透至广袤农村,后者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现代城市,共同编织起农村与城市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网络,使得高效、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通达亿万城乡居民。

    支付服务进村入户 打造农户“家门口的银行”

    “存款不再东奔西走,取款就在自家门口。”这是贵州遵义县龙坑镇梳池社区金融便民服务点门前的对联,服务点负责人毛国钊介绍,在遵义县农村信用社打造的社区金融便民服务点,村民们可以就近办理存取款、转账、领取惠农补贴、缴纳水电费等业务。

    “村民们来便民服务点办理的大多都是200元到1000元的小额业务,我们每天早上7点开门,晚上11点关门。”毛国钊笑言,“其实我们应该算24小时服务,晚上关门后村民也可以随时来敲门办理业务。”

    “以前无论取多少钱都要到镇上的信用社,至少要花半个小时,还要排队,来回车费要6块钱。”梳池社区村民郑德英说,“如今家门口就有了银行,取钱、转账随时都可以,太方便了。”

    遵义县的金融便民服务点建设只是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4年,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全面启动“普惠金融·信合村村通”工程,至当年末,在全省15511个行政村的特约商户处布放了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终端19366台,仅用一年时间就率先完成了行政村全覆盖,把银行开到了村民家门口。“村村通”工程构建起了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突破了以往金融服务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尽享金融服务的便利快捷,为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实现精准扶贫提供了支持。

    “村村通”工程背后的科技后盾,便是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是由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根据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需求及农村地区客户实际需要开发建设的,支持农村地区特约商户开展基于信用社(银行)账户的自助终端销售收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助农取款等支付服务。

    据悉,截至2016年5月末,共有贵州在内的13省区市、10764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网点应用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平台开办业务,累计发展农村地区特约商户29.57万户,布放终端31.3万台。1-4月,成员单位应用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平台共办理各类业务金额2599亿元、笔数3244万笔,其中助农取款业务金额38亿元、笔数877万笔。

    创新电商扶贫模式 推出从田间到舌尖直供果园

    广西灵山茂谷柑在“利农商城”上架不到5天,首批1000件就被抢购一空。接到订单后,新圩镇平王村果农陈祯仕一家在发货当天一大早赶到果园摘果,并将摘下的茂谷柑迅速包装快递到消费者手中。

    陈祯仕种植的茂谷柑的上线推出,是广西农信社在“利农商城”直供果园的首次试水。

    利农商城是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在“互联网+”时代打造的共享式电商平台,为“三农”客户特别是广大农户,提供便捷的产品买卖和完善的支付服务。广西农信社依托利农商城推出的直供果园,打造了从田间至舌尖、从农户至消费者的新型农业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引领农户对接线上市场,给果农打开了广阔的销售渠道,实现了电商扶贫。

    据悉,广西当地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因为销售渠道不通,或农户的宣传意识不强而得不到有效推广。在充分考虑广西农村地区用户电脑普及率不高、对品牌认识不足以及使用互联网推广存在困难等问题后,广西农信社根据农产品特色,选择最佳的水果产地,并经各县级农合机构工作人员实地走访调研,选择将当地最好的品种在直供果园上销售。

    同时,广西农信社依托全区点多、面广、人员众多的资源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和销售上线农产品,通过广西农信社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线下网点、海报、宣传彩页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提高广西地方农产品知名度,打造属于广西人自己的明星产品,形成品牌效应。

    在“利农商城”直供果园上,客户可以通过提前抢购预定的方式购买。果农接受订单后,在摘果当天为客户发货,减少了中间各级代理商的环节,使商品价格更加低廉,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物流链,保证水果从田间到舌尖的新鲜品质。

    据统计,广西农信社利农商城开业两个多月以来,共完成交易订单7000多宗,交易金额22.5万元,成功推出灵山茂谷柑、融安金桔、春天姬松茸、野生九龙藤蜜、三环陶瓷、柳州螺蛳粉等地方农特产,帮助广西农户搭乘“互联网+”列车,加速了收入增加、脱贫致富。

    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科技力量助力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更新、推进更快、覆盖面更广,为城乡居民脱贫致富增添了动力、畅通了道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