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进入新旧交替的新时代,企业倒下去与站起来似乎都在转瞬之间,持续的洗牌与价值再聚合无情地倒逼企业改变传统运营模式。纺织服装行业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流通环节,必须向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型。
提出新定位
从2015年各项指标来看,纺织行业运行总体呈缓中趋稳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三成以上。
从产业属性看,纺织服装是满足人民物质需要的工业品,也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载体,纺织产业有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贡献,也有美化生活、弘扬文化的贡献。
从产业责任看,纺织服装工业首先是生产优质产品,形成有效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决定了纺织服装工业作为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行业发展的要求不能降低,行业发展的质量不能降低。
从产业使命看,纺织服装工业要以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为重要使命。这决定了纺织服装工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绿色发展、责任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宗旨不会改变。
因此,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要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科技和时尚的融合、衣着消费和产业用并举,是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的必然要求和必经过程。
寻找新动能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激活和释放有效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需求升级与供给升级协调共进的高效循环,增强发展新动能。
在行业发展层面,当前纺织行业面临着两大直接挑战,一方面来自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减弱;另一方面来自成本的加大交易成本、税费、人工、土地、资金、能源、物流和汇率等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而更深层次的挑战是:中国纺织工业在经历多年高速发展后,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为主的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纺织行业必须进入市场导向、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找到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围绕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轻纺行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成为纺织服装“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已起草完成,提出创新驱动、市场导向、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即增品种满足多样化需求、提品质适应消费升级、创品牌实现中国创造。
(元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