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供销合作社
提高社有资本运作水平 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安徽省黄山市供销合作社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按照为农、务农、姓农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股权为纽带,不断提高社有资本运作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打造资本运营平台
按照“明晰产权,完善治理”的要求,市社积极推进社有企业改革。一是打造工业板块投资平台,2014年将直属企业黄山市化工总厂改制为华科投资有限公司,布局软包装、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业务,并以社有资本出资人身份履行对供销第一股永新股份的管理,使市社成为永新股份实际控制人;二是打造农业板块投资平台,今年市社又将直属企业黄山市农资公司改制为黄山市供销农业投资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布局农资供应、农村金融、农村电商、休闲旅游等领域业务,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二、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为解决传统社有企业经营积累慢、产业升级资金缺口大的问题,市社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多渠道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加快产业布局。一是利用银行间接融资。与合作银行建立定期沟通拜访机制,形成了良好的社银、企银关系,由过去企业找银行求贷款变为银行主动赴企业服务,授信规模连年递增,综合授信达2亿元,利率比一般市场主体更优惠。二是推动社有企业上市融资。市社成立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企业股改和辅导,加强与证监会、国内知名券商沟通,推动永新股份募资10亿元,顺利完成在华北、华南市场的布局。三是引进战略合作融资。推动社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瓶颈和同业恶性竞争问题。
三、优化“三农”产业布局
市社提出社有企业将利润优先投放“三农”领域、引进优秀经营人才优先考虑“三农”专业,加快“三农”产业布局。一是做强“黄山农资”服务品牌。深化与省社辉隆集团合作,推进“黄山农资”服务网络升级改造,开展农资直供、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环节托管服务,建成标准化配送网点469个,实现农资服务乡镇全覆盖,村级覆盖90%以上,并承担市政府每年2000万元购买农药集中配送服务项目。二是拓展农村生活服务功能。全市建成“新网工程”网点4548个,市社抓住省社与市政府签订《“新网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契机,推动省、市、县三级社有企业合作,新建45个“新网工程”示范网点暨美丽乡村综合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日用品供应、代理代办、普惠金融等便民服务。三是稳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坚持稳控风险的原则,在全市建立资金互助网点12个,扶持农业项目1000余个。四是创新精准扶贫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贫困山区实施山泉流水养鱼、特色中草药种植、农产品电商、农作物碎料利用、农家乐休闲游五大产业扶贫项目。五是推进农产品流通创新。整合社有及民营资本1000万元成立黄山市供销工贸有限公司,采用O2O运营方式,在市内旅游景点布设体验店,自建网上商城,对接淘宝、京东,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强化内部制度建设
一是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市社制定社有资产管理办法,组织社有企业学习永新股份经验,参照上市公司标准规范治理,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如社有企业通过实施5S管理,每年可实现降本增效5000万元。二是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社有企业投融资、新上项目、股权转让、对外担保等重大事项必须先履行内部决策流程,再经过市社党组办公会集体研究后方能执行,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如在永佳三利的股权转让中,社有资本获得692%的增值回报。三是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市社从销售、利润、市场占有率、资本回报率等方面对社有企业班子进行考核,奖优汰劣。推动社有企业预留部分股权作为激励股权池,近年来在华兰化工、华塑新材料、永佳屯阀等企业推广技术入股和经营管理层持股,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让干成事者有回报。
江西省九江市供销合作社
整体规划精准施策 分类推进基层社改造
江西省九江市供销合作社按照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全市系统“一号工程”,坚持规划先行,实施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基层社改造,不断夯实为农服务基础。
一、创新思路,规划先行
按照全国总社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和省社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部署要求,市社结合九江农业、区位、资源特色,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动基层社改造。一是明确方向。通过集中开展“大调研、大讨论”“走下去、走出去”等活动,摸清家底,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明确了“做好供销合作社工作重点在基层、中心在基层、服务在基层”的工作思路。二是制定规划。制定出台《全市系统基层社发展五年行动规划》,每年在县区召开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确立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细化时间节点,建立起对基层社改造工作常态化管理机制。三是典型带动。推动项目、资金、人才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三年来整合资金3500多万元,打造基层社标杆社12家、标准社26家,示范带动全市基层社改造。
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按照“放大优势、补足短板、统筹推进”的方式,依托现有资源,引入创新元素,从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分类推进:一是盘活资产改造一批。变转卖资产改造为盘活资产改造,变“死”资产为“活”资本,投入22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9000万元,实现社有资产净增5个亿。二是龙头企业带动改造一批。采取“基层社+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推动基层社领办农民合作社,再与龙头企业产销对接,增强农产品经营带动能力。三是网络建设改造一批。采取“基层社+农村综合服务社+超市”模式改造基层社52家,新建经营服务网点369个。四是引进能人改造一批。吸纳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致富能人进入基层社班子,提升基层社经营活力。五是创新服务改造一批。在位于长江冲积洲的棉船、江州2个乡镇组建惠农服务中心,开展大田托管服务,托管面积达12万亩,占当地耕地面积60%以上;依托环庐山、环鄱阳湖、环庐山西海资源优势,组织周边“六县一区”的基层社组建3家地域性、产业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与基层社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合作社129家,打造了庐山云雾茶、鄱阳湖大雁、易家河柑橘等一批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
三、改立结合,完善体系
为确保改造后的基层社“立得住、站得牢”,市社全力推进基层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市社牵头成立了基层社改造市、县、基三级联动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工作指导,加大政策资金协调,三年累计争取到基层社改造项目39个、资金1500多万元,市财政每年安排引导资金500万元支持基层组织建设,营造支持基层社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二是加强市场化运作。以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采取引入社会经营主体参与和县级社股权介入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基层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绩效考核、目标管理、年度审计机制,健全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了基层社的市场化运营水平。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社会化引才和系统内选才相结合,拓宽基层社负责人选任渠道,累计选聘37名村“两委”负责人、农村能人和12名县社直属企业业务骨干到基层社任职,提升了基层社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
通过夯实基层基础,我们健全了组织体系、延伸了社有企业经营网络,拓展了为农服务体系,有效整合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资源优势,构建起全方位、立体性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进一步增强了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了为农服务水平。
江苏省兴化市供销合作社
构建新型组织体系 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
江苏省兴化市供销合作社按照全国总社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的统一部署,以成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基层组织、服务、经营创新。
一、夯实基层基础
采取盘活资产、企业带动、领办农民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分类推进基层社改造,增强为农服务功能。一是改造9家薄弱基层社,全部实现有注册登记、服务场所、供销标识、服务队伍、经营项目和服务营收,恢复为农服务阵地。二是通过基层社与农民共同出资、社有企业带动等方式,大力领办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提升服务水平。合陈基层社领办的兴高丰生猪合作社联合社,获得政府生猪定点屠宰资质,去年实现产值4亿多元,为养殖户增加收益上千万元。三是组建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增强对合作社的服务带动能力。按照“供销主导、农民主体、行政助推、市场运作”原则,组建15家区域性、综合型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与基层社合署办公、一体化运作,积极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拓展服务功能和领域。
二、开展综合服务
依托基层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村综合服务社等基层服务载体,上联社有企业网络,下接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创新开展综合服务。一是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依托基层社组建农机、植保合作社,开展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等全程生产服务30万亩。二是提升现代流通服务水平。推动社有连锁企业与基层社合作,在农村综合服务社建立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庄稼医院,为农民提供日用品、农资和科技咨询服务,打造三星级以上综合服务社417家。在每个基层社设立电商服务站,与全国总社“供销e家”和省社“地平线”等电商平台对接,为村民提供网上代购、代销、代办、扶贫等服务,去年实现电商销售5亿元。三是稳步开展农村信用服务。市社所属农信担保、农村小贷公司在基层社设立代办点,为农民提供资金担保和小贷代办服务达6亿多元。
三、密切利益联结
将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作为推进基层社改造的落脚点,多层次推进。一是密切组织联结。基层社和乡镇农合联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占全市总数50%以上,80%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入乡镇农合联。二是密切利益联结。农民合作社、农合联通过共同采购、品牌共享、联合加工销售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6亿多元。三是密切服务联结。基层社和乡镇农合联开展农机、植保等服务,在确保服务质量前提下,收费标准低于市场15%,去年降低农户种植成本1500多万元,实现农社共赢。
四、强化组织保障
为确保各类为农服务组织可持续运营,市社着力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保障。一是争取赋予职能。借助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争取到市委、市政府明确赋予基层社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流通服务、信用合作服务和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等新职能。二是落实政策配套。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基层社和乡镇农合联申报各类项目,对其开展农资、日用品、农产品生产经营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等给予税费减免;市农发基金、服务业引导资金全力向基层社和农合联倾斜;市农委、农机部门农机补贴重点支持基层社和农合联领办的农机合作社。三是加强考核督导。市委将基层社综合改革、农合联建设等列为对乡镇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并将分值由过去的1分提高到8分;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进行督导过堂并通报全市,促进综合改革工作整体推进。
截至去年,全市改造重组基层社34家,实现乡镇全覆盖;建设标准化农村综合服务社630家,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领办农民合作社217家,组建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5个;实现销售总额215亿元,其中基层社112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县级社前列,列全省县级社综合业绩考核第一名。
甘肃省甘谷县供销合作社
构建双线运行机制 强化为农服务合力
甘肃省甘谷县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6个试点县之一,甘谷县社紧紧围绕为农服务宗旨,按照健全组织、理顺机制,社企分开、双线运行,强化职能、拓展服务的思路,着力构建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以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增强为农服务合力。
一、创新运行机制,推行双线运行模式
县社抢抓综合改革机遇,立足甘谷实际,首先在“两条线”方面取得突破。一条线是行业指导线,突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统筹作用,构建全新的乡镇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体系,强化指导服务职能,确保为农服务方向不偏、宗旨不变;另一条线是经营服务线,突出发挥市场驱动作用,依托供销集团公司、分公司(乡镇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建立覆盖乡村的实体经营网络。通过推行这一模式,进一步密切层级联系,实现公益服务与经营服务有机结合,初步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
二、健全组织体系,提升行业指导水平
从县、乡、村三级入手,积极推进组织体系再造,提升行业指导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充分整合供销系统网点、村委阵地、种养基地、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资源,按照入社自愿、利益共享原则,在公路沿线村、产业集聚村、重点贫困村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社、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在全部乡镇组建了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划转乡镇事业编制和干部63名,由县社统一管理,履行乡镇范围内供销系统行业指导服务职能。健全县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县社为龙头、乡镇联合社为基础、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终端的行业指导服务体系。
三、整合涉农资源,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围绕“三农”服务需求,整合供销、农业、扶贫等部门资源,打造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社和扶贫资金互助社为补充的“三社合一”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按照合作制原则,吸纳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加入,开展综合服务。一是开展土地托管、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服务。二是依托扶贫资金互助社和财政注入资金,开展农民资金互助业务。三是组织农村生产经营能人,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四是围绕农民生活服务需求,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村庄环境卫生清理等公益服务。五是组织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标准化农产品基地1.5万亩,培育特色品牌6个,带动农户1.6万户。
四、壮大社有企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
立足增强为农服务实力,整合县域经营服务资源,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经营服务体系。一是打造供销集团。整合15个乡镇基层社和9家社有企业资产,引入国有、民营资本,成立供销集团。县社设立社有资产管理中心,行使社有资产监管职能,县社理事会主任经批准兼任集团董事长。二是升级流通网络。加快农资、日用品、农产品和废旧回收四大网络业态升级和信息化改造,建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的连锁经营网点360个。三是建设物流枢纽。充分发挥供销集团规模优势,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承建中国供销甘肃东部(甘谷)物流中心项目。
五、争取党政支持,用积极作为赢得发展地位
双线运行机制的构建,增强了全县系统的综合实力,激发了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供销合作社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逐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县委、县政府把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并纳入对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由县社负责打分排名。县政府在整合扶贫互助资金基础上,采取财政注入、信贷担保、政府贴息的方式,给每个供销互助合作社注入资金60万—80万元,支持开展农业生产和公益服务。县、乡政府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专项资金额度已达1200万元,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版文字为会议发言材料摘编)